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实践路径

作者

朱晓娟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武威 733000

引言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直接影响其学习态度与发展动力。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职业技能需求的提升,中职教育不仅承担知识传授任务,更肩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的责任。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有效的教育策略,可以在学生心中建立积极的职业价值感。通过在日常管理中渗透职业理念,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的转变,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一、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职业认同感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

中职教育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过程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肩负着引导学生形成职业认同感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实际管理中,职业认同感培养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受社会职业地位观念的影响,不少学生对中职教育存在偏见,认为职业学校缺乏发展前景,导致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基础薄弱,对专业选择缺乏清晰认知,在进入中职后很难形成对所学专业的价值认同。同时,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差异,一些家长对职业教育缺乏了解,甚至对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抱有疑虑,使学生在职业选择与自我认同之间产生冲突和迷茫。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需要面对学生群体多元化和管理难度加大的双重挑战。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约束能力普遍偏低,班主任在实施职业价值观教育时容易遇到学生抵触情绪。实践中,班级管理模式仍以行政化、灌输式为主,缺少针对职业认同感培养的个性化引导,导致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模糊。加之职业课程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脱节,学生缺乏足够的岗位体验和职业情境感知,难以将理论知识与未来职业发展联系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职业发展的信心。

学校在资源配置和管理机制方面的不足,也对职业认同感培养造成了制约。部分中职院校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指导体系和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平台,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机会,无法形成对职业岗位的真实理解。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虽承担多重角色,但在职业认同感培养方面缺乏专业化培训与指导方法,往往依赖个人经验和情感交流,缺少科学的教育策略和心理干预手段。这种局面导致职业认同感培养难以形成长期、持续、系统的教育效果,使班级管理在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较大瓶颈。

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有效路径探索

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在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需要在管理理念和教育方法上进行系统创新。通过构建以职业价值为导向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逐渐形成对专业的认同。班主任可以在教学管理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将职业道德、岗位责任、行业发展趋势等内容引入班会、课堂与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设立职业主题班会、行业讲座和岗位技能展示等多样化形式,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自豪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职业价值的积极认知,从而提升职业认同水平。

在管理策略上,班主任需要注重差异化引导,结合学生个体特点实施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定期开展职业测评与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势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使其对专业学习建立更清晰的目标。实践中可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实训和岗位体验,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感知职业角色与责任,增强对未来职业的代入感。同时,班主任应发挥心理辅导功能,及时关注学生在职业选择中的困惑与焦虑,通过个别谈话、团体辅导等方式进行情感支持,使学生在面对职业发展问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职业价值观。

在推动职业认同感培养的过程中,班主任还应强化与多方资源的联动,形成班级管理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支持体系。通过与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和家长建立多维度沟通渠道,共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职业认知环境。结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引入行业前沿案例和岗位能力标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职业发展路径与技能要求,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通过形成“课堂教学、企业实践、心理辅导、家校协同”多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班主任能够在班级管理中不断优化职业认同感的培养路径,使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全面认同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为后续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三、在班级管理中强化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综合实践成效与启示

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过多元化教育策略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实践效果逐渐显现。通过将职业价值理念、行业发展动态和岗位技能要求融入日常管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与归属感明显提升。职业主题班会、岗位技能展示、企业参观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建立对未来工作的直观认知。随着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学习动力得到显著增强,班级整体氛围逐步形成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积极文化。

在持续的实践中,班主任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和行业资源,让学生获得了更多接触职业环境的机会。通过企业导师指导、岗位实训、真实项目演练等形式,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提升对职业技能要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职业情境化的管理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知识—技能—应用”相结合的能力结构,同时加深了对所学专业价值的认同。职业认同感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上,也在心理层面上增强了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时能够更具信心和方向感。

在这一系列管理与教育实践的推动下,班主任在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方面积累了具有借鉴价值的经验。通过构建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班级管理体系,实现了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的深度融合。多维度资源整合与多主体协同育人的机制,形成了学校、企业与家庭的良性互动,使学生能够在多元支持下不断优化职业认知结构和发展目标。实践证明,科学的管理策略与持续的情感引导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职业的情感归属和价值认同,为中职教育的育人目标提供了可操作的思路与实践启示。

结语;

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以职业价值引导为核心,通过构建积极的班级文化、优化管理策略和深化校企合作,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信心与归属感显著提升。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与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体验,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和发展目标,为中职教育实现育人功能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晓梅. 班主任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职业认同培养策略[J]. 职业教育研究 , 2022, 38(4): 56-60.

[2] 刘志强. 中职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J]. 当代职业教育 , 2021, 29(3): 42-47.

[3] 陈丽华. 班主任在中职教育中职业价值观引导的实践探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20, 36(12): 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