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临床对照研究
成廷云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663000
引言
初产妇作为产后恢复的特殊人群,盆底功能障碍(如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是其产后常见问题,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远期盆底疾病风险升高 。分娩作为影响盆底功能的关键因素,自然分娩过程中盆底肌受胎儿先露部压迫、牵拉,易出现肌纤维损伤;而剖宫产虽避免了产程对盆底的直接机械损伤,但手术创伤可能增加产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 。目前临床关于两种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恢复的对比研究较多,但部分研究样本量较小或随访时间较短,结果说服力有限。本研究通过规范纳入标准、延长随访时间,全面对比两种分娩方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① 年龄处于适宜生育阶段的初产妇; ② 单胎妊娠,孕周为足月范围; ③ 孕前无盆底功能障碍病史(如尿失禁、子宫脱垂); ④ 无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 ⑤ 无盆腔手术史、神经系统疾病史; ⑥ 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分娩过程中转为其他分娩方式(如自然分娩失败后剖宫产); ② 产后随访失联; ③ 存在严重心、肝、肾等基础疾病。根据上述标准纳入初产妇,其中自然分娩组均为无医学指征的阴道分娩,符合产程进展标准;剖宫产组均因医学指征实施,包括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瘢痕子宫史、胎位异常等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盆底功能评估
分别于产后 6 周、12 周采用专业盆底肌电检测仪进行评估:
① 盆底肌力分级:采用表面肌电检测,根据肌电活动强度分为 0-5 级,0级为无收缩,5 级为最强收缩,以 ⩾3 级判定为盆底肌力恢复良好;
② 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通过问卷调查结合临床检查,统计尿失禁(腹压增加时漏尿)、盆腔器官脱垂(阴道前壁 / 后壁膨出、子宫脱垂)、性生活障碍(性交疼痛、性欲下降)的发生率。
1.2.2 并发症监测
产后规定时间内通过门诊复查、电话随访,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产后出血(产后 24h 内出血量达到临床界定标准)、产褥感染(产后体温达到临床界定标准且持续一定时间,伴子宫压痛、恶露异常)、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切口红肿、渗液、裂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组间比较,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初产妇年龄、孕周、BMI 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产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产后 6 周、12 周,自然分娩组盆底肌力恢复良好的比例均低于剖宫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产后时间推移,两组盆底肌力恢复良好的比例均有所上升。
2.3 两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发生率比较
产后 6 周、12 周,自然分娩组盆底功能障碍总发生率均高于剖宫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症状类型来看,自然分娩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生活障碍的发生率均高于剖宫产组;随产后时间推移,两组盆底功能障碍发
生率均有所下降。
2.4 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自然分娩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来看,自然分娩组仅出现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两类并发症,无切口愈合不良情况;剖宫产组除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外,还存在切口愈合不良情况。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组初产妇产后 6 周、12 周的盆底肌力恢复良好率均高于自然分娩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自然分娩组,这与自然分娩对盆底的机械损伤机制密切相关。自然分娩时,胎儿先露部通过产道需持续压迫盆底肌,导致肌纤维拉伸、撕裂,甚至神经损伤,而剖宫产直接避开产程对盆底的牵拉,因此盆底功能保留更完整 。但从并发症来看,自然分娩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这是因为剖宫产作为手术操作,需切开腹壁、子宫,增加了血管损伤、感染及切口愈合问题的风险,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
值得注意的是,随产后时间推移,自然分娩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下降,提示自然分娩造成的盆底损伤具有一定可恢复性。临床中可针对自然分娩产妇,在产后适宜时间开始实施盆底康复训练(如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促进盆底肌修复。而剖宫产产妇虽盆底功能恢复占优,但需加强术前评估(如凝血功能、感染风险)及术后护理(如切口换药、抗生素使用),降低手术并发症 。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仅为单中心研究,样本代表性需进一步提升;未对盆底功能障碍进行长期随访(如产后 1 年),远期效果仍需探索;后续需开展多中心、长期随访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结论。
4 总结
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对初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各有优劣:自然分娩虽易导致盆底功能损伤,但并发症风险较低;剖宫产可减少盆底损伤,但手术相关并发症较多。临床选择分娩方式时,需结合产妇盆底基础条件、胎儿状况、有无医学指征等综合判断,同时针对不同分娩方式制定个性化产后干预方案(如自然分娩后加强盆底康复,剖宫产术后加强感染防控),以改善初产妇产后恢复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忠 , 朱雪红 , 卢坤彬 , 等 . 选择性剖宫产和阴道顺产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影响 Meta 分析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 2016, 32(6):6.DOI:CNKI:SUN:ZGSF.0.2016-06-023.
[2] 王春秀.2种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近期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 , 2010, 29(13):3.DOI:10.3969/j.issn.1674-0742.201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