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职计算机学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策略探究

作者

季跳跳

安徽省宿州逸夫师范学校 234000

一、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高技能、强实践、善创新”的特征。中职计算机学科作为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主阵地,需突破传统“课堂讲授 + 机房实训”的单一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凭借“线上自主学习 + 线下互动实践”的优势,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以安徽省为例,截至 2024 年,全省 85% 以上的中职院校已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计算机学科相关课程通过线上平台推送预习资源、线下开展项目实训,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传统教学提升 30% 。但调研发现,多数院校在教学管理中仍面临突出问题:一是教学资源分散于不同平台,如虚拟仿真软件、在线题库分属不同系统,学生需反复切换账号,资源利用率不足 40% ;二是对学生线上学习行为的监控仅停留在“是否登录”“是否完成作业”层面,无法精准判断学习效果;三是教学评价仍以期末笔试为主,占比超过 60% ,忽视了学生在混合式学习中的过程表现与实践能力,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技能水平脱节。

因此,探索适配中职计算机学科的混合式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不仅是解决当前教学痛点的关键,更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中职计算机学科混合式教学管理现状深度剖析

2.1 教学资源整合:碎片化严重,实用性不足

当前中职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存在“三重三轻”问题:一是重数量轻质量,为追求“资源库建设指标”,部分学校盲目上传大量课件、视频,但内容陈旧;二是重形式轻适配,虚拟仿真资源多为通用版本,未结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优化;三是重独立轻整合,资源分散于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校级在线课程平台、企业合作平台等多个渠道,缺乏统一的检索与推荐功能。

2.2 教学过程监控:维度单一,干预滞后

混合式教学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线上 + 线下”学习过程的全链条监控,但当前多数学校的监控体系存在明显短板。线上监控方面,现有平台仅能采集“登录时长”“资源观看进度”“作业提交率”等基础数据,无法分析学习深度,如学生观看 PS 工具教学视频,平台仅记录“是否看完”,但无法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图层蒙版”“通道抠图”等核心操作;线下监控方面,依赖教师的课堂观察,如“学生是否举手回答问题”“是否参与小组讨论”,但主观因素影响大,且无法记录学生的实训操作过程。

2.3 教学评价体系: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中职计算机学科的混合式教学评价尚未形成“过程化、多元化”体系,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评价维度单一,以“期末笔试成绩 + 线上作业成绩”为主,过程性评价占比不足 30% ,且过程性评价多以“完成度”为标准;二是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由教师独立完成,缺乏学生自评、互评与企业评价,导致学生毕业后需重新适应企业工作标准。

三、中职计算机学科混合式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策略设计

3.1 构建“一体化资源平台”,实现资源精准适配

整合资源维度,搭建统一管理系统。实践经验证明,构建“中职计算机学科混合式教学资源一体化平台”,整合“理论资源 + 实践资源 + 企业资源”三大模块。理论资源包括微课视频、课件 PPT、在线题库,且视频时长控制在5-8分钟,符合中职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长;实践资源涵盖虚拟仿真实训软件、项目任务书、实操指导视频;企业资源由合作企业实时更新,每月上传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学生可在线查看项目需求文档、代码框架,线下分组完成项目开发。

3.2 搭建“全链条监控体系”,实现精准干预

基于“一体化资源平台”,采集学生线上学习的“行为数据”“结果数据”“互动数据”三类指标,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将数据转化为“学习效果评分”,并将预警信息推送至教师。教师可通过平台向学生发送“个性化辅导通知”,约定线下辅导时间。

3.3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全面育人

结合中职计算机学科的培养目标,构建“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体系,采用“项目实操 + 技能考核”形式,替代传统的笔试考核,更贴合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核心”的定位。

四、信息化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4.1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针对中职计算机教师开展“分层培训”。一是基础层培训,面向信息化能力薄弱的教师,开展各种实操培训,确保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工具;二是进阶层培训,面向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教师,开展“数据分析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帮助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转向“数据驱动型教学”;三是创新层培训,面向信息化能力突出的教师,开展“资源开发与企业合作”培训,培养“双师型 + 信息化”教师。

4.2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升级校级网络环境,确保线上教学平台的流畅运行,要求校园网出口带宽不低于 1000Mbps ,实训机房每台计算机的网络速率不低于100Mbps,避免因网络卡顿影响学习体验;二是定期更新实训机房设备,配备移动教学设备,为教师提供平板电脑、无线麦克风等工具,方便教师在实训课堂中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数据,及时进行指导。

4.3 健全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

制定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学生、技术支持人员的职责,定期对混合式教学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一是检查资源质量,查看资源更新是否及时、内容是否实用;二是检查过程监控,查看教师是否及时处理系统预警、是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三是检查评价实施,查看评价指标是否落实、企业评价是否参与,确保信息化策略落地见效。

五、结论

中职计算机学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策略,是解决当前教学管理痛点、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通过构建“一体化资源平台”,可实现教学资源的精准适配与高效利用;通过搭建“全链条监控体系”,可实现学习过程的精准监控与及时干预;通过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而教师素养提升、基础设施完善、管理制度健全三大保障措施,为信息化策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支撑。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5G 等技术的发展,中职计算机学科的混合式教学管理可进一步升级。一是引入 AI 助教,自动为学生解答基础问题、推送个性化学习计划;二是利用 5G 技术实现“远程实训”,让学生通过 VR 设备参与企业真实场景的实训;三是建立“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学习数据共享,推动全省中职计算机学科混合式教学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作者简介:季跳跳,1988 年 10 月生,女,安徽宿州人,汉族,中职计算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