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基层施工工艺与质量保障策略
于航
上海弘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 201400
引言:市政道路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肩负着城市交通,物流等重要功能。基层乃道路结构的关键支撑层,它要承受由面层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并将这种负荷散布到土基上,基层施工品质的好坏,直接关联到道路的承载能力,平整程度,防滑性能以及耐久度等。城市化推进速度加快以后,交通流量不断增多,这就给市政道路基层施工品质赋予了更严苛的要求,深入探究市政道路基层施工工艺,制订有效的质量保证办法,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一、市政道路基层施工工艺
1.1 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工艺
石灰稳定土基层是将石灰和塑性指数10-20 的粘性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掺配,然后加水拌合,碾压成型的基层,它具有板体性、水稳性、抗冻性,材料容易获取、价格便宜,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施工时石灰要选Ⅲ级以上消石灰或者生石灰,施工前仔细检测材料质量,拌合可用厂拌(强制式搅拌机)或者路拌(稳定土拌和机,深度侵入下承层1-2cm) ),务必均匀。拌好的混合料尽快运走,做好遮盖。摊铺前将下承层弄湿,按照松铺系数控制厚度,用平地机保证平整和路拱,碾压遵照“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先慢后快”原则,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值 ±2% 之内。碾压结束以后,用洒水或者覆盖土工布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 天,封闭交通。
1.2 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工艺
水泥稳定土基层是用水泥作结合料,与土、集料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拌合、压实和养护而成的基层,其强度高、板体性好、水稳性好,可用于各级道路基层和底基层。施工时,材料选择上,水泥应选初凝大于 3h、终凝不小于6h 的普通硅酸盐、矿渣硅酸盐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集料应强度耐磨合格、颗粒组成符合设计;配合比设计上,根据设计和材料做试验确定水泥剂量、最佳含水量等,满足强度压实指标;拌合与运输上,宜厂拌,均匀准确,3h 内运到,防水分蒸发离析;摊铺用摊铺机摊铺厚度均匀,专人消除离析;碾压在水泥初凝前,先轻压后重压,按路段特点确定碾压方向;养护上,碾压后立即洒水保湿,7 天以上,养护期内限制交通。
1.3 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施工技术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二灰混合料),由石灰、粉煤灰和砂砾按比例混合而成,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水稳性和抗冻性,后期强度增长快,常用于城市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施工中必须把好各个关,材料上石灰应不低于Ⅲ级,粉煤灰应具有较高活性,砂砾应质地坚硬,级配良好;拌合应采用厂拌法,准确控制配合比,拌合均匀;运输时,覆盖混合料防止水分蒸发和散失;摊铺时,按试验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用摊铺机或平地机摊铺平整;压实时,每层厚度在 100-200mm 之间,先轻后重,用压路机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度;养护时,采用湿养,保持表面潮湿,常温下不少于7d,也可用沥青乳液或下封层养护。
1.4 级配碎砾石基层施工技术
级配碎(砾)石基层是把一定粒径的碎(砾)石和石屑按照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材料,它的级配特性符合密实性的需求,在各种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工程中被普遍应用。在材料的选择上,碎(砾)石要达到高强耐磨损的要求,且颗粒呈接近立方体的形状,针片状颗粒的含量也要达标;而石屑则需保持清洁干燥的状态,颗粒组成也要合适。通过试验来确定最佳的级配方案,以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在摊铺的时候采用机械化的操作方式,保证均匀分布并且不能让离析现象发生,如果出现了离析就要及时采取人工处理或者机械翻拌的方法。在碾压之前要对集料表面适当洒水保湿,先进行轻压和稳压这两项工作,然后再逐渐加大压力直到达到预期的压实程度,而且还要控制好车速和压实次数,防止集料被压碎;施工完成以后应该马上覆盖洒水来进行养护,一直维持湿润的状态直到强度达标之后才能开放交通。
二、市政道路基层施工质量保障策略
2.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学习施工图纸及有关规范标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安排好施工进度及资源,对现场进行场地清理、平整,完善排水系统,做好施工准备;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加密,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保证测量准确;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提前采购合格的原材料,严格实行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退场,把好工程材料质量关。
2.2 材料质量控制
严格实行原材料全流程把控机制。进场之前,针对石灰,水泥,粉煤灰,土,集料等各类材料按照批次展开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颗粒构成等诸多方面的检测,只有当它们全部达到标准之后才准许投入应用。存储期间务必进行分类存放原则,还要做好防雨,防潮,防污染的工作,水泥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以免发生结块现象,石灰在消解之后密封起来以防其碳化,集料则依照不同规格分区存放以避免混淆。2.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基层施工要全面把控质量。拌合时,要保证设备性能稳定,计量准确,严格规范原材料投料顺序,控制拌合时间和含水量,定期抽查混合料,保证拌合均匀;运输时用有效的防护手段,防止水分蒸发,离析和遗撒。摊铺期间要精确控制速度,厚度和平整度,及时解决集料离析现象。碾压环节按照基层种类和压实度需求,选用合适的设备和工艺,遵照“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先慢后快”的原则,严格控制速度,遍数和含水量,如果出现“弹簧”,松散等状况就要马上停止操作。养护是重要环节,要依照基层特性和气候情况,选好合适的方法和时间,整个养护期都要让基层处在湿润状态,不能让车子经过,也不能遭受恶劣天气,保证基层强度持续增长,防止产生裂缝。
2.4 质量检测与验收
建立完善质量检测体系,配置先进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对基层施工全流程的原材料、混合料、压实度、平整度、厚度等质量指标实施高频次、高精度检测,保证数据有代表性。施工结束之后,马上开展质量验收,包含施工资料审核和现场实体质量验收,施工资料要全面、准确地体现施工过程和质量情况,现场验收重点核查基层压实度、平整度、厚度、强度等关键指标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针对验收时出现的问题,立即制订整改方案,整改完成之后再次验收,只有通过质量验收合格的基层才能开展下一道工序施工,从而形成“检测 - 验收 - 整改”闭合的质量管控循环,筑牢市政道路基层质量根基。
三、结论
市政道路基层施工工艺繁杂,质量要求较高,经过合理选择施工工艺,把控施工过程中各个步骤,从施工前准备,施工材料质量,施工过程,质量检测验收等环节进行全面系统质量保障,可以提升市政道路基层施工质量,保证道路稳定,耐用,安全。在实际施工中,也应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升施工质量,为城市的进步和人民的出行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参考文献:
[1] 赵帅 . 基于市政道路施工的混凝土路面摊铺技术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24(11):155-157.
[2] 赵艳霞 . 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5,23(09):100-102.
[3] 向伟 , 姜鹏 .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分析 [J]. 大众标准化 ,2023,(2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