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维护性的铁路客车电气设备接线工艺改进
尹作武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130062
摘要:铁路客车电气系统作为车辆运行的核心控制单元,其接线工艺直接影响设备维护效率与系统运行可靠性。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基于维护性的铁路客车电气设备接线工艺改进重要性,其次提出几条基于维护性的铁路客车电气设备接线工艺改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客车;电气设备;接线工艺;维护性;标准化设计
引言:
随着铁路装备技术迭代升级,传统接线工艺逐渐暴露出线缆走向无序、接头处理粗犷、标识系统缺失等弊端,导致故障排查周期延长、预防性维护难度增加。
一、基于维护性的铁路客车电气设备接线工艺改进的重要性
(一)降低故障风险以确保运行稳定性
铁路客车运行过程中,电气设备接线的可靠性极为关键,传统接线工艺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接线极易松脱、产生虚接等等,改进这种工艺大概可以借助新型材料与结合方式来完成,像选用导电性能更出色且抗腐蚀能力更强的合金材质作为接线端子这般举措,能够应对列车在行驶期间由于剧烈振动以及潮湿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在结合方式方面,可以尝试用先进的压接技术替代旧式的焊接操作,借助这一技术,能使导线和端子间的接触紧密程度优化许多,减小因接触电阻偏高而发热的可能性,从而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接线问题带来的短路抑或断路故障的出现概率,保障铁路客车长时间运行时期的稳定表现状态,这样便能为旅客出行给予优质服务的保证。
(二)削减维护资金,优化资源配置
铁路客车电气设备保持须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一旦接线工艺存在不足,就较易引发故障频发的局面,这种情况下保持费用会迅猛增长,而接线工艺改良后,多方面的支出必然迎来缩减。一方面,因接线问题引发的故障率缩减,适用更换受损零件的资金需求也随之缩减,曾经诸如因接线故障引发电器元件毁坏须要频繁替换的事件变得不常见。另一方面,实际执行维修任务时,接线工艺趋于科学化合理化,技术人员检查和定位问题的时间同人力消耗都将大为缩减,以前可能须要几名技术员苦撑好许多小时检查复杂的线路细节,但是改良好后,利用改良过的技术就能极速固定具体隐患点并及时开展修缮步骤。
(三)提高维护效率以保障列车周转
铁路运输的高效转动依托列车快速周旋的能力,电气设备万一遭遇接线方面的故障问题,存留工作就被认作紧急且极其重要的环节,新接线技艺设计的重点则是便利与维持这二者兼备的特点,比如说模块式接线方式使得复杂的电力系统被列为几组单列单元,每一部分内部有清晰明了的接线布置图,某个方面出现问题时技术员便可以专门朝着相对应的部分开展修缮操作,不须要去费尽心思整体逐一检查整个装置。而接线识别标识这一方面也同样作出了调改,采用越发直接可见找到的形式,像装设带光照效果标记菜鸟这类,哪怕在光线差的状况也能够分清各类电线走势。
二、基于维护性的铁路客车电气设备接线工艺改进策略
(一)选用新型复合接线材料
在增强铁路客车电气设备的接线工艺保障方面,材料的选择不妨打破常规思维模式行事,常规用料在列车多变运行环境中无疑常遇到各类难题无法解决,因而开发新型结合型导线材料成了必要之举,并将外层改为采用具有超强抗磨擦和自动清理性能的一种特别高分子物制造,在这种材质的作用之下可明显降低污渍与微粒沾附到接触端上的概率,进而减小导线部位因积留杂物而产生衔接失误的可能性;主体的核心部位借助添加具备较高强度且精通于电流导通的纳米层级碳管元素增强了金属基体的特性,在这种结构中融入了纳米碳管以后起到极大增补作用,伴随整体骨架强度明显提升过程之中还有效改善了因振动因素造成的断裂现象,凭借其优越电子流动性也确保通电畅通效率。
(二)采用三维立体焊接技术
在接线关联技术这一领域,一种经过改良的三维立体焊接技术被运用起来,过去的焊接方法往往局限在平面操作的范围内,在对铁路客车电气设备内部复杂结构的一些特定连线区域实施关联时,传统的做法常常难以全面并且以较高的质量达到理想的效果。经由使用先进的机械臂控制技术和准确的激光定位体系,这种新型技术能在三维的空间里,对目标焊接点实行极为精密的焊联工作,并能够跟随各种不同外形,不同安置部位的线缆接头状况,自行调校其焊接的方向与相配套的数据参数,非常是那些位于设备内深处隐蔽处,令普通焊接工具无法靠近处理的接触点,在这种机械臂灵活关节的设计帮助下,深入设备内部去完成焊接成为可行。
(三)构建拓扑优化布线布局
优化铁路客车电气设备接线工艺时,布线布局的改进扮演着非常必要的角色,如果要摆脱过去那种随机性较大的布线理念,就有必要引进一种以拓扑优化理论为核心思想的新模式实施改变,这个工作重点体现在必要将电设备当中的各个组件仔细考量一番,混合它们本身有的电路特性和通讯需求状况划分出几个不一样的线路区域来,并用以上提到优化法则计算出这些部分之间的领先合成方法,诸如我们考虑信号频率高的布设路线就要想方设法使线拉得尽量短,并且还得躲开可能带来的低频振动介质,这样一来就能明显缩减信号遭受扭曲的问题。
结束语
展望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化应用,接线工艺将向预测性维护、自适应布线等方向发展,为铁路装备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吕小强,程刘胜,张吉祥.矿用无轨胶轮车电气控制装置设计[J].煤矿现代化,2015,(04):111-113.
[2]高玉振,王龙波,卢生林,等.车辆搭铁线布置位置对整车电气设备的影响[J].汽车零部件,2014,(09):50-52.
[3]王鹏,刘国涛,陈彪,等.动车悬挂式电气设备通用振动试验夹具设计[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3,31(06):50-54.
[4]刘剑,崔德安,田冬.铁路客车车端动力连接器故障分析与改进措施[J].铁道技术监督,2023,51(03):34-37.
[5]李海麟.关于铁路客车断路器装用情况的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8):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