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作者

谢晓丽

阜阳开发区京九办事处鸿远希望小学

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知识碎片化,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改变这一现状,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整合单元知识、优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能力发展。

一、立足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做好单元整体设计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有效的单元设计应以数学思维培养为核心,构建连贯的学习框架 [1]。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分析单元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并据此确定单元学习内容的逻辑顺序和结构,最终形成一个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整体框架。单元内的各个课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服务于单元目标的达成。此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能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的依据,从而形成一个持续优化的教学循环。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乘法”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作为核心,将估算、笔算和验算等内容有机整合,而不是割裂地进行教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购物情境:班级需要购买 23 个单价为12 元的文具盒,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进行估算,例如将 23 看作 20,估算总价约为 240 元。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精确计算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例如拆分法、竖式计算等。最终,学生可以通过验算来确认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阶,优化教学活动序列

学科核心素养的进阶式发展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需具备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以引导学生逐步提升数学理解和应用能力 [2]。因此,优化教学活动序列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单一到综合的学习路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经历知识的建构、迁移和应用,最终达成核心素养的进阶目标。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将其细化为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进而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推动学生逐步实现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数感”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低年级阶段的学习活动可能侧重于对数的感知和简单运算,而高年级则更注重数的意义理解、数量关系分析以及灵活运用数解决实际问题。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倍数与因数》单元为例,在探索“奇数和偶数”这一概念时,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活动序列: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数字,例如门牌号、电话号码等,初步感知奇数和偶数的特点;接着,通过操作学具(例如小棒或棋子),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体验“能被2 整除”和“不能被2 整除”的两种情况,建立起对奇数和偶数的初步认识;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奇数和偶数的特征,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最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判断一个多位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或是探究连续的奇数或偶数之和的规律。

三、整合单元知识结构体系,突出关键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知识结构体系的整合对于学生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提升关键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要深入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互支撑、彼此关联的知识网络,进而突出关键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教师在单元教学设计之初,就对单元内的知识进行系统分析,明确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并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应用知识,最终形成对单元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的教学中,“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等看似分散的知识点,实则围绕着“比例”这一核心概念展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起以“比例”为中心的知识网络,并通过设计实际问题,例如地图比例尺的应用、按比例分配任务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价值,进而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学习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并标注出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比例尺将实际距离转化为图上距离,以及如何利用图上距离计算实际距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路径,开发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加强教师培训,以更好地发挥大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其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夏茜敏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探析 [J]. 教师博览 ,2025,(03):73-75.

[2] 金慧萍 .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J]. 天津教育 ,2024,(3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