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农村小学美术创意课程实践研究

作者

吴明

大箕铺镇小学 435000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在农村环境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过程。活动起始于实地观察与材料收集,教师带领学生穿梭村庄观察建筑、田野并收集自然与废旧材料,随后进行初步创作激发兴趣;接着围绕农村文化特色主题展开,通过多途径研究主题内涵与收集素材以确定作品形式与创作方案;最后各小组依方案创作,绘画、手工制作、编织等小组分工协作,成员发挥各自优势推进作品创作,充分展现农村美术教学丰富内容与多元形式以及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创意课程

引言

在农村这片广袤且富有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它不仅能让学生深入领略农村的自然风光与传统文化,还能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与兴趣,培养其观察力、创造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以下将详细介绍一系列在农村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流程与内容。

一、实地观察与材料收集活动

在课程刚开始时,教师精心规划村庄漫步路线,带领学生穿梭于村庄的各个角落。在古老建筑区域,教师会引导学生观察建筑的屋顶形状、墙体材质、门窗雕刻等细节,提问学生这些建筑元素所传达出的历史感和风格特点,鼓励学生用素描本快速勾勒出建筑的轮廓,并在旁边写下对建筑年代、用途以及独特美感的初步推测。来到田野边,教师让学生留意不同季节农作物的颜色变化,像春天嫩绿的麦苗、夏天金黄的油菜花、秋天火红的高粱等,教导学生如何用简单的色彩词汇描述这些色彩层次,以及它们与天空、土地背景色的相互映衬关系。同时,学生用相机捕捉田野的全景与局部特写,记录下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各种姿态,如弯腰插秧、挥镰收割等,感受劳动场景中的动态美与力量感。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村庄及周边进行材料收集活动。在树林里,学生寻找形状独特的石头,有的石头表面光滑圆润,有的则棱角分明,讨论这些石头的形状像什么动物或物体;在树林的地面上,收集色彩斑斓的树叶,比较不同树种树叶的大小、形状、纹理和颜色差异,如枫叶的五角形状与银杏叶的扇形对比。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摆放,如按自然材料(树叶、树枝、石头等)和废旧物品(废弃农具、旧陶罐等)分类。然后,开展初步创作活动。在树叶拼贴环节,教师示范如何根据树叶的形状和颜色进行组合创作,比如用椭圆形的绿色树叶拼贴成青蛙的身体,用细长的树叶作为青蛙的四肢,学生们纷纷动手尝试,创作出各种动物和植物图案。在石头搭建活动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石头的稳定性和形状特点搭建出简单的造型,学生们通过尝试,搭建出了小房子、小山丘等造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初步体会到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及创作的无限可能性,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得到激发。

二、主题构思与作品形式确定

教师根据农村文化特色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创作主题,如 “乡村的传统节日”“古老的农耕文化”“农村的传说故事” 等,并向学生详细介绍每个主题的内涵和创作方向。

以 “乡村的传统节日” 主题为例,学生分组后,首先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浏览互联网等方式,了解农村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起源、习俗、庆祝方式等内容。然后,安排学生采访村里的长辈,听他们讲述过去节日里的难忘经历、传统习俗的细节变化以及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例如,在采访关于春节的习俗时,长辈们会提到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守岁等习俗的意义和变迁,学生们认真记录这些珍贵的口述资料。

接着,学生们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村里在传统节日期间的环境布置、人们的服饰穿着、特色食品制作等实际场景。比如在端午节期间,观察村民们如何采摘艾草、包粽子、制作香囊等活动,收集与节日相关的视觉元素,如粽子的形状、颜色,香囊的图案、材质等。在充分研究主题内涵和收集素材的基础上,各小组展开创意构思。例如,以春节为主题创作一幅大型绘画作品,画面中展现一家人围坐吃年夜饭的热闹场景,背景是贴满春联和挂着红灯笼的农舍,通过绘画技巧表现出节日的喜庆氛围;例如,用泥塑制作一组端午节的场景模型,包括赛龙舟的人物、龙舟的造型、河边观看的村民等,用彩色颜料装饰泥塑作品,使场景更加生动逼真;再例如,用剪纸艺术创作一系列传统节日的装饰图案,如春节的福字、十二生肖图案,端午节的龙舟、粽子图案等,用于装饰教室或村庄的文化活动场所。在确定创作方案时,各小组明确作品的表现形式(绘画、手工制作、剪纸等)、所需材料(如绘画颜料、粘土、纸张、剪刀等)以及详细的创作步骤,如绘画作品的构图设计、色彩搭配计划,手工制作的塑形顺序、装饰手法,剪纸作品的图案设计、折叠裁剪流程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参与各小组的讨论,给予引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创作方案,确保创意构思能够顺利转化为实际的创作行动。

三、作品创作与小组合作推进

各小组按照制定的创作方案开始作品创作,在绘画小组中,擅长绘画的学生运用所学的构图原理、色彩搭配和透视规律知识,精心绘制作品的主体画面。例如,在描绘乡村丰收场景的绘画中,擅长绘画风景的学生负责绘制田野、农舍和天空背景,注重表现出田野的广阔和丰收的景象,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描绘出金黄的麦浪、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以及远处山峦的层次感;擅长人物绘画的学生则专注于刻画农民们喜悦的表情和忙碌的身影,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的精准描绘,使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手工制作小组,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承担起材料加工与组装的重要任务。如在制作泥塑农耕场景作品时,他们熟练地将粘土揉、搓、捏、塑成各种形状,将塑造好的农民、耕牛、农具等部件按照设计好的场景布局进行组装,确保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牢固且自然;在编织小组,他们运用编织技巧将麻绳编织成篮子、箩筐等道具,用于装饰场景作品,使作品更加丰富和真实。

思维活跃的学生则在小组中发挥创意策划与整体协调的关键作用。他们可以断提出新的创意和改进建议,如在剪纸作品创作中,根据小组讨论的主题和风格,策划剪纸图案的整体布局和组合方式,决定哪些图案作为主体,哪些作为装饰元素,使剪纸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和谐统一。同时,他们还能负责协调小组内的工作进度,确保每个成员的工作能够有序衔接,及时解决创作过程中出现的意见分歧和技术问题,保证作品创作顺利推进。

结语

通过这一系列的农村美术教学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与技能,深刻体会到农村文化与美术创作的紧密联系。从实地观察到主题构思,再到作品创作与小组合作,每一个环节都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与进步。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素养,更在传承农村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归属感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慧真.闽南文化背景下的小学美术创意课程教学分析[J].家长,2023,(06):132-134.

[2]石大琴.关于小学创意美术融入校本课程的探讨[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与创新网络总结年会论文集(八).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2022:3.

[3]刘杰.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方法研究[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何以为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