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字化赋能传统物流转型升级

作者

王烁

天津市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伴随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数字化已成为突破物流行业发展瓶颈的关键途径。在中国,长虹生产线每 7-8 秒便有一台空调下线,并通过精准调度的运输车辆及时配送到全国市场。这种高效的物流运作,源于数字化技术对传统物流行业的深度重塑。当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长期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传统物流运营模式已难以契合新时代经济发展需求。数字化转型不再是企业可选择的发展方向,而是关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抉择。

1 传统物流行业的困境与转型紧迫性

中国虽是物流大国,但并非物流强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数字化渗透率普遍较低,严重制约了行业整体效率。典型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

一是车辆空载率居高不下,平均达 37% ,造成了运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传统调度模式下,华东某物流园区曾出现车辆平均等待时间长达 127 分钟的情况,运输时效难以有效把控 [1]。二是仓储管理效率低下,依赖人工分拣的错误率高达 18% 。某物流园区曾出现单日手动分拣错误量达 1200 件的案例,严重影响了配送时效和客户满意度。三是合规风险日益凸显。财税合规成为悬于物流企业头顶的重大风险。虚开发票、进项抵扣不实、收入确认不规范等问题在行业内普遍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割裂。制造企业、物流商、经销商之间缺乏数据互通机制,导致需求预测不准确、补货不及时等连锁反应。面对这些挑战,76.3% 的物流企业仍面临人工分拣错误率高、车辆空载率居高不下等问题,消费品行业每单物流成本占商品售价的 12%- 18% 。

2 数字化赋能的关键技术路径

数字化对传统物流的改造并非单一技术的应用,而是构建了多层次、全链条的赋能体系。

2.1 数据中台为核心中枢

长虹民生物流搭建的数据中台系统成为物流管控的“核心中枢”,通过电子地图实时展示运输轨迹,动态记录每台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实现了物流全流程的“可视化”管理。数据中台还具备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分析能力,通过深度挖掘业务系统的海量数据,实时呈现物流运输规模、区域分布、车源结构、客户画像等关键指标[2]。

2.2 多式联运信息平台

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深度融合物流体系与区域揽货资源,成功构建了高效、智能、协同、绿色的现代物流生态圈。该平台推出“物流商城”“货管家”和“云配货”三大核心服务模块,通过一站式客户服务、智能风控、生产作业与监管系统,实现了对物流全链路的智能化组织与无纸化运营 [3]。

2.3 智能设备与自动化技术

苏仙区物流产业园通过设备更新、基建升级与服务创新多措并举,推动物流成本下降、效率提升。园区内的郴州市郴申快递有限公司新引进的 4 台无人车沿预定轨道将包裹精准输送至指定站点,分拣效率从每小时仅 7000 票件提升至每小时1.9 - 2 万票件。

3 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实践案例

3.1 长虹民生物流:数据驱动智慧物流

长虹民生物流以“智改数转”为战略切入点,全力推进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在其夏季运营高峰期,长虹空调生产线每 7 - 8 秒就有一台空调下线,并通过精准调度运输车辆,及时将产品配送至全国市场。

据统计,自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启动以来,数据中台系统已汇聚车源超 25万辆,年新增注册车辆突破 5 万辆,每日高效调度在途车辆稳定保持在 4000辆以上。

3.2 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数字化

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将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2025 年上半年,淮海国际陆港数字化服务平台交易额已突破10.3 亿元,总交易额达22.5 亿元,注册企业数70 家。

平台积极推动跨系统数据联通,整合连云港海港、国铁货运编组站、京杭运河亿吨大港等重要节点的信息系统,打破了传统的数据壁垒。2025 年 1 月至7 月,累计发运1672TEU,同比增长 193.33% 。

3.3 兴化大垛镇:科技赋能降本增效

兴化市大垛镇通过搭建智慧物流监管系统,以科技赋能破解物流难题,成功为当地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15% 。某体育设施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华文表示:“接入平台后,沟通更为高效,企业也更为主动,物流成本大幅下降。”

智慧物流平台通过对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实现了降本增效与安全提升的双重目标。平台可精准识别超速、疲劳驾驶、路线偏离等风险,将传统的“人盯人防”模式升级为“数据站岗”模式 [4]。

4 转型成效与量化价值

数字化赋能传统物流转型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运营效率显著提高。长虹民生物流通过数据中台实现了物流全流程的“可视化”管理。苏仙区物流产业园的分拣效率从每小时仅 7000 票件提升至每小时1.9 - 2 万票件,效率提升近三倍。

二是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兴化大垛镇通过智慧物流监管系统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15% 。郴州市郴申快递有限公司在引入智能设备后,每月节省人工住宿等后勤费用约3 万元。

三是合规管理得到强化。重庆匠心智运通过技术手段确保业务流、资金流、票据流和合同流的“四流合一”,帮助平台和个体司机合规获取发票,进行本地化结算。

四是服务模式创新升级。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出“物流商城”“货管家”和“云配货”三大核心服务模块。重庆匠心智运打造物流“携程模式”,通过数字化平台高效整合各类运力资源。

5 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

物流数字化转型仍面临三重现实挑战:

一是技术成本门槛是首要阻碍。自动化设备购置、系统开发等初始投入较高,使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构建梯度化技术导入路径,可从低成本的 RFID标签、智能调度软件等模块入手,逐步过渡到全面自动化。

二是专业人才短缺是另一重制约因素。物流数字化需要既精通业务又掌握数据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政企校协同培养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职业培训提升现有员工的数字技能,与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专业人才。

三是数据安全与互联互通** 的矛盾也不容忽视。建议建立“政府 - 企业”双轨制治理体系:政府层面制定数据分类标准和共享清单;企业层面则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6 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深化,数字化物流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协同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多式联运将成为核心着力点。江苏省发布的 22 条物流举措特别强调了数字货运化平台在多式联运中的应用。通过互联网技术,数字货运化平台能够有效整合货源、运力、信息等资源,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

技术融合将不断深化。长虹民生物流计划进一步深化 OPENAPI 整合、优化业务系统、拓展智能应用场景,加速构建敏捷高效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物联网、大数据与绿色物流技术将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魏大岗 . 智慧物流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分析 [J]. 全国流通经济 ,2025,(14):28-31.DOI:10.16834/j.cnki.issn1009-5292.2025.14.047.

[2] 谭学程 . 智慧物流中的 AI 融合创新与产业价值释放 [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5,(14):37.DOI:10.16079/j.cnki.issn1671-6663.2025.14.027.

[3] 吴衍 .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下的智慧物流系统对绿色经济的影响[J]. 中国航务周刊 ,2025,(24):68-70.

作者简介:姓名:王烁;性别:男;出生年月:1992 年6 月;籍贯:;民族:汉族;最高学历:研究生学历;目前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