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践路径与政策建议
苏颖
广西百色那坡县城厢镇那桑村完小 广西那坡 533900
摘要: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关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本文深入探讨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师资队伍结构失衡、培训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从构建多元化专业发展路径、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实践路径与政策建议,旨在通过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动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路径;政策建议
引言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农村儿童奠定学习基础的重任。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然而,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距,制约了农村教育发展。
一、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保障农村儿童受教育质量的关键
农村小学教师是农村儿童接受教育的直接引导者,其教学能力直接决定学生获取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良好教学技能的教师,能够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语文教学中,优秀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反之,教学能力不足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影响其未来学业发展。因此,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是保障农村儿童享有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举措。
1.2 推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动力
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推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当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农村学校能够提供与城市学校相近质量的教育,吸引更多农村学生就近入学,减少因追求优质教育资源而产生的 “择校热” 和学生流失现象。同时,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还能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在师资、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均衡,为农村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1.3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而农村小学教育是培养乡村人才的起点。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能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为乡村人才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具备较强教学能力的教师能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与潜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从长远来看,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有利于为乡村培养更多本土人才,吸引人才回流,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现存问题分析
2.1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与专业素养不足
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失衡等问题。部分农村地区教师年龄偏大,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接受能力较弱,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同时,学科教师配备不均衡,语文、数学等主科教师相对充足,而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专业教师短缺,许多课程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此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机会有限,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导致教师专业知识更新缓慢,教育教学理念滞后,难以将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教学能力培训体系不完善与实践脱节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与农村教学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有效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培训方式单一,以集中讲座、短期培训为主,缺乏持续的跟踪指导和实践锻炼机会,教师难以将培训所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此外,培训资源分配不均,农村教师获得高质量培训的机会较少,且培训经费不足,限制了培训活动的开展和培训质量的提升。这种不完善的培训体系难以满足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需求,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高。
2.3 激励机制缺乏与职业发展空间受限
农村小学教师激励机制不健全,薪酬待遇较低,工作环境艰苦,职业吸引力不足。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在工资福利、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存在差距,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农村教师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晋升渠道狭窄,缺乏有效的专业发展指导和支持,难以获得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此外,农村学校地理位置偏远,教学资源匮乏,教师缺乏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进一步限制了其职业发展。这种状况使得农村小学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影响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践路径与政策建议
3.1 构建多元化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路径
建立多元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评课等,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相互学习。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优质课程资源、教学案例和专家讲座,方便教师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鼓励教师参与校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跟岗学习、联合教研等方式,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和管理模式。同时,设立教师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培训进修和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2 完善教学能力提升的支持性政策体系
提高农村教师薪酬待遇,设立农村教师专项补贴,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强职业吸引力。优化职称评定政策,对农村教师在职称评定中给予适当倾斜,放宽评审条件,增加农村教师职称晋升名额。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注重对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此外,加强教师培训政策保障,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规划,确保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
3.3 强化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机制建设
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形成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合力。加强高校与农村学校的合作,建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农村教师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推动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开展教师交流、资源共享等活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吸引企业、公益组织等为农村学校捐赠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开展教师培训和支教活动。同时,建立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优质课程资源、教学案例、教研成果等的共建共享,促进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共同提升,构建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结论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构建多元化实践路径、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资源整合等多方面举措协同推进。只有不断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才能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农村儿童的成长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教育保障。未来,还需持续关注农村小学教师发展需求,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农村小学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雨荣.农村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J/OL].教学与管理,1-5[2025-05-12].
[2]郑有珠.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38(12):85-89.
[3]程子豪.教师知识视域下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体育教学能力提升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2):94-95+129.
注:此文为 2024年那坡县教科研课题《农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编号为202403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