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人工智能赋能高职外语教学的路径探索

作者

李芳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数据分析及虚拟仿真等关键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创新空间。高职外语教学作为复合型职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在数智时代背景下正面临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革压力与发展机遇。

一、AI 时代高职外语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核心挑战:技术与教学的平衡问题

1. 教师角色转型的现实压力

高职外语教学中,教师主导词汇讲解、语法教学及口语训练等环节,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技能的训练者。AI 技术凭借海量资源储备、高效处理能力,即时的信息反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数智时代背景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降低,教师传统的教学角色受到冲击,需要建构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角色。根据调研显示,近一半的高职外语教师反馈自身AI 教学工具应用能力不足,无法熟练运用 AI 助力外语教学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角色转型面临挑战。

2. 学生自觉思考与技术过度依赖的矛盾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 AI 依赖性,自主学习能力薄弱。面对教师布置的英语写作、翻译及其他任务时,学生往往不加思考直接用 AI 工具生成内容,应付完成作业。若学生长期固化这种模式,在使用 AI 的过程中不主动思考、不参与内容的打磨与修正,不仅会直接削弱其语言表达能力,更会导致思辨能力的退化,严重制约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3. 数据安全的潜在威胁

为实现个性化教学服务,AI 教学平台需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包括语音记录、作业内容、学习轨迹等信息。部分 AI 平台在数据安全管理层面存在不足,数据加密技术存在短板,无法有效保障数据传输与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AI 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视频合成与语音提取的便捷性,部分用户借此未经授权随意获取他人的声音与视频素材,此类行为不仅构成侵权,甚至可能触及法律红线,引发违法问题。

(二)发展机遇:技术赋能下的教学革新

1. 个性化教学破解“分层困境”

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AI 学习分析系统可通过追踪学生的词汇掌握度、语法错误类型、听说练习频率等数据,生成精准的个人学习画像,并提供分层教学支持。例如,对测试成绩较低的基础薄弱学生,可用 AI 推送“音标专项训练 + 单词听写”阶梯任务,通过“闯关打卡”形式巩固基础,待基础提升后在提高英语学习难度;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推送专业英语场景化练习,结合行业案例提升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2. 虚拟仿真弥补“实践短板”

职场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真实场景实践,但高职院校受限于校企合作资源,难以提供充足的涉外岗位实训机会。AI 虚拟仿真技术可构建高度仿真的职场情境。在《会展英语》教学中,通过模拟国际展会洽谈,学生可与 AI 虚拟客户进行“展位参观—产品卖点介绍—价格谈判—合同条款确认”全流程互动,系统实时反馈语言准确性与沟通策略合理性,有效提升实践能力。

3. 智能工具提升“教学效率”

AI 可承担语法纠错、单词测评等重复性教学任务,释放教师精力聚焦高阶教学设计。智能作文批改系统可在几分钟内完成几十份导游词作业的批改,自动标注单词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问题。AI 语音识别系统可实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弥补传统课堂“一对一指导不足”的短板。

二、AI 赋能高职外语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人机协同的智能交互平台

构建人机协同的智能交互平台,以“教师主导、AI 辅助、学生主体”为原则,整合“教、学、练、评”全流程功能。

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定核心任务,利用 AI 基于学生水平推送单词预习、课文热身等前置学习资源,学生完成预习后,AI 自动生成预习报告,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精准依据。教师在智能交互平台设置虚拟场景实践模块,嵌入行业特色场景库,以为例,可以设置旅游、烹饪、航空、会展、酒店等领域,根据具体专业设置特定的场景。学生与 AI 虚拟角色互动时,系统实时评分并反馈,教师通过后台监控学生表现,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指导。

(二)开发动态多元课程体系

依托 AI 技术构建“通用英语 + 职业英语 +AI 工具应用”的多元课程体系。通过 AI 工具对行业需求进行智能分析,抓取区域招聘网站数据,提取近年来涉外岗位的外语能力要求关键词,结合企业调研,以高职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确定课程核心能力目标,确保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通用英语、职业英语模块,提高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和职业英语能力。将教学内容分级,基础层侧重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输入;进阶层融入行业真实案例,AI 提供范文,标注高频句型,供学生模仿;应用层设置开放式任务,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翻译软件、口语练习软件等 AI 应用工具,提高学生的 AI 运用能力,并引导学生对 AI 生成的结果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实施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 AI 为纽带,构建“线上预习—线下探究—课后巩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 AI 平台完成诊断性测试,系统生成个人学习报告,并推送针对性学习资源。AI 虚拟助教通过短视频解析重点难点,学生完成预习练习后,AI 自动批改并反馈错误点。教师基于线上预习数据,聚焦班级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练习。

