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艺术疗愈在陶瓷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作者

马复宁 付晶晶 陈赛军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 461670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难以纾解的精神压力。远古时期,先祖尝试用艺术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不同的艺术方式疗愈自己,仰韶文化舞蹈纹彩陶盆是其典型体现。陶瓷艺术疗愈作为近年来势头迅猛的艺术疗愈方式,针对性地缓解心理压力。

1.2 陶瓷艺术疗愈在艺术疗愈中的重要性

艺术活动对于心灵疗愈的作用,最早可溯源至史前人类的岩洞壁画,早在《礼记 · 乐记》中记载了利用音乐媒介治疗疾病,亚里士多德以及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都曾提到过艺术对心灵陶冶与净化的作用。人们利用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媒材来缓解情绪。陶瓷艺术疗愈作为一种跨学科的心理干预手段,其目的与意义体现在对个体心理状态的改善。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调查陶瓷艺术疗愈在心理治疗中疗愈效果,进行动态追踪与长时效分析。

比较分析法:将不同艺术疗愈的疗愈过程进行比较分析。

案例分析法:通过调查个体案例,进行解析艺术创作与心理疗愈之间的动态关联,揭示个体化路径与普适性规律。

创新点

陶瓷艺术疗愈的创新点在于打破传统艺术疗愈的单一表述框架,通过泥土的特性、作品的制作与破坏,构建打破束缚与重建自我的多维度疗愈场景。陶瓷艺术疗愈强调过程性疗愈,这种创新为未来心理疗愈提供实证性的解决方案。

1.4 概念界定

艺术疗愈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精神病学家汉斯·普林茨霍恩(HansPrinzhorn)在 1922 出版了一部名为《精神病人的图画》的书,打开了精神病学与艺术领域交融的契机。根据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ATA)定义:“艺术疗愈是一种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媒介,整合心理治疗与创造性过程,促进个体情感修复、自我觉察与社会功能的临床实践。”陶瓷艺术疗愈的本质是使用泥土来表达内心、自我疗愈,揭示内心情感。

2. 艺术疗愈的表现形式

当前艺术疗愈大致可分为视觉、听觉、动作、书写叙事艺术疗愈这四种。本文将疗愈表现形式整理归纳为过程导向型和结果导向型疗愈。

2.1 过程导向型

过程导向型艺术疗愈是一种以创作过程为主的心理疗愈方式,强调个体在艺术活动中的制作过程和即时体验。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陶瓷艺术创作促进心理整合与内在疗愈。

表1 过程导向型艺术疗愈表现形式分析表

2.2 结果导向型

结果导向型疗愈是一种以明确目标设定为核心的心理干预模式,强调通过科学方法实现症状缓解、功能恢复或行为改变的确定性结果。

表2 结果导向型艺术疗愈表现形式分析表

3. 陶瓷艺术疗愈的表现形式

3.1 疗愈机制

陶瓷艺术疗愈的核心机制是来源于陶艺制作中的原料和多重制作过程。当个体在接触陶泥材料时,在泥土塑造的过程中隐喻重塑自我的认知,实现参与者与原始泥土的情感共鸣。

3.2 疗愈方式

陶瓷心理疗愈通过暴力揉泥释放压抑,在泥土的可逆破坏中完成压力解构,捶打陶土宣泄愤怒,摔碎半成品以破除完美主义执念。通过打碎瓷器来打破心中对于完美主义的追求表达内不被束缚的情感,摔碎素坯来在释放内心的压力。体现为触觉暴力与材料反抗的张力平衡,通过捶打陶泥的物理性宣泄直接转化情绪淤堵,进而重构对“失控”的接纳。

无意识装饰体现为个体在放松状态下通过随意涂画,肌理刻画或裂痕保留等非刻意设计。这种装饰的“非理性”在器物表面形成潜意识的地形图,形成解码心理真相的沉默文本。

4. 陶瓷艺术疗愈设计方案

4.1 设计方案

经过调查和测试,陶瓷艺术疗愈适用性广。例如高敏感或创伤应激障碍人群(PTSD),可以通过陶瓷艺术创作帮助他们重建对于自我身体的掌控感;完美主义者或强迫症倾向者,通过陶艺制作中的不可控因素学习接受不完美等。

4.2 疗愈过程

疗愈师介绍陶土的特性、质地,示范基本操作,参与者感受陶土的特性,通过挤压、拍打、揉搓等动作释放内心情绪,疗愈师观察并适时鼓励参与者将内心的想法、情绪以陶瓷作品形式呈现。

设定特定主题,让参与者围绕主题进行创作,不必在意客观评价下的美感与实用性。通过主题引导,帮助参与者更深入探索自我的内心世界,挖掘潜意识中的情感与冲突。疗愈师尝试引导参与者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创作内心情感的外表作品。在疗愈过程中,疗愈师持续观察参与者的情感表现,包括创作过程中的专注度,情感表达以及与他人的交流等,评估疗愈效果。

5. 结论

陶瓷艺术疗愈通过其独特的物质特性与创作过程,构建了一种融合触觉体验、情感外化与认知重构的多维疗愈路径。研究表明,陶瓷材料的可塑性、触感反馈及烧制过程的象征性隐喻,为个体提供了释放压力、宣泄情绪与重构自我的物理媒介。暴力揉泥、破坏半成品等行为帮助参与者解构完美主义执念,而无意识装饰则为潜意识情感提供了非语言表达通道。

参考文献

[1][ 英] 阿兰. 德波顿:艺术的疗效[M].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

[2][ 英] 大卫. 爱德华斯:艺术疗法[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3] 李璞民:心理学与艺术[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