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开放式课堂构建探究
许顺莉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民族中学 云南陇川 678700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探讨了如何构建开放式课堂,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分析开放式课堂的内涵与特征,结合“双减”政策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提出了具体的构建策略,包括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拓展学习空间等。研究认为,开放式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开放式课堂
引言:“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同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满足“双减”背景下对高效课堂的要求。开放式课堂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研究如何构建开放式课堂,对于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放式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一)开放式课堂的定义
开放式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限制的教学模式。它强调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这种课堂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能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开放式课堂的开放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空间和教学评价等。它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发展。
(二)开放式课堂的特征
开放式课堂在多个维度呈现出鲜明特征。教学氛围开放包容,课堂内不存在绝对权威,师生、生生之间保持平等对话。学生能够在无压力的环境下自由表达观点、提出疑问,充分激发思维活跃度。
教学内容丰富多元且具备弹性。它突破教材束缚,融入数学史知识、跨学科内容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同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兴趣动态调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综合运用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模式,引导学生围绕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在模拟情境中学习知识,在交流协作中提升能力。
教学评价体系全面综合,摒弃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还着重考量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等方面,通过课堂表现记录、小组互评、实践作业展示等多元化方式,为学生成长提供客观全面的反馈。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开放式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双减”背景下优化教学设计,需紧扣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冗余内容。在教学目标设定上,不仅关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强调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素养的培养。以“二次函数”教学为例,目标可设定为让学生理解函数表达式与图像的关系,并能运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商品销量与利润的变化趋势。
教学内容编排打破教材固有顺序,围绕生活实际重构知识体系。将“统计与概率”章节内容与社会热点结合,以人口普查数据、体育赛事比分统计等为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同时,融入数学史知识,在讲解“勾股定理”时,介绍其古今中外的证明方法,展现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此外,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分层教学内容,为基础薄弱学生提供基础概念强化练习,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拓展探究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创新教学方法是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关键。项目式学习在开放式课堂中具有独特优势,教师可以设计如“校园花坛设计中的数学问题”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成本核算等知识,自主规划花坛形状、尺寸,并计算所需材料费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组建团队、分配任务、制定计划,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测量、讨论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充分锻炼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结论。在“勾股定理”教学中,教师不直接给出定理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通过测量、计算、归纳等活动,自主探究勾股定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深入理解定理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此外,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字化教学,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图形变化,通过在线平台进行数学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师生互动是构建开放式课堂的重要纽带。教师需转变角色,从知识权威转变为学习伙伴,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话语权。课堂讨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即使观点错误也耐心引导,如在“几何证明题”讨论中,对学生独特但不完善的证明方法,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完善逻辑链条。
提问是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问题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在“分式方程”教学中,提出“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分式方程解决”,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设置“若分式方程无解,可能存在哪些情况”等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同时,建立平等的师生对话机制,学生可随时向教师提出疑问或分享想法,教师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四)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
拓展学习空间与丰富学习资源为开放式课堂注入活力。打破教室空间限制,将数学学习延伸至校园、社区等场景。组织学生在校园测量旗杆高度、计算操场面积,运用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走进社区开展市场调查,分析商品价格波动与函数关系。同时,利用网络平台搭建线上学习空间,学生通过慕课学习数学拓展知识,在论坛与同学交流解题心得,实现跨地域学习。
学习资源的丰富性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除教材外,教师推荐优质数学科普读物,如《数学女孩》,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引入数学游戏资源,如数独、七巧板,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制作数学微课、撰写数学学习日志,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可分享的资源。此外,加强与科技馆、博物馆等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参观数学主题展览,参与数学科普活动,拓宽学生数学学习视野,让学生在多元资源中感受数学的无限魅力。
结语:“双减”政策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构建开放式课堂是适应“双减”政策要求、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和拓展学习空间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开放式课堂的构建,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放题的解题技巧[J].文理导航(中旬),2025,(04):58-60.
[2]高长凤.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放式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2022,(15):170-171.
[3]白生新.初中数学开放式课堂的作用及构建路径思考[J].天津教育,2022,(0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