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段单元整体备课策略研究
刘东霞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东风路小学 010020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元整体备课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主题单元,包含多篇经典课文,如《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父母之爱的深沉与伟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仍存在教学碎片化、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研究小学语文中高段单元整体备课策略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一、整体设计单元活动,建立完整教学体系
单元整体备课首先要整体设计单元活动,将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写作、语文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在“父母之爱”主题单元中,设计“单元导学课—范文读议课、迁移训练课、对比研读课—拓展广读课—主题收获课”的教学流程。单元导学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和活动安排;范文读议课以精读篇目为例,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知识规律;迁移训练课将自读课文或课外文章交给学生自学,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对比研读课体会不同课文的特点,感受不同体裁的表达特点;拓展广读课拓展学生阅读量;主题收获课展示学生学习成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流程,构建起完整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单元主题。
二、明确单元主题与目标,精准规划教学内容
明确单元主题与目标是单元整体备课的核心环节。教师需先通读整个单元的课文,包括《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以及口语交际、习作等板块,结合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内容,梳理单元的核心主题——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确定主题后,需细化每篇课文的教学侧重点。例如,《慈母情深》通过描写母亲工作的场景、给“我”买书的细节,突出母亲在艰辛生活中的无私付出;《父爱之舟》以梦境串联童年与父亲相处的点滴,用“逛庙会”“送上学”等具体事件展现父爱的含蓄与深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从父母对“我”诗的不同评价切入,体现鼓励与鞭策背后共通的关爱。
教学目标需兼顾知识积累与情感体验。在知识层面,引导学生关注场景描写、细节刻画、叙事视角等写作手法;在能力层面,通过对比阅读、小组讨论,培养信息提取与文本分析能力;在情感层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父母之爱的多样形式,学会表达感恩。
三、多样化课型设计,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单元整体备课需通过多样化课型设计,适应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在“父母之爱”主题单元中,可重点构建三类课型:范文读议课以精读课文为核心,如《慈母情深》。教学中先通过生活化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母亲工作的环境细节;再让学生圈画文中“数落”“凑钱”等关键词,讨论这些细节如何体现母亲的艰辛与爱;最后总结场景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为学生提供可迁移的写作方法。迁移训练课侧重能力内化。学完《慈母情深》后,可将《父爱之舟》作为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精读课掌握的“细节品析法”,自主分析“卖茧子买枇杷”“送我上报考”等事件中的父爱表达,教师通过巡视答疑、小组互评等方式,逐步减少指导力度,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对比研读课强化主题深化。将三篇课文并置:聚焦《慈母情深》的现实场景、《父爱之舟》的梦境回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对话评价,引导学生从描写手法、情感表达方式等维度制作对比表格,发现父母之爱既可通过直接行动体现,也能借助语言评价传递,从而突破“爱 Σ=Σ 温柔”的单一认知,理解爱的多元形态。三类课型层层递进,既保证基础知识的落实,又兼顾思维能力的提升,使不同层次学生均能获得成长空间。
四、拓展阅读与积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拓展阅读需围绕“父母之爱”主题精选材料。教师可推荐古诗《游子吟》、散文《我的父亲母亲》等适合五年级学生的篇目,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体中爱的表达差异。例如,比较《慈母情深》的现实叙事与《游子吟》的诗意象征,分析两者如何通过不同形式传递亲情。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明确方法指导:标注触动自己的语句,用简短批注记录感受;小组分享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理解,避免空泛评价。为了落实“四个结合”,可设计分层任务:基础层摘录描写父母动作、语言的句子,积累写作素材;进阶层仿写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模仿《父爱之舟》写一件父亲的小事);拓展层尝试创作三行诗或短文,表达对父母的感激。通过系统阅读与针对性练习,学生不仅能积累语言材料,更能在对比中理解爱的多元形式。
五、主题收获与展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主题收获课需设计可操作、有层次的展示任务。例如,分组时可根据学生特长分工:擅长表达的学生负责宣读作文或主持;喜欢绘画的学生制作课文场景手抄报;有表演兴趣的学生改编《“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对话场景。展示内容需紧扣单元主题,如手抄报需包含“父母之爱的具体表现”板块,作文需围绕“一件令我难忘的父母小事”展开。教师需提前明确评价标准:内容是否贴合主题、表达是否清晰、形式是否有创意。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互相提问,促进深度互动。展示后,可布置延伸任务,如将作文修改后寄给父母,或为父母制作感恩卡,将语文学习延伸至生活实践。此类活动能整合听说读写能力:制作手抄报需筛选信息、设计排版;表演小品需理解人物情感、把握语言节奏;宣读作文需组织语言、调整语调。同时,通过公开表达,学生能增强自信心,学会用恰当方式传递情感。
结论
小学语文中高段单元整体备课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整体设计单元活动、明确单元主题与目标、多样化课型设计、拓展阅读与积累以及主题收获与展示等策略,在“父母之爱”主题单元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艳 . 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小学语文备课策略分析 [J]. 考试周刊 ,2024(1):37-40.
[2] 毕 党 程 . 小 学 语 文 单 元 整 体 集 体 备 课 的 校 本 探 索 [J]. 师道 ,2024(24):49.
[3] 蒙新庆 . 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备课策略 [J]. 文渊(小学版),2021(4):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