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川剧传统剧目《柳荫记》舞台美术灯光设计的情感叙事与美学呈现研究

作者

仰大章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00

一、引言

川剧《柳荫记》是传承梁祝文化的经典,其舞台灯光设计对情感与美学表达至关重要。当前学界对该剧灯光设计的系统研究较少,本文聚焦其灯光的情感叙事功能与美学呈现,为川剧传承及戏曲灯光设计提供支持。

二、川剧传统剧目《柳荫记》概述

川剧传统剧目《柳荫记》以中国民间四大传说里梁祝故事为基本依据创作,情节围绕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展开,讲述她与梁山伯在柳荫下结拜后同窗共度三年,期间祝英台借事物传情、暗中托付终身而梁山伯未领会其心意,到楼台相见时梁山伯才知晓真相,可惜此时祝英台已被许配给马家,梁山伯怀着遗憾去世,祝英台去祭坟(川剧版本中化为鸟),该剧目凭借生动形象唱词与细致入微表演成功塑造特征鲜明人物形象,深入揭示封建礼教这种社会规范对美好爱情的限制与束缚,同时展现剧中人物对自由意志的抗争行为,《柳荫记》作为川剧宝库中耀眼夺目的明珠,具备极高艺术价值与深远社会影响,在整个戏曲发展历史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舞台美术灯光设计的情感叙事功能

3.1《柳荫记》情节发展中的情感节点分析

在呈现“柳荫结拜”及“同窗共读”这些饱含温情的关键阶段,灯光运用主要采用搭配柔和光线亮度的低饱和度暖色调,对舞台上阴影部分作一定程度弱化处理,营造出澄澈又明快的氛围,既呼应梁山伯与祝英台纯真无邪的深厚情谊及他们在书院闲适惬意的时光,又与该场景淡蓝、淡绿等明快背景色彩相互协调,强化整体和谐美好的情感基调;当剧情发展到“马家逼婚”这一充满冲突的关键节点,灯光强度明显提升且色调转变为深灰、深蓝之类冷暗色系,借这种强烈的明暗对比,以外在表现形式展现祝英台面对封建势力压迫时内心的悲愤情绪与坚定反抗决心,同时与暗沉舞台背景色彩呼应,进一步渲染压抑的剧情氛围;在“祭坟化鸟”这一剧情高潮关键节点,灯光设计以动态移动为核心要点,灯光随祝英台表演快速闪烁且运动轨迹不断变幻,模拟现实电闪雷鸣情境,既契合祝英台失去挚爱后内心悲痛的情绪状态,又凭借奇幻视觉效果为故事浪漫结局铺垫。

3.2 灯光在情感渲染与叙事推动中的作用

从情感渲染维度,灯光凭借对色调和强度的精确匹配提升场景情感程度,如在“互诉衷肠”场景中,适度调暗灯光,利用柔和光线突显两人亲密氛围、放大情感细微之处,促使观众深入产生情感共鸣;从叙事推动层面,灯光改变能隐性暗示空间转换及剧情推进,如从书院到祝家庄场景过渡阶段,无需复杂道具,仅通过灯光色调由明快暖色向沉稳冷色细微调整,引导观众察觉地点变化、聚焦剧情核心,与演员借助走位及桌椅摆放变动实现空间转换的办法相互补充;此外,在“祭坟化鸟”场景中,灯光的动态化设计,通过快速闪烁、轨迹变化营造神秘氛围,借助视觉节奏递进推动剧情从悲剧性冲突向浪漫方向升华转变,让情感叙事与剧情发展构成紧密整体,增强该场景视觉冲击力度,使观众更直观体会剧情情感张力,突显川剧舞台美术设计简洁却富有诗意的独特魅力。

四、《柳荫记》舞台灯光设计的美学呈现

4.1 灯光色彩的审美内涵与象征意义

《柳荫记》的舞台灯光色彩并非简单的视觉装饰,而是有着深厚审美意义和叙事象征的表意符号,如在“柳荫结拜”“同窗共读”等令人愉悦场景中,灯光多采用源自川渝地区自然景观里草木及天空所代表意象的淡蓝、淡绿这类明快色调,既符合传统戏曲“借景抒情”的审美需求,又凭借清新雅致的视觉感受,象征着梁祝两人纯真情谊和书院生活闲适美好时光;而当剧情发展到“马家逼婚”这类压抑情节时,灯光颜色变为深灰、深蓝等暗色系,这些颜色在视觉上带来与封建礼教压迫下剧情氛围相匹配的沉重、压抑心理暗示,且通过色彩冷暖对比,暗示自由爱情与封建束缚之间的矛盾,增强悲剧的审美张力;此外,灯光色彩与演员服装色彩配合默契,像祝英台抗婚时身着深色服装与暗色调灯光相互衬托,进一步突出人物反抗封建礼教的坚定决心,使色彩成为塑造人物性格、传递情感内涵的重要美学手段。

4.2 光影与空间关系的美学建构

柳荫记》灯光设计借助光影精妙运用,冲破传统戏曲舞台空间固有局限,塑造虚实结合美学空间,在场景转换部分,如从书院至祝家庄空间转变过程中,并非依靠繁杂实景道具,而是通过光影明亮与昏暗改变、区域划分,同时配合演员位置移动和简单桌椅布置来实现空间氛围迅速切换;在书院场景,以均匀铺满舞台、让空间边界模糊,塑造开阔通透书院环境的柔和散射光;而在祝家庄场景,通过局部强烈光线与阴影对比,凸显厅堂肃穆压抑感的灯光,让观众即便不依靠实景布景,也能凭借光影察觉空间性质变化;与此同时,在“祭坟化鸟”高潮场景,利用动态光影模仿电闪雷鸣情景,以明与暗交替出现、突破静态舞台空间约束且营造充满神秘奇幻色彩超现实空间的灯光,展现祝英台极度悲痛情绪及化鸟双飞浪漫结局,既契合传统戏曲“以意传情、突显神韵”美学特性,又凭借光影空间叙述提升舞台艺术感染力。

结语

本文研究表明,《柳荫记》舞台灯光设计通过适配情感节点、构建美学空间、融合古今技术,有效强化情感叙事与美学表达,是该剧艺术魅力的重要支撑。因研究视角聚焦灯光,对舞美其他元素关联探讨不足。后续可深化多元素协同研究,此研究亦为川剧及其他戏曲舞台创新、传统文化当代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于潇 . 新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与京剧《柳荫记》之比较研究[J]. 大舞台 , 2023(4):59-62 .

[2] 周俊洁 . 新版梁祝爱情传奇——川剧《柳荫记》[J]. 四川戏剧 ,2015(8):2.

[3] 陈国福 . 戏剧的历史见证人 -- 兼评陈樾山主编《唐槐秋与中国旅行剧团》[J]. 四川戏剧 , 2004, 000(00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