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路径探究
李运争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一、高职院校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即造就能够胜任工作、品行端正、学识扎实、勇于担当责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这一根本目的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职院校通过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将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发展需求贯穿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过程,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其次,高职院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筑牢师生思想防线,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并将党建工作的组织优势与思政工作的教育优势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第三,高职院校师生作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通过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行动,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同时推动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其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
二、高职院校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部分高职院校对党建在思政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认识欠缺,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党建思政的现象。党建与思政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未能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管理环节,导致工作浮于表面。一些院校在师资、经费、场地等方面资源紧张,优先将有限资源投入到能直接促进学校发展的领域,客观上压缩了党建工作资源,使得党建工作难以高质量开展。党建与思政工作在内容、方法上存在“两张皮”现象,未能实现有机融合。一些党建活动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未能充分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专业需求,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人员队伍建设薄弱
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党建专职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特别是政治辅导员、专职组织员等岗位人员缺口大,导致工作任务繁重,难以深入开展党建工作;部分党建工作兼职人员缺乏系统的党建理论知识和业务培训,对党建政策、理论理解不深,影响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整体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党建工作人员晋升渠道相对狭窄,职业发展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队伍稳定性差,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教育方式缺乏创新
部分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普遍倾向于简单枯燥地“灌输”,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特点和线上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思政课教师在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方面作用发挥的重要性上认识不足,未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未能创新课程思政的内容与形式,未能在专业课程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党建知识以及思政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高职院校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
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形成党组织书记亲自抓、班子成员协同抓、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带头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讨,特别是学习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等,体味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伟力、实践伟力,在学思践悟中担当作为,在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谋划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不断探寻解决矛盾问题的思路办法、对策措施,抓好自身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模式创新,提升工作实效
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首先可通过学术论坛、电子邮件和“师生党员面对面”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与感染力;其次,可通过省级乃至国家级高校党建“双创”及其成果巩固,推动主题党日活动载体、工作方式以及运行机制的创新,坚持以提升思政课、党课和读书班等活动的成效性为原则,进而探索与构建“校内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专业与需求”“普及与定制”的综合管理体制,结合学生的专业制定有针对性的主题党日活动;第三,通过开展党员亮牌上岗、重温入党誓词、老党员为新党员佩戴党徽等仪式感强的活动以及“立标杆树典型”等系列思政活动,进一步突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进而稳步深入推进党建与思政工作内容与方式的创新。
(三)完善激励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党员干部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党务及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待遇和地位,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倾斜,增强党务及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相关工作;其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除了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职能外,更需要校内其他部门和人员的配合,还要进一步完善全员育人制度,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教师担任党建和思政工作者,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第三,加大对思政课教师、政治辅导员及党务工作者等有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制定具体的教育培训计划方案,将党支部书记、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政治辅导员全员纳入培训计划,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党建引领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
(四)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监督评估
首先,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制定涵盖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成效等方面的量化考核机制,明确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例如将理论学习的参与度、活动开展成效、教师的思想动态等纳入考核范围;其次,创新考核方式,采用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并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党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党组织和个人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参考文献:
[1] 张东刚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2013-01-03.
[2] 王玉堂 .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创新》,2024-09-10.
[3] 曾黎明 . 坚持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党建研究》,2024 年第 5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