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理念下园林景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究
王国林
南京锦江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各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引。园林景观建筑工程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关键一环,其施工技术的绿色化革新迫在眉睫 [1]。它不仅关乎景观的美观与功能性,更对生态平衡维护、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深远。因此,深入探究绿色理念下园林景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绿色理念下园林景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一)土地处理技术
1、土地平整与地形塑造
在绿色理念下的园林景观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土地平整与地形塑造是非常基础的一个环节,其强调遵循自然地形走势,这样便能够减少土方大规模搬运的情况。其中,在施工前,应对土地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再合理制定平整方案。针对地势起伏较小的区域,可优先采用人工或者小型机械进行微调,以此保留原有地貌特征和生态群落。
在地形塑造方面,绿色理念下的园林景观建筑工程施工注重模拟自然山水形态,再利用土方的内部平衡来减少土方的外运和外购。例如,在堆山造景时,充分利用场地内开挖的土方,通过科学计算和合理堆砌,塑造出自然流畅的山体轮廓。同时,地形塑造还需考虑排水功能,通过设计合理的坡度和排水方向,避免积水对植物生长和构筑物造成影响[2]。这种基于自然的地形塑造方式,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还能为园林景观增添自然美感,促进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循环利用,增强场地的生态韧性。
2、土壤改良与保护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根基,其质量直接影响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因此,基于绿色理念下进行土壤改良与保护技术,其主要强调生态友好型方法的应用。其中,对于贫瘠或盐碱化的土壤,可优先选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改良剂进行处理,如腐熟的农家肥、堆肥等,以便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而有效改善土壤的结构,切实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通过在生物改良剂中合理引入有益微生物,再合理调节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便能够有效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 [3]。
在土壤保护方面,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例如,在土方开挖和运输过程中,采用铺设钢板、设置临时通道等措施,避免施工机械直接碾压土壤,防止土壤板结。对于需要保留的原有植被根系区域,进行重点保护,采用局部隔离和支撑的方式,确保植被的正常生长。此外,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植物等方式,对闲置土地进行覆盖保护,防止土壤侵蚀和肥力流失,为后续植物种植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二)植物种植技术
1、植物选择与配置
在绿色理念下,植物选择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和适生植物。其中,乡土树种具有抗逆性强、成活率高、养护成本低等优点,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所以能够快速融入当地生态系统,为本土的动物和微生物提供栖息地,以此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根据园林景观的功能需求,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地被植物,从而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植物群落结构。因此,在植物配置上,应严格遵循生态原理,再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特点,从而真正实现空间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4]。例如,通过在阳光充足的区域种植喜光的乔木和花卉;在荫蔽处合理选择耐阴的地被植物和灌木。此外,还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通过搭配不同季节开花、结果、变色的植物,营造出四季有景、季相分明的园林景观。同时,利用植物的生态功能,如吸附粉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2、种植施工工艺
绿色理念下的植物种植施工工艺强调精细化和生态化。在苗木起挖和运输过程中,采用科学的包装和保护措施,减少苗木根系损伤。对于大规格苗木,采用土球包扎、木箱移植等方法,确保苗木在移植过程中的成活率。在种植前,应该对苗木进行适当修剪,合理去除病枝、枯枝和多余的枝叶,以此减少水分蒸发,从而有效提高苗木的抗逆性。
在种植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好种植穴的深度和宽度,从而有效保证苗木的根系能够舒展生长。采用分层回填土壤的方式,确保土壤与根系紧密结合,并浇足定根水。同时,再充分利用覆盖物,如木屑、树皮、草帘等对种植区域进行覆盖,以此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从而有效抑制杂草生长,这样便能够更好地保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稳定。
(三)园林构筑物施工技术
1、基础施工
园林构筑物的基础施工是确保构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在绿色理念下,基础施工注重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于小型园林构筑物,如亭、廊、花架等,优先采用轻型基础形式,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减少土方开挖量。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对挖出的土方进行分类堆放,将可利用的优质土壤进行储存,用于后期的植物种植和土壤改良[5]。同时,通过合理采用环保型的基础材料,如再生骨料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等,从而有效减少天然砂石的适用,以便真正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2、主体结构施工
在绿色理念下的园林景观建筑施工过程中,强调节能、环保施工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其中,在结构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绿色建材,如新型节能环保型钢材、竹木复合材料等,这样则能够减少对传统建筑材料的依赖,从而有效降低建筑工程的能耗和碳排放量。
在施工工艺方面,推广预制装配化施工技术。预制装配化施工将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这种施工方式能够减少现场湿作业,降低施工噪音和粉尘污染,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施工进度,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减少材料浪费和能源消耗,实现园林构筑物主体结构施工的绿色化和高效化。
3、装饰与表面处理
园林构筑物的装饰与表面处理不仅影响其美观效果,还与生态环保密切相关。因此,在绿色理念下,装饰材料的选择应注重环保性和耐久性。其中,通过优先选用天然材料,如石材、木材、竹材等,其具有自然美观、无污染、可再生等特点,能够营造出和谐自然的园林景观氛围。
在表面处理工艺上,采用生态友好型技术。例如,对于木材表面处理,采用天然的防腐涂料和防水处理方法,避免使用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防腐剂;对于石材表面,采用物理打磨和防护处理,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通过这些绿色装饰与表面处理技术,既能提升园林构筑物的美观度和耐久性,又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园林景观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四)水电与灌溉系统技术
1、水电线路铺设
在设计阶段,通过科学规划水电线路走向,减少线路迂回和损耗,提高水电传输效率。采用智能化的水电控制系统,实现对水电使用的精准监测和管理,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节水电供应,避免能源浪费。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选用节能型的水电材料和设备。例如,采用低电阻的电线电缆,降低电能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选用高效节能的灯具和电器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做好水电线路的防护和保温措施,防止线路老化和漏电现象发生,确保水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对于园林景观中的水景照明和喷泉等设施,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进行供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实现水电系统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2、节水灌溉系统
节水灌溉系统是绿色理念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重要体现。基于绿色理念下的节水灌溉系统主要采用的是先进灌溉技术和设备,以便能够真正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其中,滴灌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将水直接滴入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以此达到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的情况,从而真正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特点和土壤条件来合理调整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再充分利用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等设备来实时监测土壤的湿度和气象条件,其自动控制灌溉系统的运行可真正达到精准灌溉的目标,从而有效减少市政供水的依赖程度,真正达到降低水资源消耗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二、结论
总之,在绿色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合理采用绿色材料、实施环保施工工艺,便能够有效减少园林景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对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保证园林景观建筑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以便能够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田儒凯 .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 2025, (18): 94-96.
[2] 崔焕亮 , 王鹏 . 建筑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J]. 智慧中国 , 2025,(06):52-53.
[3] 叶曦晖 . 基于环境友好性分析的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24(11):91-93.
[4] 赵宇 , 周安斌 , 叶先亮 , 等 . 绿色发展导向下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生态化控制策略研究 [J]. 佛山陶瓷 ,2025,35(06):151-153.
[5] 邢志伟. 绿色施工技术在市政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应用[J]. 陶瓷,2025,(06):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