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析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课堂的建设实践与挑战

作者

刘不同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南区学校 四川成都

一、融合教育课堂的理论基础

(一)融合教育课堂的概念

融合教育课堂是关于普特学生类型的融合教育。我国正在不断完善特殊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使国家教育发展朝着建立优质均等的公共特殊教育服务体系的方向发展。特殊儿童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接受教育,包括随班就读于普通学校、在特殊学校就读,以及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作为补充[1]。

(二)融合教育课堂的优势

融合课堂相较于传统课堂具有诸多优势,它能够增强普特学生的融合程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据相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布局较少、规模大、数量有限,班额较大,且很难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延伸。融合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了这种压力和矛盾。以义务教育阶段的研学实践为例,该课程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成为融合课堂。普特儿童共同参与户外研学实践,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体验各种课程,用一群人去带动几个人,一群灵魂唤醒另几个灵魂,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普特儿童的教育边界,减少了特殊儿童出现“随班就座”以及难以真融的情况 [2]。以我校的融合课堂为例,自闭,多动儿童在经过融合教育课堂后,对于课堂指令的接受,人际交往以及症状缓解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遇到自身物理挑战(physically challenged) 的儿童能够更好地被班级所接纳,增强了自身的自信,为他们克服心理和行为障碍,以及未来的社会适应都打下基础。

二、国内外融合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的融合教育政策自 1994 年起逐步发展,尤其 2007 年《中国特殊需求人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推进特殊教育融合的指导方针。此后,《“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强调尊重差异、多元融合,促进特殊需求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成长 [3]。中国建立了一系列支持融合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为融合性课堂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实践中,一些地区已积极推进融合性课堂建设,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融合教育实验班,为学生提供了共同学习的机会。

国外的融合教育政策和实践相对起步早,更为成熟。例如,美国《残疾人教育法》(IDEA)要求学校为残疾学生提供“适当的公共教育”,鼓励将特殊教育学生纳入普通教育环境 [4]。英国的融合教育政策强调“一切学生都可以学习在一起”,鼓励学校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5]。在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全国一体化教育政策,鼓励学校提供包容性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融合性课堂的政策框架和发展现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都致力于为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提供更加公平、多样化的教育机会,推动教育的包容性发展。融合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推进普通学校融合课堂建设不仅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健全教育体制的必然趋势。

三、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课堂建设

(一)融合教育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普通学校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学习的主阵地,在缓解国家特殊教育公共体系中也起到了重要作作用,但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占比较少,所以在融合教育课堂中,合理的组织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保证普通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不能忽视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以及心理特征。要确保教育环境有效促进各类学生学习和发展,个性化教学计划是其中的核心。教师通过对特殊学生的细致评估,制定分层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这种个性化教学计划需要随着特殊儿童的评估状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确保他们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同时,灵活的教学安排也是融合教育课堂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方面。教师可能需要采用小组合作、个别指导、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应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以我校为例,已经用过专业评估并确定的特殊儿童占比不到 1%,老师们并没有因此忽视特殊儿童的存在,反而积极思考建设融合新课堂,帮助特殊儿童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氛围。此外,教师需要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包括教学助理、特殊教育专家、辅助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及适当的教学材料和设备。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学校管理人员、家长、特殊教育专家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密切的协作与沟通,以确保特殊需求学生能够得到所需的支持和关注。

(二)融合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

由于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存在数量少,类型多,分散广的特点,教师的融合教学策略与方法在融合教育课堂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策略和方法旨在有效地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甚至康复。其中个性化教学是其中的核心,联合教学是主要途径。教师、康复师,特殊教育专家需要根据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取得进步。在融合教育的课堂当中,我校教师通过多方沟通,全员参与,因材施教以及分组学习等方法,有效降低了特殊儿童在心理焦虑以及学习困难。例如,针对ADHD 儿童,合作学习是融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和协作学习,一定程度分散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支持也能帮助他们克服行为障碍,共同提高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差异化教学也是重要策略之一,教师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使用多媒体和辅助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融合教育课堂中的角色与互动

在融合教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扮演着不同但同样重要的角色,他们之间的互动对于课堂的成功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在融合性课堂中担任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设计并实施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活动和课程内容。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并支持特殊需求学生的学习,提供额外的帮助和资源,以确保他们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取得积极的学习成果。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营造一个支持性和包容性的学习环境。而学生在融合性课堂中则扮演着学习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普通学生更需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带动特殊学习需求儿童认识,理解课堂的发展与变化,教师也应该积极引导普特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在与特殊需求学生互动时,普通学生应该表现出理解和尊重,愿意帮助和支持特殊需求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还应该学会接纳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背景,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团结。总之,教师和学生在融合教育课堂中的角色和互动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紧密合作和有效沟通将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并为所有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挑战与问题分析

