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造价预结算审查下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策略

作者

翁胜

黄石市众兴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湖北黄石市

1、引言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 industry 在推动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统计显示,2022 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 31.2 万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约 26.4%,但随着项目规模扩大、技术复杂性增加,工程造价管理成为影响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造价预结算审查环节,标准不统一、信息化水平低、专业人才少等问题致使成本控制达不到预期,这既影响单个项目效益也限制行业发展,所以探寻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策略,特别是造价预结算审查领域的优化办法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造价预结算审查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

2.1 造价预结算审查的概念和流程

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造价预结算审查处于核心地位,其借助系统化监督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和结算审核来保证项目成本控制科学合理,审查一般包含检查预算编制是否规范、核实材料价格、复核工程量清单以及评估结算文件是否合规等步骤,这几年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建筑业总产值破 30 万亿,可行业利润率一直低,造价管理环节有漏洞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而引入标准化流程和技术手段开展造价预结算审查能有效甄别和修正预算与结算里的偏差,给企业提供精确的成本数据支撑,并且审查流程重视全过程参与,从设计阶段直至竣工验收都得严格把关,防止因信息不对称或者人为失误造成成本浪,这种全流程审查机制既是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优化也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保障。

2.2 预结算审查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里,造价预结算审查有着深远影响,其核心作用是借助精细化管理削减项目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当下,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且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2022 年全国建筑材料价格涨幅超 8%,这就对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明确审查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后,造价预结算审查能大大减少资金因预算编制不准或者结算审核疏忽而流失的问题,并且审查时全面复核工程量清单、材料单价、施工方案,有利于找出潜在成本风险点并及时应对。研究显示,严格实施预结算审查可把项目成本偏差率控制在 5% 以内,而没有审查的项目偏差率常常超 15% ,这既体现审查工作价值,也给建筑企业降本增效带来强大支撑。另外,审查结果数据的积累能给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参考依据,推动行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1]。

2.3 当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造价预结算审查的重要性已被大家广泛认可,但建筑工程成本管理还是面临不少挑战,审查标准不统一这一点很突出,因为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审查方法和评判尺度差别很大,所以审查结果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审查效率被信息化程度不高制约着,统计显示,现在全面实现造价管理系统数字化的建筑企业不到 40% ,多数企业靠传统手工操作,这既加重了工作负担,又易出人为错误。专业人才短缺越来越严重,在新型建筑技术、绿色施工理念快速普及的情况下,具有复合型技能的造价审查人员不够用。

3、基于预结算审查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策略

3.1 完善预结算审查制度

近年来建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到 2022 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已突破 31 万亿元,不过行业利润率一直处在低水平,所以在这个时候造价预结算审查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部分且其制度亟待完善,由于审查标准不一、审查流程不规范影响工程成本管理效果,要应对这种情况就得从顶层设计开始制定全国统一的预结算审查标准体系,把审查内容、程序和责任主体确定下来以防止因地区不同产生执行偏差,并且要加强审查结果和项目决策之间的联动机制让审查结论成为合同签订、资金拨付等环节的重要依据,完善制度框架后能减少人为干预和违规行为从而提高审查工作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另外参考国际先进经验并引入第三方审核机制会使审查更客观公正进而给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提供更扎实的制度保障。

3.2 优化成本控制流程

传统上建筑行业成本控制流程常常存在信息孤岛、数据滞后等状况从而使预结算审查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面对这种情形得系统性地优化现有流程才可达成精细化管理目标,首先项目初期要建立起成本预算和目标成本动态关联的机制以使预算编制符合实际施工需求,其次推行模块化管理模式把成本控制拆解到各施工阶段和关键节点并且定期评估来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另外要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打破财务、工程、采购等部门壁垒构建一体化成本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是优化流程关键是提升审查效率不能让冗长的审批环节耽误项目进度,以上这些措施既能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又能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3.3 加强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相关统计显示2021 年中国建筑业信息化投入在总产值中的占比不到 1% 且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甚远,造价预结算审查领域的信息化管理应用还很初级导致成本管理效能难以提升,所以需要加快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且整合预算编制、施工过程监控、结算审核等功能模块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达成数据实时共享和智能分析的目标,并且要大力推广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用算法模型深入挖掘历史数据给预结算审查提供科学依据,另外还得重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防止敏感数据泄露或者被恶意篡改,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审查工作的精准度和透明度能大大提高并且推动建筑行业朝着高效、智能发展。

4、结论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 industry,这几年在国内生产总值里的占比一直处在较高水平,并且近五年的数据表明其每年的增长率都在6%-8% 之间,不过成本管理问题依然是限制行业发展质量的主要瓶颈之一。造价预结算审查时,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策略不但能有效控制项目支出,而且可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查存在的像标准不统一、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够、专业人才缺乏之类的问题并提出好多优化措施,例如完善审查制度、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全过程管控、创新第三方审核机制等,实践显示实行这些策略后审查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不少,能给建筑企业优化成本管理带来很大帮助。现在信息化技术发展很快,要是把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引进来,不但审查精度会提升,审查周期也能大大缩短,这一研究成果用来指导建筑企业改进成本管理实践很要紧,也为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崇秀 ;. 全过程工程造价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J]. 四川建材 ,2025(01):220-222.

[2]董杰 ;. 工业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在施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国招标 ,2025(01):200-202.

[3]张贯华 ;. 住宅建筑造价工程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研究 [J]. 居舍 ,2025(01):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