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命题实践探索
苏志英
云浮市新兴县惠能中学
考试是评价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对教育教学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考试的导向作用跟试卷的命题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试卷命题的质量不仅能够从侧面表现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可以体现教育成效,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应该转变之前固有的思维,创新命题形式,凸显考试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对学习评价的目标,从而优化教育质量。
一、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命题实践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德育的主要阵地,肩负培养学生正确三观,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使命。教学评一致性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范式,要求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评价的和谐统一,对落实实践育人,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素养导向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这种背景下,“教一学一评”的一致性不仅关注知识的传递,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1]。通过一致性的命题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同时,这也为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了保障,使得评价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察,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评估。
二、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命题实践策略
(一)立足生活实际,强化实践能力
理念决定行动,教师的命题理念直接影响着试题命制。在素养导向下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命题,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命题理念,积极的响应新课标理念,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重塑命题理念。贴近学生的命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学生能够以熟知的环境为起点逐渐过渡到似曾相识的环境,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人民可依据法律规定,借助多种途径与形式,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进行管理。[2]”
在评估学生对这一宪法规定的理解水平时,教师可以结合评价任务与目标,挑选真实的生活场景来命制像下面这样的试题:
2024 年 9 月 13 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自 2024 年 9 月 21 日起施行。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某中学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们理应为身边的学校、社区以及政府的工作,贡献自己合理的、有建设性的想法和建议。
请结合法律的作用说明修订《国防教育法》的价值。
这类题目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多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从日常事物入手,养成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于不知不觉间,提升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开放封闭结合,深化思考能力
真实的社会是包容的。那种只追求单一答案的命题,不利于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计试卷时需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但是,设计命题情境时也不应过于宽泛,否则难以有效地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不利于客观地评价学习效果。为了评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实践研学活动设计了以下试题:
2024 年的除夕,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节目《年锦》的亮相,带领观众跨越时间的长河,一览中华文化的传统服饰、纹样之美,惊艳了全球华人的眼球。节目中,来自汉、唐、宋、明四个时代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经过93 岁的“敦煌少女”常沙娜手绘,以年锦图的形式亮相,给全国人民传达着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祝福。 网友在观看节目后纷纷感叹:“这传统纹样惊艳了我们。”
这时学生会积极的分享观看《年锦》后发出惊叹的理由。有同学认为,常沙娜手绘的汉、唐、宋、明传统吉祥纹样,艺术水准极高,不同时代风格各异,带来视觉盛宴;有同学指出,春晚舞台与新颖展示方式,让传统纹样打破刻板印象,焕发生机;还有同学从文化角度说,纹样承载丰富内涵,激发文化自豪感。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分析大家感叹的原因,实现了教学与学习的统一,学生的回答和讨论也自然成为了评价其对传统文化理解和尊重的依据,从而保证了教、学、评的一致性。这种结合开放和封闭的问题设计,学生能够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启发思维互动,提升思维品质
好的题目背景应该蕴含深刻的思考价值,能够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技能[3]。在素养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命题实践起着关键作用。试题的命制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同时,试题应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设置争议性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形成判断,学习用逻辑和证据支持观点。
此外,试题应鼓励合作学习,设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任务或小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试题评价应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的正确性,包括思考方式、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思维敏捷,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辨析题的数量来激发他们的思考。
例如,有调查显示,近年的大学生中,不足三分之一的人对所选专业抱有真正的热情,大部分学生的高考志愿是在父母或长辈的建议下决定的。那么,对于填报志愿这一议题,你是倾向于听取长辈的意见,选择那些就业前景好、工作稳定的职业,还是愿意自主规划,选择能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领域呢?
这样的辨析题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对情境中的行为和观点进行审视和分析。这不仅考察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从而有效推动学生核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时效典型并重,培育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结合当前社会实际情况,利用时事新闻与社会热点话题作为背景材料,创新试题的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并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热点的良好习惯。
在构思试题时,教师要紧跟时事脉搏,以近期备受瞩目的“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和宇树科技的机器人技术作为切入点 [4]。这两项分别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其核心技术均为中国年轻创业团队自主研发,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试题围绕九年级上册教材中关于创新的知识点,引导考生思考创新的意义和价值。题目要求分享所了解的创新故事,并结合自身理解,阐述创新对于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这两项成功的创新案例,不仅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树立了榜样,也印证了“创新是中华民族最突出的民族特质,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这一观点。
为贯彻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教师应选取具有时效性的科技发展新动态作为深度学习情境。这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在探究中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并增进对我国科技建设的认识,厚植爱党爱国情感。同时,这亦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契机,教师应引导他们关注时事热点,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命题研究。通过将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紧密结合,确保教学评一致,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命题实践是优化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立足生活实际、开放封闭结合、启发思维互动以及时效典型并重等实践策略,可以有效推动这一一致性的实现,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命题设计,满足学生需求,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宫丽丽 . 素养为纲情境为径:初中道德与法治命题改革的实践范式探究 [J]. 新校园 ,2025,(08):74-75.
[2] 吴钊雄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探索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24):126-128.
[3] 王洪波 .“教—学—评”一致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落实 [J].中国教师 ,2025,(08):106-108.
[4] 卞静静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以“坚持依宪治国”一框为例 [J]. 初中生辅导 ,2025,(02):43-45.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25YQJK129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