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提升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张海源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130212
引言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容易因内容抽象或重复练习而感到枯燥,尤其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持续吸引其兴趣。游戏化教学通过创造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让英语学习变得像“玩中学”,逐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如何设计贴合教学目标、且便于操作的课堂游戏,仍是许多教师的困惑。本文将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探索如何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使用英语,最终实现兴趣与能力的同步提升。
一、游戏化教学的设计原则
游戏化教学的核心并非“为游戏而游戏”,而是通过趣味形式达成语言学习目标。设计时需把握两个关键点:目标明确与规则简单。
1. 从生活场景出发设计游戏: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有限,但对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如买东西、过生日)有天然亲切感。将英语知识融入这些场景,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学英语有什么用”。例如教“How much is it?”时,我们可把教室变成“小卖部”——学生用纸片当钱,用英语询问文具价格并交易。铅笔盒标价“three yuan”,橡皮“two yuan”,学生在讨价还价中自然练习数字和句型。这种方式把“背单词”变成“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记得更牢。
2. 用竞争与合作激发动力:孩子天性喜欢比赛和合作,通过分组对抗或团队任务,能激发“我要赢”的积极性,同时减少单独回答问题的紧张感。比如复习动物词汇时,玩“猜猜我是谁”——两人一组,一个用英语描述“It’sbig. It has a long nose.”,另一个猜“elephant”。哪组猜对最多,就能获得“动物小博士”称号。这种方式既让复习变得像玩游戏,又锻炼了“用英语描述特征”的能力。
二、课堂游戏实施的实用技巧
游戏化教学的成功不仅需要精巧设计,更依赖教师的现场把控能力。实际教学中,既要保持游戏的趣味性,又要确保知识传递的有效性,这对教师的节奏把控与资源整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一)节奏把控,打造高效游戏环节
游戏时间过长易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过短则难以达成教学目标。建议将单个游戏活动控制在 5-8 分钟,通过明确的起止信号维持课堂秩序。例如在 "颜色大侦探 " 活动中,教师提前设置好计时器,当学生需在教室内快速寻找指定颜色的物品时,采用" 倒数十秒" 的提示方式。倒数到"three" 时轻拍黑板,到"one" 时摇动铃铛,这些具象化信号能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
在 " 数字接龙 " 游戏中,教师可通过手势引导节奏变化:双手平举示意开始游戏,单手上扬提示加快速度,双手下压代表进入总结阶段。这样的非语言指令既能减少课堂噪音,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力。特别要注意游戏规则的可视化呈现,例如用彩色磁贴标注闯关步骤,或在黑板侧边设置进度条,让学生直观掌握剩余时间与任务进度。
(二)感官联动,深化语言记忆效果
融合视觉、听觉、动觉的多通道刺激,能显著提升语言输入效果。在动作类词汇教学中,我们可设计" 肢体指令竞技场" :当学习"jump, run, touch"等动词时,教师手持不同颜色的指示牌,红色代表跳跃,蓝色代表触摸墙面,绿色代表绕桌快走。学生根据教师举牌颜色与英文指令的组合完成动作,出错者成为" 指令观察员",通过观察他人动作强化记忆。
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可将音乐元素融入单词教学。如在" 动物名称" 单元,制作包含动物叫声与英文单词的音频卡片。播放 "moo-moo" 牛叫声时,学生需快速举起 ′′COW′′ 字卡并模仿甩尾巴动作;听到 "cluck-cluck" 鸡鸣声则摆出拍打翅膀的姿势。这种将听觉辨识与肢体表达结合的方式,能让抽象词汇与具象体验产生深度关联,形成长效记忆。
三、教学效果与注意事项
合理运用游戏化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但需注意游戏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避免过度娱乐化或忽视个体差异。
(一)趣味与知识结合,让游戏服务教学目标
课堂游戏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不能单纯追求热闹场面。设计游戏时,要明确每个环节对应的知识点。例如“数字接龙”游戏中,学生用英文依次报数,教师需提前设定规则:凡发音错误的学生需要重复正确读音两次才能继续。若多数学生发音不准,可暂停游戏集体练习,确保语言输入的准确性。
在“单词配对”游戏中,可将卡片背面设计为不同颜色的星星图案。学生翻开两张卡片后,只有正确读出单词并说出对应中文意思(如“apple- 苹果”),才能获得星星积分。这种方式既保留游戏趣味性,又将知识检测融入规则。对于低年级学生,可在卡片上添加图片辅助理解;高年级则可增加拼写要求,如拼出完整单词才能得分。
(二)全员参与保障,分层设计的实践方法
课堂游戏要避免“少数人主导,多数人旁观”。在“情景对话”活动中,采用“任务拼图”模式:将对话拆分为打招呼、提问、回应三个片段,分别写在红、蓝、绿三色卡片上。语言基础弱的学生负责朗读红色打招呼卡片(如“Hello, I’m Li Ming”),中等生完成蓝色提问卡(“What’s your favoritecolor?”),能力强的学生处理绿色应答卡(“I like blue because...”)。通过颜色区分任务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明确参与目标。
针对字母学习,可设计“字母猎人”游戏时设置不同关卡:第一关只需找出指定字母(如“Find letter B”),第二关需拼出以该字母开头的单词(“B-bag, B-book”),第三关则要用单词造句。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分配任务,允许完成任务的学生协助同伴,既保证全员参与,又促进互助学习。每次游戏后设置“成果展示墙”,展示各层次学生的作品,增强成就感。
结论
游戏化教学为小学英语课堂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其核心在于通过趣味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需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游戏,在“玩”与“学”之间找到平衡点。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如何将传统游戏与数字技术结合,例如利用互动课件或简单App 辅助教学,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多元。
参考文献:
[1] 宋金玲 . 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和保持的研究 [J]. 互动软件 ,2022(5):405-406.
[2] 魏秀碧 .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化教学之线上教学创新 [J]. 师道·教研 ,2021(3):61.
[3] 张艳杰 . 游戏化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空中美语 ,2023(1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