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 教学模式在审计课程思政中的应用路径研究
尚冰冰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一、引言
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科学设计课程思政体系,将思政融入课堂全过程。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审计工作在经济监督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它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从业者需要坚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底线,而近年来频发的财务舞弊事件(如某上市公司虚构营收审计失败案),更凸显了审计人才“德才兼备”的培养紧迫性(孙宁,2024)[1]。因此,审计课在教育实践中不仅承担着传授审计理论与实务技能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规则意识、职业素养的使命。
审计课中的“银行函证”程序,是审计准则规定的验证货币资金、往来款项真实性的核心程序,是防范财务舞弊的关键防线,其执行过程是否勤勉尽责,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的高低与审计风险的把控。然而,在高校审计课的教学实践中,“银行函证”内容更侧重函证流程的讲解以及函证过程的控制要点,常被视为一项枯燥的操作流程,教师课堂中强调执业过程要认真、要仔细,但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价值共鸣,学生难以体会银行函证背后的风险防控与责任担当,导致思政效果流于表面。
5E 教学模式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吸引、探究、解释、拓展、评价”五个环节。它强调通过创设情境,渐进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与课程思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要求高度契合。该模式的内在递进性与体验性,与“银行函证”的教学需求一致,为破解“银行函证”教学中的思政难题提供了框架支撑。本文通过系统设计5E 教学模式在“银行函证”的应用路径,以期为审计教学课程思政的落地提供参考。
二、5E 教学模式的内涵与“银行函证”的思政元素分析
(一)5E 教学模式的内涵
5E 教学模式通过“吸引、探究、解释、拓展、评价”五个递进环节,突出“专业素养”“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进而形成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同轨并行的价值引领式教学模式,完成从“教师传授式思政”到“学生自主思政”模式转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谢蓉蓉等,2025)[2]。
1. 吸引(Engagement)。是 5E 教学模式的初始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结合专业教学确认知识盲区和价值观塑造要点,以问题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属于思政教育中的“思政唤醒”阶段。
2. 探究(Exploration)。提供实践资料,通过分析数据、阅读材料、研究问题,实施任务驱动自主实践,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等形式主动操作、观察和分析,属于思政教育中的“实践体验”阶段。
3. 解释(Explanation)。通过探究环节的成果,教师梳理逻辑并解读内涵,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点进行精讲,属于思政教育的“价值认同”阶段。
4. 拓展(Elaboration)。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能利用所学知识应用于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对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化理解,属于思政教育的“行为引导”阶段。
5. 评价(Evaluation)。通过问卷、谈话、自评等方式,全过程、多维度评估检验学习效果,对应思政教育的“反馈检验”阶段。
(二)“银行函证”程序中的核心思政元素“银行函证”是货币资金审计的重要程序,也是审计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
1. 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认识到函证程序对于保障审计意见准确性的重要性,确保国家和企业的财产家底清、账目明。
2. 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执业中需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程序,能及时发现银行业务往来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深刻理解准则背后的法律意义和违规后果。
3. 勤勉尽责和风险意识。对审计中发现的任何线索深入追查,尽心尽责,对函证全过程需保持极度谨慎,从函证对象的确定、发函信息核对、全程控制到回函差异调查,树立风险意识,降低审计风险。
4. 诚信独立与职业怀疑。严禁与被询证方串通舞弊,必须对回函的真伪、可靠性保持合理怀疑,即使面对银行等权威机构。
三、5E 教学模式在“银行函证”课程思政中的具体应用路径
“银行函证”教学以90 分钟课堂为单位,结合课后拓展,按5E 模式设计如下路径。
(一)吸引:案例导入,唤醒思政认知
1. 教学目标
以康美药业银行存款舞弊案激发学习兴趣,初步建立“银行存款的审计和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勤勉尽责和审计风险”“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的关联认知。
2. 教学设计
播放微课视频“康美药业 300 亿银行存款不翼而飞”,该公司通过虚构银行存款,然而负责其审计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未勤勉尽责,没有发现财务造假,最终被证监会处罚,相关审计人员被吊销执业资格。视频播放后提出引导问题:(1)企业财务舞弊会给投资者、市场带来哪些危害?(2)审计人员审计中如何避免“失职”?
