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以读促写,优化英语写作教学
何五基
美姑县大桥初级中学 四川 616450
在英语教学实践当中,写作这一环节常常是学生感觉最为困难的部分,主要呈现出表达贫乏、句式单调、逻辑混乱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缺乏有效的语言输入与积累。所以,探索把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英语写作教学效果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一、精读范文模仿写作, 建立写作表达基模
精读范文模仿写作作为一种切实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助力学生深度理解文章的组织架构与语言特色,而且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 [1]。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范文,对其内在逻辑与表达技巧加以分析,这里面涵盖段落布局、主题句运用、过渡词选择等关键要素。经由反复诵读与品味范文,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习得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在模仿写作阶段,学生可以先从替换关键词着手,维持原文结构不变,接着逐步过渡到更具创造性的仿写练习。这种从简单到困难的递进式训练,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框架之下尝试新的表达,既保障了写作的准确性,又培养了创新能力。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4 My FavouriteSubject》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里描述喜欢数学的段落,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事例(如解决数学题带来的成就感)以及个人感受的描述,来呈现对这门学科的喜爱之情。紧接着,指导学生运用相似的结构,去描写自己最喜欢的学科,不过要求他们替换具体内容,比如把“数学题”换成“科学实验”或者“英语对话”,把“计算的乐趣”替换为“探索的兴奋”或者“交流的快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及时给出反馈,帮助学生在维持文章连贯性的同时,逐步发展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二、从阅读中提炼写作素材, 扩充知识储备
从阅读提炼写作素材的核心在于对学生系统知识积累机制的帮助。在日常阅读过程里,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多种方式,对有价值写作素材予以提取与储存:其一为个性化写作素材库的建立,把阅读碰到的优美句子、地道表达及精彩段落及时记录;其二是常用词汇与固定搭配按主题的分类整理,对描写人物、景物、事件地道表达方式的积累加以注重;其三为文章精妙结构与写作技巧的总结,涵盖开头结尾写法、过渡段落设计以及论证方法运用。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1 Animal friends》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重点对描写动物特征与习性的词句予以关注,如 "leap from branch to branch" 对猴子动作的描写,"thick fur" 对动物外表特征的描写,并创建 " 动物描写 " 专题词库。基于此,让学生对其他描写动物的英语文章拓展阅读,搜集更多相关表达,诸如动物叫声(bark, roar, chirp)、动作(gallop, crawl, hover)和性格特点(fierce, gentle, timid)。在写作练习时,学生便能从自身素材库调取这些表达,使写作内容得以丰富,语言准确性得以提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地道的英语表达,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英语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读写结合互动训练, 强化输入输出转化
读写结合互动训练作为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借多元化任务设计,将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激活,推动其在阅读和写作间有机联系的建立 [2]。教师可设计读后续写、读后改写、读后仿写等多样训练形式,让学生在理解原文基础上开展再创作。这种训练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与写作手法的深入理解,还能引导他们把阅读获取的语言素材转化为自身表达工具。在训练过程中,学生既要留意文章整体结构与语言特色,又要学会所学词汇和句型的灵活运用,使语言输出能力逐步得以提升。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6 Plan forYourself》教学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 " 制定计划 " 的段落,理解文章怎样借具体事例展开论述。接着,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着手,运用课文学到的 plan, schedule, arrange 等词汇与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自身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的短文。在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对原文写作框架加以借鉴,但用自己语言重新组织内容。教师还能设计小组互评环节,让学生相互对文章中课文所学表达方式是否恰当运用进行点评,并给出修改建议。
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提升写作教学效果提供了新思路。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通过多样化的读写互动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英语学习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冷明丽 . 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分析 [J]. 学周刊 ,2025,(26):52-54.
[2] 赵巧红 . 以读促写,读写融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J]. 中学生英语 ,2025,(28):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