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高校日语专业”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研究
张烨涵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省 海口市 063100
一. 海南自贸港建设与日语人才培养需求
(一)背景
海南自贸港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其核心任务之一是构建国际化人才支撑体系。《“十四五”教育现代化规划》指出,需“推动教育开放及国际化进展成效显著”[ ],并强调“高标准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海南教育现代化 2035》明确提出“推进教育国际化,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2],而海南自贸港建设则要求“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产业体系,急需日语等外语人才支撑经贸、旅游、文化交流”[3]。
当前,海南民办本科高校日语专业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自贸港建设催生日语人才需求结构性转变,企业更关注“日语 + 经贸”“日语 + 旅游”等复合型能力;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探索“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第一课堂传统教学、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第三课堂社会服务)成为破解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发展瓶颈的关键。该模式以《海南教育现代化 2035》“深化产教融合”政策为指引,通过整合校内资源与社会需求,构建“理论- 实践- 应用”一体化培养体系。
(二)政策驱动
1. 国家战略叠加
海南自贸港建设推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双轨并行,日资企业在琼投资领域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4]。
2. 教育政策导向
对照《教育现代化 2035》中”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的要求 [5],省内高校需建立”外语能力 + 职业技能 + 本土认知”的三维培养体系。
二、民办高校日语专业发展瓶颈
(一)第一课堂: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
课程设置僵化:传统课程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语言技能课程比如说商务礼仪与谈判、基础日语、日语视听说占比超 60% ,而“日语 + 经贸”“日语 + 旅游”等应用型课程不足20%,与企业需求错位。
教学方法单一:多数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比如说语言技能课程老师一味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缺乏系统性
活动形式碎片化:日语角、文化节等活动多为自发组织,缺乏专业教师指导,难以形成持续影响力。
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实习岗位以行政助理为主,学生难以接触核心业务。
(三)第三课堂:社会服务功能薄弱
社会资源整合不足:多数民办高校未建立日语专业社会服务平台,学生参与国际展会、跨境电商等实践机会较少。多停留在志愿服务层面,未形成与自贸港建设联动的长效机制。
评价机制不完善:现有实践学分认定标准模糊,导致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三、“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以上内容,重新构建“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
(一)三课堂联动的核心框架与功能定位

(二)多放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与特色创新
本机制聚焦海南自贸港建设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整合学校、企业、社会资源,通过课程重构、实践联动、师资共建与数字化赋能,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具体路径如下:
1.“理论- 实践- 应用”贯通的课程体系:
模块化设计:第一课堂设置“自贸港口语实务”、“服务贸易日语”等专业模块;第二课堂开展“日语 + 旅游”等实践项目;第三课堂对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求,实现学用结合。
特色课程开发 (“自贸港 + ”课程) :
国际会展模块:开发《博鳌论坛危机公关日语》情景模拟课,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战能力。
跨境电商模块:基于“日语 + 专业”经验,开设《日亚平台运营日语实战》,训练商品优化、客户咨询等核心技能。
文化传播模块:增设《黎苗文化日语外译》,培养本土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2. 社会服务联动强化实践:组织学生深度参与博鳌亚洲论坛、海南国际电影节等重大涉外活动,并积极对接日资企业实际需求,在真实场景中锤炼能力。
3. “双师型”师资协同培养:组建“高校教师 + 企业导师 + 外籍专家”多元化教学团队。邀请日企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选派高校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
4. 数字化教学创新赋能:
智能技术应用:构建“SPOC+ 翻转课堂”模式,利用AI 虚拟主播系统实时纠正商务日语敬语使用;开发AR 报关单翻译实训系统,提升专业场景下的日语应用能力。
混合式学习与项目驱动:
利用在线平台(慕课、虚拟仿真系统)拓展学习时空,实现“线上理论学习 + 线下实践操作”深度融合。
开展“自贸港日语服务”主题项目化学习 (PBL),引导学生完成企业调研、方案设计、成果展示全流程,培养团队协作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四.面临的挑战
(一)政策落地效率问题
虽然海南政策说要支持产教融合(学校和企业合作),但具体怎么申请资金、怎么认定实践学分,政策没写清楚,民办学校去申请补贴或项目时,流程复杂、耗时长,企业也觉得麻烦,不愿合作。
公办学校名气大,企业更愿意和它们共建实习基地,民办学校能拿到的优质资源(比如国际展会翻译机会)少,实践项目“档次低、规模小”。
(二)校企协同机制问题
企业需要会做跨境电商、能谈商务合作的“日语 + 技能”人才,但学校课程还在重点教语法、背单词,教的内容过时。
企业和学校合作大多是“表面功夫”,比如只提供简单的实习岗位(如打杂),不参与课程设计,学生学完还是不会干实际工作(比如不会用外贸软件、不懂免税店日语服务流程)。
(三)学生能力转化问题
很多学生还是只看重考试成绩(比如日语等级考试),觉得参加实践活动(如日语角、展会翻译)浪费时间,积极性低。
基础弱的学生参加实践时容易受挫(比如和日本人沟通紧张、被客户投诉),就更抵触实践,只想刷题应付考试。
民办本科高校日语专业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的深化,本质上是教育现代化与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度耦合。它既是《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分类建设一流高等学校”的微观实践,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教育创新岛”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创新破局、模式创新赋能、生态创新提质,这一模式将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提供“民办高校样本”,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输送“懂政策、通语言、精技能”的复合型日语人才,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与区域发展的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十四五”教育现代化规划》
2. 海南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报告(2019)
3. 人民政府 .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 [EB/OL]. (2020-06-01)[2025-04-08].
4. 教育部 . 关于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实施方案 [EB/OL]. (2019-07-09)[2025-04-08].
5. 郭玮 . 民办高校日语专业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J]. 山西青年 ,2019(20):63-64.
6. 延边大学高教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 . 新文科视域下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 [J]. 延边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22(05):103-109.
7. 安徽医科大学 . 中国教育报:“一二三课堂”联动共育大国良医 [EB/OL]. (2024-10-15)[2025-04-08].
项目名称 学生发展性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