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小学数学易错点提前干预的教学研究

作者

刘海青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玉龙湖小学 山东滨州 256600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正在发展,做数学题出错很正常。数学题目里常有陷阱、易混淆的知识,学生做题时容易被迷惑而犯错。为了让学生更好成长,提高学习成绩,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前针对易错点进行教学,就像给学生打“预防针”,这样能防止学生被题目误导,让他们解题时更自信。

一、基于小学数学易错点提前干预意义

小学数学易错点提前干预对于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学生常见的易错题可以让教师充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习惯,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升教育质量 [1]。提前干预策略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错误思维模式,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误区,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对小学数学易错点进行提前干预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实践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学科自信的提升。针对小学数学易错点进行提前干预的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教学质量以及指导教师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二、基于小学数学易错点提前干预策略

(一)巧设问题,引导深思

为了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不能仅传授基础知识,更要重视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旦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锻炼提升,他们就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出错也会减少。而问题驱动教学有助于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小学数学教师若采用这种方法开展数学活动,就能够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防止在学习时出错,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巧手小工匠 --- 认识多边形》为例,教师可以提出“如果三条线段长度分别为 1、1、3,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四条边长度相等的图形一定是正方形吗?请举例说明”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些问题并非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和辨析。通过这样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不仅关注图形的直观特征,更要深入思考其内在属性、构成规则以及不同概念间的细微差别与联系 [2]。这种“引导深思”的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批判性思维,促使他们在积极思考中主动发现并理解易错点背后的原理,例如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深刻理解,或是对“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一包含关系的清晰认识。通过在问题设计中巧妙植入对易错知识的挑战,教师能够在错误形成之前,就帮助学生建立起牢固且准确的知识结构,实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式的提前干预,提升学生应对复杂问题和避免常见错误的能力。

(二)融入游戏,提升互动

游戏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钟爱的活动,也是助力学生快速成长的有效教学帮手。小学数学教师若有针对性地开展包含错误环节的游戏教学,学生积极参与时就可实现自我纠错,进而在纠错过程中掌握知识与解题技巧,做到提前对易错点进行干预。学生全身心投入游戏时会积极思考、防止自己犯错且提醒同伴,这有助于提高游戏获胜率和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在《保护天鹅 ----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融入游戏元素来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名为“保护天鹅”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此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白板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包含竖式对位错误、计算漏数字等常见错误的题目,并让学生寻找正确答案,使学生可以理解知识的深层内涵。同时教师要认真地观察学生,给予适时的指导,让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方法和技能。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不仅能够迅速发现并纠正竖式中的错误,还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出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通过这种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有效地提前干预学生的易错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准确性和学习兴趣。

(三)善用绘图,破解难题

画图是一种非常直观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3]。它能把抽象的数学关系清晰地呈现在纸上,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题意和解答问题。在形象化的图形环境中,学生的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不仅能迅速把握题目要求,还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当学生掌握了这种能力,遇到类似问题时就能应对自如,减少错误,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比如,在教授《奇异的克隆牛 --- 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如一段电线已使用 18.6 米,剩余部分比已用部分多 12.8 米,问原始长度是多少。这类问题对小学生来说虽不陌生,但学生在解答时可能会直接将已用长度与多出的部分相加,导致错误。为帮助学生理解并避免此类错误,教师可采用图形演示法进行讲解。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图形表示电线的原始长度,并用笔清晰地标示出已用和剩余部分。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剩余部分的长度如何表示。当学生实际绘图时,他们会发现剩余部分的长度并非简单地等于已用长度与多出部分的和。通过这种图形演示,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题意,从而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提升解题能力。因此,图形演示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束语

通过分析常见的错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干预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情和学习能力进行充分地掌握和分析,及时地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和易错题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

参考文献:

[1] 补永芬 . 小学数学教学中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策略 [J]. 基础教育研究 ,2024,(04):66-68.

[2] 林娜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策略分析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2,(26):119-121.

[3] 许晓畅 .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策略 [J]. 读写 算 ,2022,(2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