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验”到“赋能”:基于“小鬼当家”实践手册的小学劳动教育系统化构建与价值实现研究
晏小淋
重庆市渝北实验小学 重庆渝北 401120
一、引言:超越“劳动”的劳动教育
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常面临“窄化”“软化”“弱化”的困境,即被窄化为卫生打扫,被软化为选择性活动,被弱化为无体系安排。《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特征”,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手脑并用”。渝北实验小学的《小鬼当家》手册正是对这一号召的积极响应。本研究旨在超越对手册内容的简单描述,深入解构其如何通过精心的系统化设计,将劳动教育从一项“活动”提升为一套完整的“育人体系”。
二、理论框架与设计逻辑:“五维驱动”模型
《小鬼当家》手册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蕴含了一套清晰的“五维驱动”设计逻辑,确保了劳动教育的有效性、持续性和深刻性。
1. 目标驱动:核心素养的梯度化培育 手册的五大计划(A-E 计划)并非随意排列,而是构成了一个从“自我服务”到“服务社会”的梯度目标体系(见图 1)。A 计划(劳动达人)聚焦个人生活自理能力;B、C 计划(摆摊、职业体验)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初步认知;D、E 计划(生存挑战、公益服务)则指向更高层级的社会适应力与责任感。这种设计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层层递进,持续挑战并拓展学生的能力边界。
2. 情境驱动:真实世界中的具身学习 手册摒弃了虚拟和假设的任务,将学生置于“摆摊”“上班”“生存挑战”等高度真实、复杂且不确定的社会情境中。这种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环境迫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时,综合调动知识(数学计算、语文表达)、技能(沟通、协作)、品格(毅力、诚信),实现了“做中学”“创中学”的深度学习。
3. 反思驱动:元认知能力的深度激活 手册极具特色地设置了“我的秘籍”“体验日记”“调研报告”“挑战攻略”“劳动心语”等反思环节。这不仅是简单的记录,更是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复盘、凝练和抽象化思考的元认知(Metacognition)训练。通过反思,零散的劳动经验得以升华为可迁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完成了从“经历”到“经验”的关键飞跃。
4. 协同驱动:构建“家校社”实践共同体 手册的每一项活动都设计了家长的角色,如 D 计划中的“家长观察团”、E 计划中“提供适当帮助”。这巧妙地构建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的“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家长从旁观者变为“安全的守护者、过程的记录者、关键的支持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共育。
5. 评价驱动:过程性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 手册通过“劳动日历”打卡强调过程性坚持,通过“照片”“账本”“报告”等成果强调表现性评价。尤其是“家庭会议”上的评价环节,将劳动评价从冰冷的分数转化为充满情感的温度和具象的反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成就感。
三、多维教育价值的实现与赋能
在“五维驱动”模型下,该手册实现的教育价值远不止于“劳动”。
1. 价值观赋能:从“劳动光荣”到“劳动幸福”学生通过亲手创造价值(摆摊盈利)、服务他人(公益)、克服挑战(生存),深刻内化了“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观,而非停留在口号式的“劳动光荣”。
2. 社会性赋能:早期社会化进程的加速 B、C、D、E 计划本质上是一场场“微型社会模拟”。学生在其中初步体验了社会规则(市场交换、职业规范)、社会角色(摊主、员工、志愿者)和社会互动(合作、谈判、求助),极大地促进
了其社会性发展。
3. 财经素养赋能:财商教育的天然场景“我的摆摊账本”是天然的PBL(项目式学习)财经课程。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了成本、利润、盈亏等基本经济概念,启蒙了财富观和商业头脑,这是传统课堂难以传授的。4. 生涯教育赋能:职业启蒙的种子“职业初体验”和“职业畅想”将遥远的职业生涯拉近到学生眼前,播下了职业启蒙的种子,有助于其未来进行更理性的生涯规划。
四、挑战、反思与未来展望
尽管该手册设计精良,但在大规模实践中仍可能面临挑战:(1)如何保障所有家庭都能提供足够的支持资源?(2)如何规避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风险,并减轻家长与学校的责任焦虑?(3)如何对活动成果进行更科学、更均衡的评估,避免加重学生与家长的负担?
未来,可考虑引入数字技术(如开发配套小程序,方便记录与分享)、建立社区资源库(联动周边企业、商铺提供体验岗位)、购买第三方保险等方式进行优化,使这一优秀模式更具普适性和可持续性。
五、结论
渝北实验小学的《小鬼当家暑假劳动实践手册》是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一项创新性、系统化探索。它通过“五维驱动”模型,成功地将劳动教育从一个孤立的教育环节,有机整合为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赋能系统。其价值在于证明,劳动教育完全可以成为贯通“五育”、联结“家校社”的核心枢纽。该手册所代表的实践方向,对于推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深化与落实,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N].人民日报 , 2020-03-27.
[2] 赵蒙成 . 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径 [J]. 教育研究 , 2020, 41(10): 25-34.
[3]Lave, J., &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钟启泉.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 挑战与课题[J]. 全球教育展望,2016, 45(1): 3-25.
[5]埃蒂纳·温格. 实践共同体: 学习、意义和身份[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