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策略研究
魏金龙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江苏苏州 215104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而高职院校作为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除了要完成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任务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职院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还存在着内容单调、教学方式比较固定和单一等问题,亟待进行教学改革,通过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指导来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
1 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内涵与价值
在职业教育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再到“人格本位、素质本位”的转变中,高职教育的目标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关于体育终身教育的理念,体育不只是学校的教育项目,它是人们一生的事。要终生锻炼身体,并且还要形成健康生活的习惯。这种体育教育理念看重的是个体身体素质、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它有益于增进国民整体健康状况,削减疾病发生的危险,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体育终身教育观念还看重体育教育的公正性和平民化,强调每个人都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它能推动社会安定发展,对于增进人们的健康生活以及推动社会的进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2.1 丰富教学内容,注重个性化与多样化
在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之下,高职体育教学需充实教学内容,重视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课程安排除了传统体育项目之外,还要包含健身操,瑜伽,舞蹈等丰富运动形式,以迎合各路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内容来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锻炼的积极性。更要关注个体差别,依照学生的兴趣、体质和能力情况设计个性化训练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适的运动项目中收获成长和提升。充实又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有益于形成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并培育其锻炼技能,推动他们的身心健康全方位发展。
例如,高职院校在传统的篮球和足球项目基础上增加了瑜伽课、健身操课和太极课之类的课程,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和体质学生的锻炼需求。教师会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身体情况以及兴趣,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学校还会定期举办舞蹈社团以及户外徒步等课外体育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健康,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2 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终身体育教育观念之下,高职体育教学要更新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位置,运用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投入体育活动,加强自主学习和操作水平。教师由过去的教书匠变成引导者和推动者,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营造开阔,互动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的参加度和活跃性,增进学生练习体育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运动和终生体育观念,达到体育教育的全部目的。
例如,高职院校把项目式学习融入进来,把学生分到小组,自行设计体育训练计划并且执行体育项目。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述者,而转变成引导者,积极倡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提升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学校组织各种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以及竞赛,可以激起学生的参加热情,促进交流合作。经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积极加入课堂活动,而且加强责任感并增添团队精神,从而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愈发主动和持久,真正做到“终身体育”。
2.3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打造智慧体育课堂
在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高职体育教学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慧体育课堂。利用智能穿戴设备、运动数据监测系统以及在线教学平台来达成对学生运动状态的即时监测与合理指导。教师凭借大数据分析学生的体能表现与训练成效,制订个性化的训练规划。以此提升教学的精准度与有效性,而且,线上加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扩大了学习的空间,充实了教学资源,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互相交流的能力。智慧体育课堂改善了教学质量,也促使学生逐渐养成持续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与习惯。
例如,依据终身体育教育观念,高职院校大力推动信息技术融合到体育教学当中。创建起智慧体育教室,学校配备智能运动手环,心率监测器等设施,随时搜集学生运动时的数据信息,从而让老师知晓学生体力情况及其练习成效,凭借大数据平台的使用。老师可按照分析出的数据给每个学生规划独一无二的练习计划,准确把握学生锻炼内容及强度,学校另外构筑了一个线上体育学习网站,同学们可以利用视频课,虚拟教练以及在线测评自己学练。这个平台上支持师生相互交流,并且支持组内成员间合作,极大地调动起同学们的热情。
3 结论
终身体育教育这一思想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指出了方向,在将来的岁月里,高职教育应该继续深入进行教学方面的革新活动。并且要积极接纳并融合当下最新的信息科技,以构建出一种新的智慧型体育课堂环境来改善教学质量并且使其更具有个性色彩,还要重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创新意识。从而促使教学手段朝着多方面的方向发展,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拓宽校企联系的方式途径。从而激起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他们形成一种长期的终身体育习性,唯有如此不断地去推动革新工作,才能够切实地改善学生们的整体素质状况,进而造就出符合时代特征需要的具有高素质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并对我国“健康中国”这个愿景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海丰 .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08).
[2] 赵欣. 基于学生体能训练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构建[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03).
[3] 程军. 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的高职体育教学路径探讨[J]. 拳击与格斗 ,2023(03).
[4] 沈冬梅.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分析[J]. 拳击与格斗 ,2023(02).
[5] 王雨洁.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01).
作者简介:魏金龙(1980-03),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