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立足全面素养的幼儿版画“材料适配-技法整合”实践探索与反思

作者

邱悦

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石予幼儿园

引言:

在幼儿版画教育实践中,材料选择与技法运用的脱节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幼儿全面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可以以“材料适配-技法整合”为核心实践原则,通过丰富课例探索两者融合的有效路径,促进幼儿艺术素养、社会素养、语言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材料适配的梯度实践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可以构建分年龄段的材料选择框架,实现材料与幼儿发展需求的精准适配。

在小班阶段,在幼儿园中的老师可以使用触觉较为柔软,操作性较强的材料进行绘画技能操作性较强的引导,例如海绵印章、彩色橡皮泥等,方便孩子学习并掌握基础的美术技能技法。进入中班后,可以逐步引入稍具挑战性的材料,例如吹塑板等,让孩子在手工实际制作中提高动手和观察能力。到了大班阶段,教师则可尝试提供更为复杂的综合材料,例如布料、树叶、废旧物等,引导孩子发展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这样逐渐深入地选择美术材料,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成长与需求,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创作欲望。同时要选用对环境有益、对人体安全的美术工具与材料,做到美术活动的持久性与卫生性。

二、技法整合的进阶路径

教师可以从基础到创新的技法培养体系,引导幼儿逐步掌握并灵活运用多种版画技法。

小班阶段,结合海绵印章、彩色橡皮泥等柔软材料,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海绵印章等材料,让小朋友看到红、黄、蓝三种基本色彩,并且在纸上揉软,按压出圆形或正方形的形状,让孩子试着模仿着这种“压印”的方式在纸上印出形。也可以请小朋友们用橡皮泥揉成一个球、拉成一条线或者搓成一片儿,将它粘在纸盒板上,制作出“太阳”“花朵”等具体的图形。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手指会不自觉地根据感受调节压力,并逐步体会到“技术是用来表现思想的”以及在反复不断地压印和揉塑的过程训练自己的手部力量和注意力的稳定性的道理。

中班孩子开始尝试用吹塑板进行创作,从简单的线条刻画逐步过渡到有趣的多层拓印。老师会先带孩子们观察小草、小鱼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然后让大家用铅笔在吹塑板上轻轻勾勒出轮廓。因为吹塑板软软的,只要用铅笔沿着轮廓慢慢用力按压,就能刻出清晰的凹痕啦。老师会提醒小朋友:" 要像给小虫子画路线一样,线条要连起来,用力要均匀哦! " 这样刻出来的图案深浅才会一致。接下来就是神奇的拓印环节:把油墨倒在滚筒上,在吹塑板上均匀滚一滚,让颜料铺满整个版面,再轻轻盖上白纸,用手掌压一压,揭开后图案就乖乖跑到纸上啦。如果想让画面更有趣,还可以做 " 多层拓印 " :先刻一个鱼身体的吹塑板,再刻一块带鱼鳞花纹的吹塑板,把两块板叠在一起拓印,小鱼就会变得立体又生动。

到了大班,孩子们会尝试用银杏叶、布头、牛奶盒边角料等身边的材料,玩出 " 拼贴 + 拓印 + 绘画 " 的新花样。老师会带大家在幼儿园里收集材料,比如捡几片银杏叶、剪几块旧布头,然后用胶水把它们贴在厚卡纸上:用银杏叶拼出 "树枝 ",用布头贴成 " 树干 ",用牛奶盒剪出 " 小鸟 ",做出一幅好玩的 " 拼贴画"。接着用滚筒蘸上油墨,在拼好的画面上轻轻滚动,再盖一张白纸压一压,树叶的纹路、布头的质感就都拓印下来了,保留着自然材料的原汁原味。最后小朋友们还会用水彩笔给小鸟画上眼睛,用蜡笔给天空涂上颜色。就像一个孩子说的:"我用树叶做树枝,用布头做树干,拓印出来后,又画了小鸟叫妈妈。" 在这样的创作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贴贴、拓拓、画画的本领,还会把 " 秋天树叶掉下来 " 的发现和 " 小鸟找妈妈 " 的想象编进画面里,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不仅让大家更爱画画,还学会了用语言表达想法,和同伴友好合作呢。

三、结合生活实际,提高教学针对性

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如家里的“奶奶的菜园”——阳台上的黄瓜和地面下的番茄;或者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我的小椅子”——椅子的背板和小小的手抓痕等。这些每天看到的情景会直接引发孩子们对记忆的联想,如当孩子们在画“奶奶的菜园”的时候,就会马上说“我看到了奶奶菜园子里有绿绿的蔬菜,我还帮奶奶去摘过呢,有小虫子的叶子呢”;通过对周围事物的关注,老师们可在生活中成为“生活的观察者”:我们散步时停下来和孩子一起观察蚂蚁是怎么拉面包丁走的,“快看啊,它们排队了跟我们在玩排队游戏差不多是吧”;或者在美术区里放上幼儿收集来的树叶、石块、破钮扣,老师对他们说“这是你们楼下发现的,用它来做版画好不好”?“早上问学生昨天最开心的什么事情,有的学生说爸爸陪着建乐高城市,有的学生说妈妈给他讲了三只小猪的故事……这些都是产生未来创意的启发因素”;对于学生的作品,我们也会予以积极评价与鼓励,例如当一个学生画出他和小朋友吵嘴时的情景时,老师并不会直接纠正,而是问:“他生气的时候,他的心里有没有燃着一把小火呢?就像吃了一颗苦药一样苦吗?”那个学生用了一条黑色的粗线表现两个人的关系,说道:“这个是我,我的心在烧,马上要爆炸似的。”接着老师就问:“然后又怎么样了呢?”然后那个学生用了粉色的圆把两个人联在一起,说道:“然后我们就开始玩拼图游戏,它变得像吃了一颗草莓糖一样甜”。同样,当看到学生画出爷爷戴老花镜的画面,我们也应该是启发:“爷爷戴老花镜是为了给你看那本书还是看那报纸呢?”孩子们可以使用深褐色勾画出爷爷的手,拿着故事书说“爷爷花花眼镜就像两弯小小月牙儿,给在读书的时候照明了”,以此方式使他们的情感以具象化、形象化的方式渗透到每幅绘画作品里,让他们在画面上看到自己的生活情境,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结束语

立足全面素养的幼儿版画“材料适配-技法整合”实践探索与反思,有助于提高幼儿版画教学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素养的提升。在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1] 用版画技法辅导学生科幻画的创作 [J]. 储步云 . 美术教育研究,2022(13)

[2] 探索幼儿园版画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策略 [J]. 孙心怡 . 当代家庭教育,2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