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探讨城市公园广场舞噪音治理的有效路径

作者

刘树升

长沙市桂花公园管理处 湖南长沙 410000

1、城市公园广场舞噪音治理的现状与挑战

1.1 广场舞噪音治理的现状

当前城市公园已加强广场舞噪音治理,通过时间音量和规划活动区域双重限制规范活动。如划定非休息时段作为活动时间,设定音响设备音量上限,并配备噪音监测仪实时监控。同时,管理人员通过日常巡逻及时制止违规行为,形成基础监管体系。

1.2 广场舞噪音治理面临的挑战

治理面临三大核心矛盾:其一,广场舞群体追求热烈氛围的高音量需求,与周边居民对安静生活环境的诉求形成直接冲突;其二,噪音瞬时性导致监测取证困难,当管理人员到场时违规行为常已隐匿,且现行噪音标准缺乏统一监测细则;其三,公园管理资源有限,人员不足难以实现全时段监管,对违规行为的柔性劝导缺乏强制约束力,导致屡教不改现象频发。

2、长沙桂花公园广场舞噪音治理的实践举措

2.1 完善制度规范,明确管理要求

长沙桂花公园通过制定《游园守则》,为广场舞划定明确规范:每日07:30-12:00、14:30-21:00 为允许使用音响时段,白天音量上限 60 分贝,夜间降至 50 分贝,兼顾居民作息与公园功能需求。

在违规处理方面,建立阶梯式约束机制:首次违规予以劝导教育,普及噪音危害与管理规定;屡犯者书面警告并记录存档;对屡教不改的严重违规行为,公园将暂扣音响设备,必要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形成有效管理闭环。

2.2 强化宣传引导,提升规则意识

在公园入口等显著位置,通过小喇叭循环播放公园管理规定,其中重点强调音响设备使用的时间和音量限制等内容。这种持续、高频的宣传方式,能够让每一位进入公园的市民都能及时了解到相关规定,起到了良好的提醒作用。

此外,公园管理处还通过公布 24 小时服务电话等方式,鼓励市民共同监督广场舞噪音污染行为。对于市民的监督举报,公园管理处会及时响应并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人。这种做法不仅增强了市民的参与感,也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促使广场舞参与者自觉遵守管理规定。

2.3 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管理责任

公园管理处通过建立详细台账,全面登记广场舞团队信息,为精准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据此掌握团队活动规律,实现重点时段、区域的靶向监管。

管理上采用动态巡查机制:高峰时段(8:40-11:00)增派人员高频次巡查,发现音量超标立即沟通劝导;午间静音时段(12:00-14:30)严格管控,杜绝音响播放。同时,公园在活动区域部署噪音分贝测试仪,通过实时监测与超标预警,推动音量管理科学化、智能化。

2.4 构建多元共治机制,形成治理合力

桂花公园通过多元共治推进噪音治理:一方面,定期组织团队负责人、街道派出所及社区召开共建共管会议,通报治理进展,协商解决问题,如针对广场舞场地与音量纠纷,制定划分方案与协调机制化解矛盾;另一方面,聘请周边社区热心市民担任文明劝导员,利用其熟悉环境、身份亲和的优势,协助巡逻劝导,多方协同显著提升治理成效。

3、长沙桂花公园广场舞噪音治理的经验启示

3.1 制度先行是基础

健全的规章制度为广场舞噪音治理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准则。长沙桂花公园通过制定详细的游园守则,明确了广场舞活动的时间、音量等关键要素,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其他城市公园在治理广场舞噪音时,应首先完善相关制度建设,结合公园自身特点和周边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定,并确保规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后续的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2 宣传教育是关键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能够提高广场舞参与者和广大市民的规则意识和文明素养。桂花公园采用小喇叭广播、鼓励市民监督等方式,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促使广场舞参与者自觉遵守管理规定。城市公园应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宣传方式,如利用公园内的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噪音治理的重要性和相关规定,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公共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噪音问题的产生。

3.3 科技支撑是保障

运用噪音分贝测试仪等科技设备,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噪音情况,为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城市公园应加大在科技设备方面的投入,引入先进的噪音监测、智能管控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广场舞噪

音的精准监测、及时预警和有效管控。例如,可安装智能噪音监测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测音量,还能将数据上传至管理平台,便于管理人员随时查看和分析,为制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3.4 多元共治是途径

整合公园管理处、公安机关、社区、市民等多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能够提高治理效率,更好地解决噪音治理中的各种问题。其他城市公园应积极借鉴桂花公园的经验,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多元共治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多方参与的会议,共同商讨解决噪音治理难题,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提升公园的管理水平和治理效果。

4、城市公园广场舞噪音治理的有效路径优化

4.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法律保障

需完善《噪声污染防治法》在城市公园广场舞治理的实施细则。各地应结合相关法规,制定针对性地方法规,明确违规使用音响、噪音污染的法律责任及执法主体。同时加强普法宣传,提升参与者与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4.2 优化管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科学配置管理资源,根据公园规模与活动情况确定人员编制,强化噪音监测、沟通协调等专业培训。建立多渠道投诉机制,通过电话、线上平台受理投诉,及时核实处理并反馈结果,定期分析案例优化管理。

4.3 加强沟通协调,平衡各方利益

搭建广场舞团队、居民与管理部门的沟通平台,通过座谈会、听证会促进三方交流。基于各方诉求,合理规划活动区域,协商活动时段与音量标准,制定兼顾多方利益的管理措施。

4.4 推广科技应用,提高管理精度

深化智能管控技术应用,通过智能音响系统远程限制音量与使用时间,利用噪音分贝仪实时监测。结合大数据分析噪音规律,为精准制定管理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提升治理效率。

5、结语

城市公园广场舞噪音治理是复杂系统工程,需兼顾公共空间利用与周边居民安宁。长沙桂花公园通过完善制度、加强宣传、强化监管、多元共治等举措,在治理广场舞噪音方面取得成效,为其他城市公园提供借鉴。未来,应借鉴现有经验,健全法律法规、优化管理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推广科技应用,形成科学有效治理模式,实现广场舞活动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提升公园公共服务质量,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明扬 , 岳伟 , 陈君 , 晏丽 . 广场舞噪音背景下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设计理论研究——以张家界市为例 [J]. 现代园艺 , 2022, 45 (11): 82-84.

[2] 刘碧霞 .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广场舞噪音治理中冲突化解的行动研究[D]. 云南大学 , 2022.

[3] 姜焕志 .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治理研究 [J]. 老字号品牌营销 , 2021, (06): 57-58.

[4] 仇乃民 . 城市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的我国城市广场舞运动发展问题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 , 2016, 35 (10): 853-858.

作者简介:刘树升(1983.09)男,汉族,湖南双峰,本科,工勤技能三级(高级),从事公园管理处安全保卫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