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

作者

陈明霞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 地址 215200

引言

2022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 在此背景下,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契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成为推动美术课堂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1]。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结构化与关联性,注重学科间的融合以及艺术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并创造性的表达。同时,大单元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倡导多元评价方式,力求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理解和创新思维,最终实现美术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2]。那么如何开展大单元教学呢?

一、界定好单元教学的大观念

大观念是单元教学的顶层设计核心,它贯穿整个单元的知识、技能与文化主题,形成逻辑主线,激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帮助学生将艺术思维应用于真实问题解决。可从以下几方面界定大观念。

1. 以新课标内容为指导。新课标明确规定了不同学习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业要求,为教学提出了策略建议。例如第四学段(8-9 年级):有“概览中外美术史”“表现无限创意”“我们与设计同行”“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理解美术的贡献”的学习任务,以此可设定“美术反映不同时代、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美术可表达思想与情感,并发展创意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大观念。

2. 以艺术核心素养为导向。例如在“生活的艺术”这一单元中,界定了大观念是“美术反映不同时代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性转化和发展”,素养目标就围绕文化认知、审美、表现和创意等方面设计。

3. 体现融合跨学科视角。在美术教学中融合其他学科,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激发创造力、深化对艺术的理解。例如苏少版七年级单元课题“中国字中国印”,需要结合历史、文学、数学、计算机等学科,设定了单元大观念“中国字、印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具有独特的审美”。

总之,初中美术单元的大观念界定应指向艺术思维养成,培养“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的观察与表达方式。

二、结构化大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大单元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结构化设计,以“主题统领—问题驱动—任务分层—多元评价”的框架整合知识、技能与文化理解,形成深度学习闭环,它是提升美术课程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关键环节。

以“中国字中国印”单元为例,结构化设计框架包括

1. 界定大观念“中国字、印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具有独特的审美”

2. 基本问题设计“汉字如何通过笔画结构传递视觉美感?汉字形体的演变如何映射中华文明发展轨迹?我们该如何在文化传承中平衡" 守正" 与" 创新" ?”

3. 教学目标框架“感知:中国文字的历史和文字之美→迁移:书法篆刻艺术特点与绘画的同源→重构:现代书法的多重表达→传播: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

4. 分层任务框架:认知维度、技能维度、文化理解维度、情感维度

5. 跨学科渗透:历史、文学、数学、计算机。

6. 评价体系设计:创意性 30%+ 技术完成度 30%+ 文化表达 40% 。

通过结构化设计,美术大单元教学可成为“有根的探索之旅”,既扎根学科本体,又向真实世界伸展枝蔓,让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艺术素养的螺旋式上升。

三、有效设计单元学习任务

有效学习任务可以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合作能力等,是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浸润。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需求以及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1. 设计分层任务目标。如“营造之美”单元中,基础目标:掌握工具使用、技法。实践任务:用“平行透视法”绘制校园走廊的速写草图。进阶目标:培养审美思维与创意表达。实践任务:以“环保”为主题,为校园的一角设计一个微景观,附创作说明。拓展目标:关联文化与社会议题。实践任务:结合现代城市生活需求,用绘画工具或电脑作图设计一座科技城。从技能到素养的分层任务让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2. 任务语言具体化。初中生在接受任务时会有理解偏差和畏难的情绪,课堂中的任务布置避免模糊要求。如“画一幅风景画”,可改为可操作的指令“运用绿色调表现春天校园的美景,适当运用色彩对比表现欣欣向荣的氛围,并通过透视和明暗渐变增强画面空间感”。

3. 任务设计体现情境化、趣味化、综合化。任务创设真实情境,将任务融入生活场景,可以激发学生共鸣。

总之,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问题层层引导,实现“成果可见”,实现“做中学”的美育目标。

四、多元化设计大单元学习评价

新课标注重学习评价,注重过程性、表现性、发展性,要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成长过程,可从维度、标准、形式等方面设计评价方案。

1. 评价维度多元化。首先设计学习过程性评价。具体指向学习态度:如课堂参与度,工具是否准备,学习专注度。探究能力:看是否能收集资料,反思日记,记录草图等。合作能力:看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贡献度或实践的完成情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化自信指数、合作愉悦度等。其次,设计成果性评价。从作业质量、创意表达和跨学科整合等方面考量。最后,设计学科核心素养评价。

2.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可以量化每个学习任务的评价,比如等级量化,一星二星三星等,也可以具体表述达到的层次等级。如针对创意实践的评价中“创意性”评价可分为模仿、重组、原创三级。

3. 评价形式的多元化。首先设计成长档案袋,可以包括单元学习任务单,灵感速写本、创作过程随想、修改对比图、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反馈表。其次,设计成果展示评价,如举办展览,设置 " 创意奖 "" 传承奖 " 等特色奖项,或者利用班级博客、线上投票等方式展示评价。

通过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辟了新路径。它不仅强化了美术教育的系统性与实践性,还深化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审美体验与创造能力上得到全面提升。展望未来,大单元教学将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索可能性,进一步推动美术教学向多元化与个性化方向发展,助力学生成长为具备艺术修养与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杨倩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 [J]. 2024(6):703-705.

[2] 李莹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单元化教学路径 [J]. 新智慧 ,2023(23):73-74.

[3]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