3. 思政元素融入
(1)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审计证据思政融入”思路,通过案例,结合“资本市场稳定”国家需求,让学生理解审计工作是“防范财务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线”,审计人员的疏忽可能导致投资者的巨大损失,做好审计工作就是守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强化“职业责任”和“家国情怀”认知。
(2)勤勉尽责和风险意识。让学生通过审计失败的案例,给学生们敲响警钟,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重大错报未被发现,审计中要有风险意识。
(3)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补充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21〕11 号)中关于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违规的处罚条款,让学生明确未勤勉尽职的法律后果。
(二)探究:仿真实训,深化思政体验
1. 教学目标
通过模拟银行函证全流程,提升专业操作技能,同步培育“勤勉尽责和风险意识”“诚信独立与职业怀疑”的职业素养。
2. 教学设计
将学生分为 6 组,每组扮演“审计项目组”,提供模拟企业资料(含银行存款日记账、往来款项明细、银行对账单)、空白银行函证模板、虚构的“银行回函”(含金额不符、印章模糊等异常情况),要求完成三项任务:
任务 1 :确定函证对象(附带企业的银行明细清单),设置多个银行账户,比如余额为零的、账户注销的、余额为正的),确定本次函证的对象;
任务2 :模拟“直接发函”流程,让学生记录工作环节,总结函证过程的控制要点;
任务 3 :处理异常回函(分析“回函金额比账面少 50 万元”“银行印章模糊”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核查措施)。
设置“函证质量交叉检查”环节:每组提交函证工作底稿后,由其他组检查“函证内容完整性”“发函流程合规性”“异常处理合理性”,填写《函证质量检查表》。
3. 思政元素融入
(1)勤勉尽责和风险意识。在任务开始时,是否勤勉尽责获取了完整的资料,是否将开户清单与账面账户进行核对,是否存在贷款、理财、银行承兑汇票等其他需要函证的事项,是否在发函前确认了银行受理部门、业务联系电话、邮寄地址、函证抬头要求等银行信息,函证对象和函证内容是否齐全。
(2)“诚信独立与职业怀疑”。针对“回函不符”处理,回函存在不符情形,企业是否一定存在错报,是否能仅凭企业口头解释而忽略差异,提醒学生保持职业怀疑,需进一步收集审计证据。
(三)解释:精讲点拨,形成思政认同
1. 教学目标
梳理银行函证准则要求,解读背后的职业内涵,帮助学生建立“专业操作和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关联认知。
2. 教学设计
对每组汇报函证操作进行成果点评与知识梳理,教师结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 号》,总结银行函证规范流程及法规要求,分析在实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点评“函证设计完整性”“发函独立性”等关键点,纠正“函证仅需核对金额,无需关注借款担保”等认知偏差;
3. 思政元素融入
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熟悉职业规范,树立规则意识,熟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 号——函证》及相关规定。
(四)拓展:迁移应用,引导思政践行
1. 教学目标
提供一个更复杂更综合的实践案例,让学生加深理解、学以致用、举一反三。2. 教学设计
拓展任务:一家企业存在多个异常账户、回函出现微小差异等情景。提出问题:如何设计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如何评估相关风险;
校企协同指导:邀请校企合作审计经理线上分享,结合李晗等(2025)[3]“企业导师参与”经验,讲解实战中“多账户函证的效率提升技巧”“应对企业不配合函证的沟通策略”的实战案例。
3. 思政元素融入
学生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价值判断,将“诚信独立”“勤勉尽责”等抽象素养转化为具体行为,如不接受企业先出报告后补函证的要求,聆听导师分享的实战经验,感受职业操守能带来长期职业价值,实现思政内涵的巩固与内化。
(五)评价:多元考核,检验思政效果
1. 教学目标
通过双维度评价,全面检验学生银行函证专业技能与思政素养,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育”。
2. 教学设计
参考马美玲(2024)[4]“多维度评价”思路,尝试在专业能力基础上融入思政素养进行评价,将思政目标转化为可观察、可评价的行为指标,纳入课程考核体系,权重分配兼顾专业核心(75%)与思政育人(25%)。专业能力包括函证设计完整性、发函流程合规性、回函不符等内容,思政素养将勤勉尽责(函证对象确认、数据准确性)、规则意识(函证流程的执行情况)等内容进行打分评价。
四、结论
本文以“银行函证”为例,探索 5E 教学模式在审计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路径,将抽象的思政教育具象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实践的教学活动。通过“吸引- 探究- 解释- 拓展-评价”的渐进式设计,思政教育不再是生硬融入,而是与专业知识水乳交融、与学生认知情感同频共振的自然过程,从而实现思政元素的“分层融入、自然落地”,5E 模式为审计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应用框架,为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可将该模式推广至“存货审计”“应收账款审计”等其他章节,并结合“数字化审计”趋势,进一步优化思政教学设计,提升审计学课程思政的时代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孙宁 . 审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14):128-130.
[2] 谢蓉蓉 , 陈运森 . 财经类课程“5E+ 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财务报表析》课程为例 [J]. 财务与会计 ,2025,(07):24-27.
[3] 李晗 , 张佩佩 .BOPPPS 混合教学模式下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5,(16):163-165.
[4] 马美玲 . 审计学课程思政实践与评价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4,(24):161-163.
作者简介:尚冰冰(1988-),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践。
项目信息 :2025 年郑州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程思政)( 项目编号:2025 KCSZ 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