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策略研究
吴佳玮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强大的影响力,已经深度渗透并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交的方方面面。新媒体所具备的便捷性、高度的交互性以及海量的信息资源等显著特点,不仅为大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视野拓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深入探究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策略,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升教育实效,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价值。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拓宽知识获取渠道: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知识传播的时空限制。大学生借助各类学习 APP、在线课程平台,如中国大学 MOOC、学堂在线等,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
促进社交与思想交流:社交媒体平台使大学生能够结识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人群。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他们可以参与各种话题讨论,分享观点,拓宽视野。例如,在一些国际热点话题讨论中,大学生能够从多元视角看待问题,促进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培养开放包容的价值观。
增强社会参与意识: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社会参与途径。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参与公益活动的线上宣传与组织。如在环保公益活动中,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发起话题讨论,吸引更多人关注环保问题,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消极影响
信息繁杂导致价值观混淆:新媒体信息海量且良莠不齐,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充斥其中。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许多大学生曾在网络上接触到虚假新闻并信以为真,这可能导致他们价值判断标准模糊,对正确价值观的认知产生偏差。
网络社交引发现实社交障碍:过度依赖网络社交使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社交能力退化。他们在虚拟社交中活跃,但在面对面交流时却表现出沟通困难。例如,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能侃侃而谈,在课堂发言或小组讨论中却沉默寡言,影响了其正常的人际交往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娱乐化倾向冲击价值观:新媒体平台的娱乐化内容泛滥,短视频、网络游戏等占据了大学生大量时间。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导致学习动力不足,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价值观被弱化。
三、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策略
(一)构建正能量充沛的校园教育环境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定期邀请媒体专家举办讲座,讲解如何识别虚假信息、分析信息背后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海量信息中保持理性判断。
优化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如举办校园文化节、主题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完善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打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平台,利用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渠道,传播正能量内容。及时发布校园新闻、优秀学生事迹、学术成果等信息,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氛围。同时,加强对校园网络平台的监管,及时清理不良信息,为学生创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营造主旋律高昂的社会舆论环境
强化网络监管:政府应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整治力度。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对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及时辟谣和处理。例如,对传播虚假新闻、低俗内容的网站和个人依法进行惩处,净化网络空间,为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提供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
加强主流媒体引导:主流媒体应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制作高质量的新闻报道、专题节目等,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形式,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吸引大学生关注。如央视新闻推出的系列短视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解读国家政策、讲述中国故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各界应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通过公益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责任感,培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价值观。如组织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环保公益活动等,让他们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提升教师新媒体素养: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新媒体培训,使其掌握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教师能够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课程互动等,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学会运用新媒体工具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强化教师育人意识: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育人职责,将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理工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在文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线上答疑、线下谈心等方式,了解学生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例如,利用微信、QQ 等社交工具,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难题,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
四、结论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两面性。高校和社会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构建正能量充沛的校园教育环境、营造主旋律高昂的社会舆论环境、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等策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新媒体时代,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解俊英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与价值引导策略研究 [J].新闻研究导刊 ,2025,16(13):38-42.DOI:10.26918/j.xwyjdk.2025.13.009.
[2] 孙楠 . 新媒体环境下 05 后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的形成机理与深 化 路 径 探 究 [J]. 新 闻 研 究 导 刊 ,2025,16(07):49-53.DOI:10.26918/j.xwyjdk.2025.07.011.
[3] 姚真真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探析 [J]. 学理论 ,2016,(10):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