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消防设施的物业工程维护与检测机制构建

作者

顾峻弛

淄博高新区火炬园区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引言

随着高层及综合体建筑规模扩大,传统消防维保模式已难以满足复杂场景需求。消防设施维护检测机制的创新构建,需要突破碎片化管理桎梏,整合关键环节。通过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与责任追溯体系,不仅能提升设施完好率,更可形成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为智慧消防建设提供实践范本。

1 建筑消防设施物业工程维护与检测机制构建的原则

建筑消防设施物业工程维护与检测机制的构建应当遵循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的基本原则,建立 " 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 " 的管理体系。在机制设计上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同时兼顾经济性和可操作性。要以国家消防技术标准为基准,结合建筑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差异化的维护检测方案。建立责任明确的组织架构,实行 " 谁主管、谁负责 " 的岗位责任制,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采用智能化管理手段,实现设施状态实时监控和异常预警,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维护周期和检测频次。要注重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建立完整的设施运行维护记录,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消防设施完好率纳入绩效考核指标,通过定期评估持续改进工作机制。最终形成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的消防设施维护检测体系,确保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制的关键要素研究

2.1 检测的标准与规范

检测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确保检测质量的基础,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包括《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强制性标准,同时结合地方消防部门的具体要求制定实施细则。检测项目要覆盖消防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所有关键设施,检测内容应包含外观检查、功能测试、联动试验等多个维度。检测周期要依据设施重要性和使用频率合理确定,对重点部位适当增加检测频次。检测流程要标准化,从准备工作、现场检测到报告编制都要有明确的操作指引,确保检测过程的可追溯性。

2.2 检测人员的资质与能力要求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检测工作的质量,必须具备消防设施操作员或消防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认证,熟悉各类消防设施的工作原理和维护要点。除专业技术能力外,还需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和安全观念,能够严格执行检测标准和操作规程。检测团队要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既有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也要培养年轻后备力量,通过 " 师带徒 " 等方式实现经验传承。要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和实操考核,确保检测人员掌握最新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方法。建立检测人员能力评价体系,将检测质量、工作效率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激励检测人员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同时要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使检测人员既能够独立完成专项检测,又能配合完成大型综合检测任务。

2.3 检测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专业检测设备是开展检测工作的物质基础,需要根据检测项目配置相应的仪器工具,如红外热像仪、超声波检测仪、压力测试仪等先进设备,满足不同系统的检测需求。设备管理要建立完善的台账制度,详细记录设备的购置时间、使用状态、维护记录等信息。要制定设备使用操作规程,明确各类设备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或检测数据失真。建立设备定期校验制度,委托专业机构对关键检测设备进行计量检定,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设备维护保养要制度化,每次使用前后都要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维修。要注重设备的更新换代,及时淘汰技术落后的老旧设备,引进智能化检测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3 建筑消防设施物业工程维护与检测机制的优化策略

3.1 完善维护管理制度

维护管理制度的完善要从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监督机制等多个维度入手,建立层级分明的管理责任体系,明确项目负责人、技术主管和操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将日常巡检、定期保养、专项维修等工作标准化、程序化,形成可操作的工作指引。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设施台账、维护记录、故障处理的电子化管理。建立质量监督机制,通过现场抽查、视频监控等方式确保维护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制定不同等级故障的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流程和责任人。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设施完好率、故障修复及时率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调动维护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要注重与消防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获取政策法规更新信息,确保维护管理制度符合最新要求。

3.2 改进检测技术手段

检测技术手段的改进要顺应智能化发展趋势,逐步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数字化技术。推广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电气线路隐患,使用超声波检测仪发现管道泄漏等隐蔽缺陷,借助无人机技术检查高位消防设施的状态。开发智能检测平台,集成各类检测设备的数据采集功能,实现检测数据的自动记录和分析。探索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测技术,对关键设施参数进行实时监控,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建立消防设施数字孪生模型,通过仿真模拟预测系统运行状况,为检测重点的确定提供依据。注重检测数据的深度挖掘,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发现隐患发生的规律性特征,优化检测策略。同时要保留必要的传统检测手段,确保在特殊情况下仍能完成检测任务。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应用,实现从人工检测向智能检测的转型升级,大幅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3.3 加强人员培训与团队建设

人员培训要以提升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为核心目标,建立系统化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岗位制定差异化的培训方案,对管理人员侧重法规标准和管理技能的培训,对技术人员强化实操能力和新技术应用的培养。培训形式要多样化,既有理论授课,又有现场实操,还可以组织案例分析和应急演练。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将培训效果与岗位晋升挂钩,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团队建设要注重专业结构和年龄梯队的优化,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打造高素质的消防设施维护检测团队。建立技术交流机制,定期组织内部经验分享和外部技术交流,促进团队成员共同提高。完善激励机制,设立技术能手、安全标兵等荣誉称号,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结束语

构建科学的消防设施维护检测机制是物业工程管理的核心要务。通过技术赋能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可实现设施状态可知、风险可控、责任可溯的精细化管理目标。未来随着 AI 算法与边缘计算技术的渗透,消防系统将呈现更智能的自我诊断与预警能力,物业方需持续优化机制适配性,最终构筑起牢不可破的建筑消防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 耿磊 .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探究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5,(15):77-79.

[2] 刘学威 . 建筑消防设施设备监督检查要点分析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5,(15):183-185.

[3] 汪林松 .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5,24(12):236-238.

[4] 邱郡 .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问题及对策研究 [J]. 现代工程科技 ,2024,3(24):78-81.

[5] 中国物协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 , 山东房地产教育培训中心 . 物业设施设备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 [A]2020 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C].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 ,20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