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走”打造传统文化教育新样态
邵王峰
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 271400
近年来,宁阳县复圣中学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和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组。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目标,结合复圣校园文化建设,制定了详细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构建了“理念引领、嵌入意境、融入教学、多轨并行”的“四步走”复圣传统文化育人模式,积极打造复圣精神文化校园,师生认同感强烈。
第一步是理念引领,打造复圣精神文化新家园。学校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大力实施“理念引领战略”,并紧密结合“地域文化”,全力打造复圣“精神家园”。我们把“传播儒家文化、弘扬颜渊圣德”作为“育人神韵、核心要素”。把“复礼行大道、圣功育真人”升华成“学校精神”,把“渊·远”确定为学校的文化主题,从而形成了我校的“文化主题”、“学校精神”、“文化标示系统”,成为学校师生的文化自觉。
第二步是嵌入意境,建设传统文化育人新环境。对学校环境一轴四区布局进行了传统文化整体设计,注重建设“以境感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环境,让校园的一草一木折射出鸿儒之气、圣贤之光,使之凸显“复圣特质”。矗立在子渊广场中央的地标性景观“颜子圣像”,在楼宇和道路之间的花园绿地取名为“唯美园”、“致真园”、“独善园”、“退省园”;22 处景石,把颜子的高尚品德如“不迁怒”“不贰过”“退而省”“立己达人”“闻一觉十”“知微知彰”等等,镌刻在景观石上,借以赞美颜子高尚的品格;校门右侧的“养正园”、“正己湖”、“颜乐亭”、“诚信广场”形成了一处集“观赏性、科普性、游憩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微型传统文化园林。
第三步是融入教学,建构传统文化教育新课程。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之路上开展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规划、兼收并蓄,整体设计,学科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因素,突出“知行”一体化,我们精选传世内容,传承优秀思想精华,把重点确定为: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让学生了解孔子、颜子等名儒贤达的思想主张,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第四步是多轨并行,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新途径。优秀传统文化的习得,必须通过“践行”锤炼,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创新推进的重要性,主动结合学校复圣文化独特资源,拓宽渠道,科学地加以组织、设计和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1、充分发挥“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育人作用,利用七个方面的导师团队,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交友、活动等各方面的指导,促进学生修身立德。学校承担的省级课题《普通中学“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与机制的研究》、《普通中学“颜子文化”内涵发展研究》等先后结题,《“五全”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儒风拂校园 仁爱润学子》、《“五自教育”思想的探索与实践》等多篇传统文化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先后发表。《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艺术潜质开发与培养的研究》获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复圣国学》获泰安市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一等奖。
2、发挥“微善社”作用---- 积微善、成大德。学校成立了82 个“微善社”、勤善志愿团等,吸纳 2000 多名师生参与其中,大力开展“日行一善”,形成了立体式、网格化的青少年道德成长体系。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开学典礼、高中成人礼、六年级入泮礼、“微善社”行动、每日一句国学经典学习、论语诵读、幸福日志、复圣学子评选等活动成为常态。通过引导围绕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诚信文化等展开系列活动,引导全体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 ; 结合节俭养德全民行动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文明创建系列活动。激励学生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不断增强中华传统美德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推动传统美德教育向纵深发展。
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 与先哲对话。学校常年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伴”的读书活动”,参与孔子诞辰全球论语诵读活动等,体会经典原味,浸润经典精髓,感悟经典内涵。学校曾多次荣获山东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2023 年泰安市中小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舞蹈器乐专项展示活动,我校舞蹈《壮志少年行》获泰安市表演奖一等奖、泰安市优秀实践教学成果奖。金声管乐团参赛作品《兵马俑》、《我的中国心》获泰安市优秀表演奖一等奖、优秀指挥奖。胡瑞霖获得“泰山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宁阳赛区一等奖,单思淼获得二等奖。梁为宣被评为新时代好少年。
4、组建传统文化社团及研学活动 ---- 课内课外双轨并进。我们成功组织“登高望远,壮志凌云”登泰山成人礼、青春礼活动,把教育的视角扩展到课外,强化教育的效果。建立了多个层面的社团组织,主要有:文学、书法、棋艺、辩论等。定期组织“传统文化”展演。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寻根研学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传统文化的思想神韵,强化传统文化的感召力。
5、建设家长课堂,家校共育效益最大化,两代人共成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家庭教育。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家庭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借助微信群等平台,用图片、微课、微视频等方式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学习,引发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共鸣。
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新华社《山东参考》、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媒体对宁阳县复圣中学的办学成果进行了深入报道。2021 年学校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山东省第六届全民阅读示范基地;2022 年 6 月荣获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学校;2023 年7 月被批复成立孔子学堂。2024 年10 月荣获第二届曾仕强教育奖等。学校原党委书记、校长李祥斌老师被聘为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高级教师王庆利被泰山学院被聘为特聘教授,为高校专业学生讲授书法史。2021 年 4 月 19 日,“立德树人 全面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交流会 ( 分会场 ) 在我校成功举办,来自全国 6 个省份,省内外 50 多所学校的校长及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2024 年 10 月 14 日,学校承办“返本开新 铸魂育人”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现场观摩会,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中国孔子基金会曾仕强教育专项基金专家及三十多个省市中小学校的领导、专家、学生家长一行近 200 人参会,深深被学校展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篆刻、绘画、摄影、雕塑、石刻、木刻墙雕、手工、剪纸、幸福日志、传统文化校本教材、每日经典等非遗教育成果所吸引,与会嘉宾观摩了四堂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精品公开课,对我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的育人经验和实践收获和扎实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大加赞赏。
总之,在“创造适合每位学生自主成长的教育”指引下,宁阳县复圣中学凝练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施教经验,收获了育人成果,提升了办学水平。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入心入脑,扎根入魂,师生“四个自信”增强,特别是文化自信,实现了学校涅磐重生,实现了教师的砥砺重生,实现了学生的高质量培养,高考、中考成绩连年有新突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