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保护法中法医毒物检测应用综述
张丹丹
海南祥正司法鉴定服务有限公司 海南省三亚市 5720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资源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中的毒物污染不仅威胁生态平衡,也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环境资源保护法作为规范环境行为、保护资源的重要法律体系,需要科学准确的证据支持。法医毒物检测凭借其专业技术和方法,能够为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实施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在环境案件的调查、审判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环境资源保护法与法医毒物检测概述
1.1 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内涵与目标
环境资源保护法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标在于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法医毒物检测的定义与范畴
法医毒物检测是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对涉及法律问题的人体、生物检材及其他相关物品中的毒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过程。其范畴包括常见的化学毒物,如重金属、农药、毒品等,以及生物毒素,如细菌毒素、真菌毒素等。检测对象不仅包括人体组织和体液,还涉及环境样本,如土壤、水、空气等[1]。
2 环境中常见毒物及其危害
2.1 重金属毒物
重金属如铅、汞、镉、铬等在工业生产、采矿等活动中广泛存在。它们具有生物累积性和持久性,一旦进入环境,很难被自然降解。例如,铅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影响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导致儿童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
2.2 有机毒物
有机毒物包括农药、多环芳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农药的大量使用虽然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也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了污染。一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二噁英,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特性,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可远距离传输,对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2.3 生物毒素
生物毒素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例如,某些藻类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大量繁殖,产生藻毒素,可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影响饮用水安全。一些有毒植物产生的毒素也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危害 [2]。
3 法医毒物检测在环境资源保护法中的作用
3.1 环境样本分析
法医毒物检测技术可对土壤、水、空气等环境样本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毒物的种类和含量。通过对土壤样本的检测,可以判断土壤是否受到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为土壤修复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对水体样本的检测有助于监测水质状况,及时发现水污染事件,并确定污染源。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3.2 污染溯源
在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实施过程中,准确确定污染源至关重要。法医毒物检测可以通过对环境样本和疑似污染源样本的分析比对,找出污染物的来源。例如,在河流污染事件中,通过对河水中毒物的成分分析,结合周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排放情况,确定可能的污染企业。
3.3 生态损害评估
生态损害评估是环境资源保护法中的重要环节。法医毒物检测可以为生态损害评估提供关键数据。通过对受污染区域的生物样本进行检测,了解毒物对生物的毒性效应和影响程度,评估生态系统的受损情况。例如,检测鱼类体内的毒物含量,分析其对鱼类生长、繁殖和生存的影响,从而评估水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损害程度。
4 常见的法医毒物检测方法
4.1 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法医毒物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和比色分析法等。重量分析法通过称量物质的重量来确定其含量,适用于常量物质的分析。容量分析法通过测量溶液的体积来确定物质的含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比色分析法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操作简单、快速,但灵敏度相对较低。
4.2 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等。GC - MS 适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析,能够对复杂混合物中的毒物进行分离和鉴定。LC - MS 则可用于分析一些难挥发、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在生物毒素和药物分析中应用广泛。AAS 主要用于重金属的定量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
度和选择性。
4.3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是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进行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生物毒素和一些小分子毒物的检测。例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
5 当前法医毒物检测在环境资源保护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1 检测标准和规范不完善
目前,环境资源保护领域的法医毒物检测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完善。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可能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导致检测结果缺乏可比性。
5.2 技术设备和人才不足
法医毒物检测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专业的人才。然而,一些地区的检测机构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无法开展全面、准确的检测工作。同时,专业人才的短缺也制约了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培养一名合格的法医毒物检测专业人员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实践经验,目前人才培养的速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5.3 与环境资源保护法的衔接不够紧密
在实际工作中,法医毒物检测与环境资源保护法的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法律对检测结果的采信标准和程序不够明确,导致在司法审判中可能出现对检测结果的争议。检测机构与环境执法部门、司法机关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检测结果在环境资源保护法实施中的有效应用。
6 改进措施
6.1 完善检测标准和规范
加强环境资源保护领域法医毒物检测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组织相关专家和机构,对现有标准进行梳理和修订,统一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针对新型毒物和复杂环境样本,及时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6.2 加强技术设备和人才培养
加大对检测机构的投入,更新和完善技术设备,提高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同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可以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的法医毒物检测人才。检测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水平。
6.3 加强与环境资源保护法的衔接
建立健全检测结果的采信标准和程序,明确法律对检测结果的要求。加强检测机构与环境执法部门、司法机关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在环境案件的调查、审判过程中,提前介入,确保检测结果能够及时、有效地应用于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实施。
结束语
法医毒物检测在环境资源保护法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为环境样本分析、污染溯源、生态损害评估等提供关键技术支持。然而,当前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完善检测标准、加强技术设备和人才培养、加强与法律的衔接等措施加以解决。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法医毒物检测将在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申奥 . 两类环境毒性物质光化学检测平台的构筑、应用及相关降解研究 [D]. 北京科技大学 ,2023.
[2] 闻路红 ,CRAIV-110 生物样本毒物检测直接电离质谱仪 . 浙江省 , 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11.
[3] 徐晨 . 法医毒物鉴定分析实验方法 [J]. 百科知识 ,2023,(24):40-42.姓名 : 张丹丹 , 出生年月 :1977.06,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籍贯 : 黑龙江省讷河县, 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称: 中级, 研究方向: 法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