课后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推送分层任务。学生提交作业后,AI 生成详细批改报告,教师针对典型问题录制答疑视频,通过平台定向推送至相关学生。

(四)建立多元智能评价体系

整合AI 测评、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构建多元化智能评价体系。

教师将多元评价结果作为课程成绩依据,并及时优化教学环节,调整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和分组方式等。

三、AI 驱动下高职外语教学改革方向与举措

(一)教师角色转型:从“知识传授者”到“AI 协同教学设计者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明确 AI 的工具属性。AI 是延伸教学、提升教学效率的工具,而非替代者,教师的核心价值在于“高阶能力培养”。教师需聚焦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如职场沟通礼仪、跨文化思维引导,确保教学的育人本质。

教师的角色转型,离不开 AI 技能培训。学校要定期对教师开展 AI 技能培训,内容涵盖智能平台操作、AI 工具使用、资源开发等,以确保教师熟练使用 AI 赋能外语教学。教师可与行业教师、AI 技术人员合作开发课程,确保教学内容的职业适配性。

(二)教材体系革新:从“静态文本”到“动态资源”

教师要构建“纸质教材 +AI 数字资源包”的混合教材体系。教师可打造包含行业案例视频、音频、交互式练习的 AI 数字资源包,让学生通过二维码链接实现扫码即学,支持手机、平板等多终端访问。学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由企业参与制定课程实践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行业需要,并即时更新课程资源,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行业知识。

在高职外语教学“职业导向、德技并修”的培养目标下,AI 技术可精准破解思政素材与专业需求脱节的难题。针对高职生侧重的跨境电商、酒店管理等专业,AI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从外贸函电、职场对话文本中挖掘职业思政元素。AI 还能根据不同专业学情,定向推送鲜活素材,让思政教育与职业发展紧密衔接。

(三)教学方法创新:构建“师—机—生”协同互动模式

以高职旅游英语课程为例,教师作为“场景设计者与价值引领者”,课前依据涉外导游等岗位标准,向 AI 系统输入“故宫英文讲解”、“涉外游客投诉处理”等学生需掌握的英语词汇、专业术语及句型,明确“文化内涵传递”等语言目标,以及“服务意识”、“文化自信”等思政重点。课中结合 AI 反馈的学生预习数据,引导小组围绕“外国游客咨询故宫建筑文化”展开情景模拟,同时借助 AI 标注“故宫”英文讲解中的文化思政点,强化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职业责任感。课后针对学生短板推送个性化练习,自动批改基础语法错误并生成能力分析报告。

学生以“职业实践者与主动学习者”身份深度参与:课前通过 AI 预习素材,课中在教师引导与 AI 辅助下,分组扮演“导游—外国游客”完成情景互动,借助 AI 调整讲解逻辑与服务术语,深化对“跨文化服务中尊重与包容”的理解;课后上传景区英文解说视频至平台,与教师、同学互动互评,在实践中提升职业英语能力与文化传播素养。

(四)评价机制重构:从“单一考核”到“多元评价”

传统的高职外语教学评价重语言分数轻职业能力,忽视了对学生涉外服务素养、文化传播意识的评估,难以匹配培养合格涉外从业者的目标。重构多元评价机制,需围绕“语言能力—职业技能—思政素养”三维目标,整合多主体、多场景、多方式评价,并通过动态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优化。

在评价主体与内容上,构建“教师 +AI+ 同伴”协同评价体系。教师聚焦职业技能与思政素养,AI 依托自然语言处理与行为识别技术,实时评价语言能力和流程完整性;同伴通过课堂情景模拟互评协作能力。多元评价可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岗位适配力与文化传播素养,让评价从“结果判定”变为学生“成长助推器”,切实为涉外旅游行业输送“懂语言、会服务、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

在高职外语教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突破传统瓶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借助 AI 技术的精准学情分析能力,可构建动态学生画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依托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深度挖掘各行业前沿文本资源,并实时诊断、反馈学生在语言应用中的问题。高职外语教师要加强专业和技术学习,使用人工智能赋能高职外语教学,为培养高职复合型外语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杜俊颖 .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 [J]. 英语广场 ,2025(12).

[2] 韩荣 . 人机协同教学理念下外语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发展研究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5(1).

[3] 许悦婷 , 古玥 . 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教学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 挑战、身份认同危机与出路 [J]. 当代外语研究,2025(1).

[4] 卓玲 . 外语教育学视域下人工智能对外语教学生态位的影响 [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5).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4 年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人工智能赋能高职外语教学研究”(项目编号WYKT2024Y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芳(1982-),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