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襄阳农耕文化的幼儿食育课程资源开发
宋亚娟
湖北省襄阳市粮食幼儿园 441000
摘要:本文聚焦襄阳农耕文化与幼儿食育的融合,以 “襄阳大米” 种植体验为切入点,探讨幼儿食育课程资源开发。通过分析襄阳独特农耕文化与幼儿食育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设定涵盖知识、技能、情感的课程目标,设计包含认知、种植体验、美食制作与礼仪学习的课程内容。旨在让幼儿在体验中了解农耕文化与饮食联系,树立正确饮食观念,培养健康饮食习惯,为幼儿食育课程开发提供地方特色化实践路径。
关键词:襄阳农耕文化;幼儿食育;襄阳大米;种植体验
引言:襄阳作为 “鱼米之乡”,拥有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传统农耕习俗。然而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幼儿对食物来源、农耕文化的认知逐渐模糊,将襄阳本土农耕文化融入幼儿食育课程,开发以 “襄阳大米” 种植体验为特色的课程资源,不仅能让幼儿了解本土饮食文化,还能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一、襄阳农耕文化以及幼儿食育对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襄阳处于江汉平原的西北部拥有着非常独特的自然条件,其中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壤以及适宜的气候,非常适宜适合农业的生产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襄阳地区的传统农耕习俗也非常丰富,这些习俗不仅是农民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也承载着襄阳人民对土地的敬畏,以及对丰收的期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和习惯的养成期,食欲在这时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影响重大,因此通过系统的食育课程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幼儿养成规律的进餐时间和良好的进餐礼仪意义重大。实育的教育目标涵盖知识、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掌握必要的饮食知识,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情感态度。在知识目标方面幼儿能够了解食物的来源,知道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是从农田、牧业、渔场等生产出来的,例如可以通过襄阳大米种植体验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水稻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情感态度目标方面要让幼儿学会去珍惜食物认识食物的来之不易。例如在襄阳大米种植体验的过程中幼儿能够体验到种植的艰辛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粮食的珍贵,养成良好的不浪费食物的习惯。
二、襄阳大米种植体验的食育课程资源开发
(一)课程目标设定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
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核心,襄阳大米种植体验的食育课程要引导幼儿在参与过程中了解农耕文化与饮食的紧密联系,从而实现幼儿食欲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多重收获。知识目标方面可以让幼儿了解襄阳大米的生长周期,让幼儿亲自参与襄阳大米的种植过程,了解襄阳大米种植的各个阶段;通过观察,让幼儿认识水稻生长过程中形态的变化,让幼儿了解襄阳大米的营养价值,例如大米中富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等营养成分,以及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让幼儿知道大米在日常生活中的食用方式,如煮饭、煮粥、制作米糕等等。从技能目标方面来说可以在幼儿种植体验的过程中让他们使用简单的农具,如小铲子、小水桶进行播种、施肥等等基本操作,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引导幼儿用绘画或者拍照等方式记录襄阳大米的生长过程,以此让幼儿更加清晰地了解水稻的生长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情感目标方面来说通过参与襄阳大米的种植体验活动激发幼儿对农耕文化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农民辛勤劳作和智慧,在种植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与农民交流,听他们讲述在种植过程中的经验或者是故事,以此让他们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增强幼儿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意识,让他们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二)课程内容设计了解饮食文化和礼仪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幼儿展示襄阳大米的高清图片或者是宣传视频,也可以直接向幼儿展示想要襄阳的实物,让幼儿对襄阳大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还可以现场煮一锅襄阳大米饭让幼儿亲自品尝,感受襄阳大米的口感。然后向幼儿介绍襄阳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对大米品质的影响,还有襄阳地区的种植历史和传统的种植技艺等等。接着可以利用图片、动画或者是故事等等向幼儿讲述襄阳大米从选种、育秧、田间管理、到收割的全过程,向幼儿展示农民伯伯插秧的场景、图片或者视频,讲解插秧的方法和技巧;介绍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各项工作;讲解不同阶段对肥料的需求;展示病除害、病虫害图片以及通过各种方法进行防治的过程;最后展示收割机收割水稻的场景,以此让幼儿对襄阳大米的种植体验活动充满期待。在种植体验活动中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小铲子、水稻种子以及小水桶等等,教师可以先做示范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引导幼儿在插秧时注意秧苗的间距等等,在种植完成后要鼓励幼儿定期的去观察自己种植的水稻的生长情况,可以用绘画或者是简单的文字来记录,例如“今天我的水稻又长出了两条两片小小的叶子。我的水稻今天又长高了,叶子变得更加绿了。”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责任感。最后,可以邀请厨师或者是家长来到幼儿园,为幼儿园为幼儿现场展示大米的各种烹饪方法或者是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大米美食。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注意卫生勤洗手、使用干净的餐具等等,并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尝试用不同的食材进行搭配制作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美食。在幼儿品尝自己制作的大米美食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了解饮食文化以及餐桌上的礼仪,可以向他们介绍不同地区的大米饮食文化,例如日本的寿司、韩国的石锅拌饭等等,让幼儿了解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可以向幼儿讲解餐桌上的基本礼仪,例如吃饭前要洗手、坐姿要端正、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可以挑食浪费食物、不可以大声喧哗等等,另外,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素养以及和餐桌礼仪习惯。
结语:本研究基于襄阳农耕文化,以 “襄阳大米” 种植体验为载体,对幼儿食育课程资源进行了系统开发。通过设定明确的课程目标、丰富的课程内容,将农耕文化与食育有机结合,为幼儿提供了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实践证明,该课程资源能有效帮助幼儿了解食物来源,感受农耕文化魅力,培养健康的饮食观念和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微微.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07):93-95.
[2]周庭.亲子食育活动,培养孩子好品质[J].妈妈宝宝,2025,(03):136.
[3]张爱芹.幼儿园食育课程的价值及实践探索[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5,(0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