(一)资源配置与教学环境营造

在资源配置与教学环境营造方面,特殊需求儿童及青少年教育的多样性和专业要求对教学资源的需求提出了挑战。县域层面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成为关键的资源支持点。随着特殊教育服务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针对学习障碍、阅读障碍、行为障碍等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服务供给短缺且能力不足 1。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普通学校中则几乎没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和适宜的教学环境,这为融合教育课堂的建设带来了挑战,我校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特殊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以及师资力量,对目前学校的特殊儿童进行了融合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一定效果。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保障

在普通学校中,拥有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以及相关背景的教师资源相对较少,普通学校教师们的专业发展与特殊教育往往没有联系,这也为融合课堂建设缺少系统的,专业的,科学的理论支持。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特殊教育的专业性和高成本往往导致所需专业人员短缺。根据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全国范围内拥有特殊教育专业资质的教师人数约为 6.6 万人,其中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仅占78.7%。各省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北京、上海、浙江和海南等地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率超过 90% ,而辽宁、黑龙江、甘肃和青海等地的培训率则低于 65%1。同时,教师与家长就特殊儿童也存在沟通问题。常常会出现普通学校家长对特殊儿童不理解,接受程度不高,甚至排斥的情况,造成了家校沟通困难,甚至回避特殊儿童的学习问题和需求。

(三)学生差异化需求与个性化支持

由于普特学生的个体差异,融合教育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目前我国普通学校的融合教育课堂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得不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由于学校资源有限、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教育观念的传统化等原因,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其次,学生的个性化支持和服务不够完善。虽然学校和教师在融合性教育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学生个性化支持和服务不够完善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特殊需求了解不够深入,个性化支持和服务不够精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差异化需求的研究和分析,完善个性化支持和服务的机制和措施,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五、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教师是融合性教育的重要主体,其专业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对普通学校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具体而言,通过专业培训和研修活动、普特学校校际交流教研,建立健全职称评定和激励机制、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途径,提升普通学校教师的特殊教育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促进融合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融合课程设计与资源支持

融合性教育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资源支持,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因此,需要加强对融合性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和探索,建立健全的课程体系和资源支持体系,为融合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教师可以根据特殊儿童的动态评估以及与康复师的沟通讨论,及时调整融合机制,半日制或全日制融合灵活调整,充分利用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学资源, 建立健全融合教育资源,如绘本资源建设,校园趣味实践活动等,因地制宜,利用舞蹈室,体育室,图书阅览室为个性化支持场所,打造融合教育的新型阵地,为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个性化支持。

(三)建立学校支持体系与家校合作机制

学校是融合教育的主要实践场所,其支持和配合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加强学校支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专业化的支持和服务,促进融合教育的深入开展。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为家长提供相应的支持,加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加强融合教育的宣传,提升家长对于特殊需求儿童的认识,理解以及包容,为融合课堂的建设与实践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定期与特殊儿童家庭沟通,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实现家校合作共赢的目标。

结语

特殊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确保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共同合作,制定了《“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这一计划的发布标志着特殊教育将得到更为重视,未来将有更多资源投入到残疾人群体的教育中,填补特殊教育的不足,推动特殊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但融合教育课堂的建设任重道远,需要跳出传统的教育范式,倡导尊重差异、多元融合的理念。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积极推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实现教育的公平与普及。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演变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融合性教育将成为更受关注和支持的教育模式。未来,我们应加强融合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推动教育服务体系的公平、公正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同时,还需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为融合性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持。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融合性教育将创造更多机会和可能性,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陈如平,安雪慧,张 琨。构建优质均等的基本公共特殊教育服务体系 [J]. 中国特殊教育 2022(5):4-7。

[2]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http://www.moe.gov.cn/jyb_xwfb/ gzdt_gzdt/s5987/202204/t20220421_620068.html?eqid=975fdba50003729d00000002642bc8 9e[EB]. 2022-04-21.

[3] 王宇 , 蒋承君 . 融合教育视角下绘本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J]. 长春大学学报 2023(11):100-101.

[4]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 guide to the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M].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04 :5-7.

[5]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Excellence for all children: Meeting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C]. London: HMSO, 1997 :41-43.

[6] Australian Government. 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Act [R].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1992.

作者简介:刘不同 1996 年 男 硕士研究生成都市武侯区长城西二路36 号 主要从事小学英语教学以及儿童心理认知理论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