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从文化认知到自信表达:小学美术教学中文化自信培养的阶梯式策略研究

作者

杨晓玲

成都市双流区龙池学校 610200

随着全球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密集,小学阶段学生可接收的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然而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外来文化可能会对他们造成猛烈的冲击,从而使得学生出现盲目追随外来文化的情况。这样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而且也会使得我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积极承担文化弘扬的责任,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需要让学生先对文化内容进行了解,让学生能够在掌握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对文化进行自信的表达,实现对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价值。本文就从文化认知到自信表达:小学美术教学中文化自信培养的阶梯式策略展开论述。

一、文化感知启蒙、创设文化情境导入课堂

小学美术教师在为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先让学生对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这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开始入手,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些文化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对于文化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这样教师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一些文化常识,促进学生美术学科综合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五年级《戏剧的展演》这课中。教师不仅让学生了解戏剧文化,更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完成戏剧演出。在戏剧的编排过程中,教师引入戏剧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戏剧特点,并结合自身优势进行角色创作。通过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语言风格,进行戏剧的编排。对学生完成戏剧文化的启蒙,将文化情境导入课堂。不仅让学生了解戏剧文化,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学生提高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文化理解深化、引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教学策略的引导,让学生对文化内容进行深化的理解。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提出了较大的学习挑战,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能够更加顺利。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引入一些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学生相对比较熟悉,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而且学生对于本土文化资源的认同性更高,有助于为学生的文化表达奠定基础。

例如,在四年级《乡情印迹》这课中。文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乡的特色建筑了解乡土人情,完成对家乡整体的认知概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采访等形式了解乡土人情,体会家乡文化。并且组织学生对当地的博物馆等进行参观浏览,引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让学生了解当地文化特点,完成课程需求,进而更加深刻的了解加强文化。将地方特色文化引入到课堂当中,使得学生对家乡的印象更加深刻,为今后建设家乡奠定基础。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地方自豪感,不仅使得学生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使本土文化资源能够获得青年群体的依赖,让本土文化资源在新活力支持下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文化自信表达、鼓励文化创新实践

小学美术教师在完成学生对文化认知的教学后,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结合美术学科知识对文化内容进行传承和发扬。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美术学科知识进行应用,提升美术教学的实用性。同时,学生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对文化进行创新实践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和表达的方式,有助于让学生在文化表达过程中再次强化对于文化的认知,并将文化的传播氛围进行扩大,让更多的人们关注文化内容。

例如,在四年级《自然之美》这课中。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本的几行文字和几幅插图。而应该拓宽视野,将祖国的大好山河引入课程当中,通过图片展示,视频介绍等,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域的风景特色。让学生了解北方的严寒,南方地区的梅雨季。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通过创新创作出一幅自然风景图。让学生在文化表达过程中强化对于文化的认知,并且将文化的传播氛围扩大,让更多人关注文化内容,提高学生文化自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信意义非凡。本文提出阶梯式培养策略,启蒙认知阶段,着重引导学生接触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文化的兴趣与初步感知;深化学习阶段,促使学生深入领会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创新实践阶段,鼓励学生将文化认知融入创作,自信展现文化魅力。该体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参考文献】

[1] 郭莹 . 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剪纸”教学为例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 2025, 11 (10):84-86.

[2] 刘芳 . 在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以浙美版四年级上册《水墨画鱼》为例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25 (02): 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