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 以乐助诵、以情悟诗" 的方法创新与应用
赫晨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艺二校沈北分校 110000
引言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经典古诗词,旨在通过这些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感。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古诗词往往被简化为机械背诵和字词解释,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其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针对这一问题," 以乐助诵、以情悟诗 " 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它将音乐与诵读相结合,通过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本文将探讨这一方法在四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思路。
一、" 以乐助诵" 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
“以乐助诵”教学法源于中国古代”诗乐一体”的传统理念。《尚书·尧典》中就有”诗言志,歌永言”的记载,说明诗歌与音乐自古以来就密不可分。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能够激活大脑多个区域,促进记忆形成和情感体验,这为”以乐助诵”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四年级古诗词教学中," 以乐助诵 " 可通过以下策略实施:首先,选择与诗词意境相符的背景音乐。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选用古筝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让学生在悠扬的乐声中感受" 飞流直下三千尺" 的壮美;其次,将诗词谱曲演唱。教师可利用现成的古诗新唱作品,或与学生共同创作简单旋律,如《春晓》一诗,可配以轻快的曲调,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韵律美;最后,开展配乐朗诵活动。通过个人朗诵、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表达对诗词的理解,提升诵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实践证明," 以乐助诵 "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背诵过程变得生动有趣。音乐的情感渲染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感和诵读能力。
二、" 以情悟诗" 的教学路径与实施方法
“以情悟诗”强调通过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这一方法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主动建构的结果。在古诗词教学中,情感体验是连接学生与作品的重要桥梁。
实施 " 以情悟诗 "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共鸣。如教学《游子吟》时,可通过讲述母爱故事、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唤起学生对亲情的体验,进而理解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的深层含义;二是角色扮演,体验诗人情感。让学生扮演诗中角色,如《悯农》中的农民,通过模拟劳作场景,体会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的艰辛;三是联想生活,迁移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情感与自身经历相联系,如学习《清明》时,回忆自己扫墓或思念亲人的经历,加深对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的理解。
“以情悟诗”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需要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浅层的字面理解逐步深入到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词内容,更能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人文关怀。
三、" 以乐助诵、以情悟诗" 的整合应用案例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江南》为例,展示 " 以乐助诵、以情悟诗 " 的整合应用。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采莲人的欢乐情景,教学时可分三个环节进行:
首先," 以乐助诵 " 环节。教师播放江南丝竹音乐,如《茉莉花》或《太湖美》,营造水乡氛围。随后,带领学生配乐朗读,注意把握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的轻快节奏和 " 鱼戏莲叶间 " 的活泼意境。学生可分组进行配乐朗诵比赛,通过音乐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其次," 以情悟诗 " 环节。教师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想象 " 莲叶何田田 " 的景象。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采莲人的动作和表情,体验 " 鱼戏莲叶间 " 的乐趣。还可联系学生春游或亲近自然的经历,讨论在大自然中玩耍的快乐感受,与诗中情感产生共鸣。
最后,整合创新环节。鼓励学生将《江南》改编成歌词,配以简单旋律演唱;或以绘画形式表现诗中意境,并配上相应的诗句。通过多感官参与和创造性表达,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这一案例表明," 以乐助诵 " 与 " 以情悟诗 " 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全面理解和深度体验。音乐辅助诵读提升语言感知能力,情感体验引导则深化对诗词内涵的把握,二者结合使古诗词教学更加立体和有效。
四、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为检验 " 以乐助诵、以情悟诗 " 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我们在某小学四年级两个平行班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对比实验。实验班采用该方法进行古诗词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学习成果评估等方式收集数据,结果显示:
在诵读能力方面,实验班学生在语音语调、节奏把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班。 85% 的实验班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而对照班这一比例仅为 60% 。在理解深度上,实验班学生更能准确把握诗词意境和情感内涵,测试中的主观题得分率高出对照班 15 个百分点。学习兴趣方面,92% 的实验班学生表示喜欢上古诗课,认为 '/⋅ 音乐和活动让古诗变得有趣 ",而对照班这一比例为 68% 。
然而,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部分教师音乐素养不足,影响 " 以乐助诵" 的效果;情感体验活动设计不够深入,有时流于形式;课堂时间有限,难以充分展开所有教学环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加强教师培训,提升音乐教学能力;精心设计情感体验活动,注重深度而非形式;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突出重点环节;开发配套教学资源,如古诗配乐素材包、情感体验活动设计手册等。
五、结论与展望
“以乐助诵、以情悟诗”的教学方法将音乐与诵读、情感与理解有机结合,为小学中年级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诵读能力,加深对诗词内涵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感。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材的应用中,这一方法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实效性。
展望未来,"以乐助诵、以情悟诗"的教学方法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可以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开发互动性强的古诗教学软件或 APP,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可以拓展跨学科整合,将古诗词与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开展主题式、项目式学习。此外,这一方法也可向其他学段延伸,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
总之," 以乐助诵、以情悟诗 " 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感体验和审美培养,符合新时代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一方法将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 古诗词教学中的”以乐助教”策略研究[J]. 小学语文教学,2020(5): 34-37.
[2] 李明新 . 情感体验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J]. 语文建设 ,2019(12): 56-59.
[3] 张华 .“诗乐一体”传统在现代小学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J]. 教育研究 , 2021(3): 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