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安全与质量控制监理体系构建

作者

郑徐刚

610111198502084019 天津市 31000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事业飞速发展,高铁隧道工程数量不断增加,且逐渐向复杂地质条件区域延伸,施工难度与安全风险显著提升。高铁隧道施工环境封闭、作业空间有限,易受地质灾害、施工技术等因素影响,安全事故与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较高。监理体系作为施工安全与质量的“把关者”,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监理工作的有效性。然而,当前部分高铁隧道施工监理工作中,仍存在监理职责不清晰、管控手段单一、人员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复杂隧道工程的安全与质量控制需求。因此,深入研究高铁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监理体系的构建,解决现存痛点,对保障高铁隧道施工安全、提升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高铁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监理体系的重要性

(一)保障高铁运营安全

高铁隧道作为高铁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安全与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高铁运营的安全。构建完善的监理体系,能够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管控,及时发现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与质量缺陷,如隧道支护结构强度不足、围岩变形超标、防水工程渗漏等问题,并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从源头杜绝因施工问题导致的运营安全风险。同时,监理体系可规范施工流程,确保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标准与规范执行,保障隧道工程结构稳定,为高铁长期安全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高铁隧道施工周期长、投资规模大,若因安全事故或质量问题导致返工、停工,将产生巨额额外成本。监理体系通过对施工安全与质量的精准管控,可减少安全事故与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避免因事故处理、工程修复带来的成本增加;同时,监理体系能对施工进度进行协同管控,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避免因工期延误导致的人工、设备租赁等成本超支。此外,监理体系可规范材料与设备使用,防止浪费,进一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实现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构建科学的高铁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监理体系,能够为行业提供标准化的监理工作范式,推动高铁隧道施工监理工作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监理体系明确的监理职责、流程与标准,可引导监理单位与监理人员规范开展工作,提升行业整体监理水平;同时,体系构建过程中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融入,如信息化监测技术、风险评估模型等,可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促进高铁隧道施工领域的技术升级与管理优化,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二、高铁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监理现存问题

(一)监理职责划分不清晰

当前部分高铁隧道施工监理工作中,监理职责划分模糊,存在“多头管理”或“责任真空”现象。一方面,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之间的职责边界不明确,部分工作存在重复监管或监管缺失,如施工方案审查既涉及监理单位,也涉及建设单位,易出现责任推诿;另一方面,监理团队内部各岗位职责划分不细致,如安全监理与质量监理的工作内容交叉重叠,缺乏明确的分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且出现问题时难以精准追责,影响监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管控手段与技术滞后

高铁隧道施工环境复杂,对监理管控手段与技术的要求较高,但当前部分监理工作仍依赖传统的人工巡检与纸质记录方式,管控手段滞后。传统方式难以实现对隧道施工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如对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应力等关键指标的监测精度与时效性不足,无法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同时,缺乏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如 BIM 技术、物联网监测系统等未充分融入监理工作,难以对施工数据进行高效整合与分析,导致监理决策缺乏科学依据,管控效果不佳。

(三)监理人员能力不足

监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责任意识是保障监理工作质量的关键,但当前部分高铁隧道监理人员存在能力短板。一方面,部分监理人员缺乏高铁隧道施工的专业知识,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安全风险点认识不足,难以精准识别施工中的安全与质量问题;另一方面,部分监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存在“走过场”式监理现象,对施工中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未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导致安全隐患与质量缺陷未能及时整改,埋下工程风险。

三、高铁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监理体系构建策略

(一)明确监理职责与流程

构建监理体系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监理职责与流程,形成“权责清晰、流程规范”的工作机制。一方面,划分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职责边界,通过合同约定明确各方在施工安全、质量管控、进度管理等方面的责任,避免职责交叉与推诿;另一方面,细化监理团队内部岗位分工,设置安全监理、质量监理、进度监理等专项岗位,明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权限与考核标准,如安全监理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监督,质量监理负责工序验收与质量检测,确保各岗位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同时,制定标准化的监理工作流程,从施工方案审查、现场巡检、数据监测到问题整改,明确各环节的工作要求与时间节点,保障监理工作有序推进。

(二)融入先进管控技术与手段

推动先进技术与手段在监理体系中的应用,提升监理管控的精准度与时效性。在安全管控方面,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部署传感器实时监测隧道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应力、洞内空气质量等关键指标,数据实时上传至监理信息化平台,实现风险动态预警;在质量管控方面,利用 BIM 技术构建隧道三维模型,对施工工序进行模拟与可视化监理,及时发现设计与施工的冲突,同时通过无人机巡检、无损检测技术等,提升质量检测的精度与效率。此外,搭建监理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施工数据、监测数据与监理记录,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生成监理报表与风险评估报告,为监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持,实现监理工作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三)强化监理人员能力建设

加强监理人员能力培养,打造专业素质高、责任意识强的监理团队,为监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人才保障。一方面,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内容涵盖高铁隧道施工技术、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化技术应用等,邀请行业专家授课,结合案例讲解提升监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实操能力;另一方面,建立监理人员考核与激励机制,定期对监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专业能力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挂钩,同时设立奖励制度,对工作表现优秀、及时发现重大风险的监理人员给予表彰,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意识。此外,引入高水平专业人才,优化监理团队结构,提升团队整体专业水平,确保监理体系高效运行。

结束语

高铁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监理体系的构建,是保障高铁工程建设质量、推动行业规范发展的关键举措。当前监理工作中存在的职责不清、技术滞后、人员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监理作用的充分发挥。通过明确监理职责与流程、融入先进管控技术、强化人员能力建设等策略,可构建科学完善的监理体系,提升高铁隧道施工监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振, 李小伟, 杨晓亮, 田文昊, 张臣. 高铁隧道施工中岩溶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 2025, (14): 102-104.

[2] 贾春宇. 高铁隧道在软弱围岩地质施工安全风险管控[J]. 建筑机械,2025, (07): 323-327+10.

[3] 缪庆杰 , 丁祖德 , 郭永发 , 丁文云 . 下穿机场高铁隧道施工变形特征及参数优化分析 [J]. 材料导报 , 2025, 39 (S1): 29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