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实践

作者

李晓雨

淄博天润供水有限公司 山东 淄博 255400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新挑战和新要求,政工队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政治保障和文化软实力。然而,当前许多企业的政工队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工作方式传统等问题,难以适应员工思想动态变化和信息化传播环境。基于此,本文立足实践需求,探索政工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机制,旨在通过创新组织模式、优化工作方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组织支撑。

1 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联系

1.1 政工队伍的角色与职能定位

企业政工队伍作为党在基层组织的核心力量,承担着政治引领者、思想教育者和文化传播者的重要角色。在政治引领方面,政工队伍需要确保企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好企业发展方向的政治关。作为思想教育者,政工队伍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员工头脑,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文化传播方面,政工队伍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品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1.2 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在于加强意识形态引导,通过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帮助员工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筑牢思想防线,确保企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在价值观塑造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道德观,形成与企业使命相契合的价值追求。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还要注重提升员工凝聚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2 当前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问题分析

当前企业政工队伍建设面临结构性问题,队伍年龄普遍偏大导致梯队建设不均衡,中年以上人员占比较高而年轻干部储备不足,专业背景方面存在政治理论专业人才比例偏低现象,多数人员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训练,能力短板集中表现为新媒体运用能力不足、心理疏导技巧缺乏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储备不够,这些问题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多重挑战,随着社会思想多元化发展,员工价值观念呈现个性化差异化特征,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思想需求。新媒体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网络舆论场的复杂性给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带来新考验。同时,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形式化倾向,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方法手段缺乏创新,导致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难以实现入脑入心的效果。

3 企业政工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路径

3.1 组织机制创新

企业推行党委统筹下的双岗交叉任职机制,要求业务部门管理骨干兼任党支部委员,政工干部参与生产经营例会,通过岗位AB角设置实现党建与业务双向赋能,建立联合KPI考核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纳入部门绩效评估,形成目标同向、责任同担、考核同步的融合管理模式。企业组建由党委办公室牵头,人力资源部、工会、团委及各业务单元共同参与的跨部门协同工作小组,采用矩阵式管理架构,明确各成员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职责界面,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共享平台,通过项目制运作方式推进重点任务,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工作网络,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同部署同落实。

3.2 队伍能力提升策略

企业构建系统化的政工干部培训体系,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课程,与现代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沟通心理学等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培训方式实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线上依托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理论学习,线下通过案例研讨、情景模拟、沙盘推演等互动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能力。同时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将学习成果与干部晋升挂钩,形成闭环管理,全面提升政工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例如,在某企业中,实施青年政工干部"双导师制"培养计划,为每位新入职青年干部配备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各一名。理论导师由党校教授担任,系统讲授党的创新理论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实践导师选派基层党委书记担任,通过带领参与"党建 + 安全生产"专项工作,指导其掌握调查研究、组织协调等实务技能。培养周期内设置"轮岗见习-项目攻坚-独立担纲"三阶段成长路径,配套实施季度考核与动态调整机制,某分公司通过该模式已培养出 10 余名能独当一面的青年政工骨干。

3.3 工作方法创新

企业通过搭建微信企业号如日活用户覆盖率 85% 和短视频平台如平均点击量 5000+ 次/条构建新媒体矩阵,采用H5 交互页面如加载时间 <2s 和直播授课如峰值并发量 1000 人等形式,结合算法推荐如用户画像标签 20+ 维度实现思想政治内容的精准推送,显著提升教育覆盖率和参与度。企业通过组织员工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育,让参训者在革命旧址现场聆听历史讲解,在情景剧演出中体验革命岁月,通过重走长征路等互动项目切身感受革命精神,结合VR技术还原重要历史场景,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多感官参与的体验式学习,有效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帮助员工在身临其境中深化对党的历史和精神的理解认同。企业建立常态化的心理疏导与思想动态预警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筛查潜在风险,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驻场服务,培养政工干部掌握基础心理疏导技巧,同时构建覆盖各部门的信息员网络,及时捕捉员工思想波动苗头,形成分级预警和快速响应流程,将思想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为员工心理健康和企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结束语

总之,通过研究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实践,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包括双岗责任制、青年干部培养、新媒体平台应用等具体措施。实践表明,融合模式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未来,应持续完善政工队伍的职业化发展路径,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管理实践深度结合,为新时代企业党建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田超.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共同发展的策略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24,(32):62-64.

[2] 秦潞斌. 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工会政工工作[J]. 现代企业文化,2024,(32):65-67.

[3] 张泽珏. 企业党建政治思想工作的创新路径[J]. 现代企业文化,2024,(32):74-76.

[4]赵梦晗.新媒体时代文旅企业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路径探析[J].现代企业文化,2024,(30):80-82.

[5] 刘云刚. 企业党建政工工作一体化管理探讨[J]. 现代企业文化,2024,(30):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