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设备润滑脂老化行为及其对润滑性能的影响
刘飞飞
国能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 内蒙古锡林浩特 026000
摘要:矿山设备在高强度、高频次和高污染的复杂工况下运行,对润滑脂的稳定性提出了严苛要求。润滑脂作为关键介质,其老化行为直接影响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本文围绕矿山设备润滑脂的典型服役环境,剖析了影响润滑脂老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氧化反应、稠化剂结构破坏与外界污染物侵入等,并进一步探讨了老化润滑脂在物理化学性质变化下对润滑性能所造成的多维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监测技术、指标评价到工程管理策略的系统性思路,为矿山设备的润滑智能化与可靠性提升提供了参考路径。
关键词:矿山设备;润滑脂老化;润滑性能;监测技术;工程对策
随着矿山开采装备的智能化、重载化持续推进,润滑系统作为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隐性核心”,其运行状况正逐渐受到行业重视。相比液体润滑油,润滑脂因具备不易流失、黏附性强的特点,更适用于设备轴承、齿轮等暴露或非连续润滑部位。然而在高温、高湿、高粉尘等极端矿山环境中,润滑脂极易发生物性退化、结构破坏,继而影响整个设备系统的运行效率与故障率。以往对润滑脂的研究更多集中于配方优化和基础性能评估,较少深入其服役周期内的劣化过程及其引发的连锁工程问题。因此,围绕润滑脂在实际应用中的老化行为展开系统分析,并探索有效的延缓与监测策略,对于提升设备润滑管理水平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矿山设备润滑脂服役环境与老化诱因
矿山作业条件复杂多变,设备常年处于高粉尘、高湿度、高负荷的运行状态,加之启停频繁、运转不规律,使得润滑系统经常承受不稳定冲击和瞬时高温。设备在露天或半封闭环境中工作,外部温度起伏大、雨雪泥水易渗入润滑部位,污染物侵扰频繁,这些都极大削弱了润滑脂的物理稳定性,促使其性能下降、寿命缩短。润滑脂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氧化风险,尤其在高温、空气长期接触下,基础油分子易被激发引发自由基反应链,从而生成酸性物质,导致润滑脂颜色变深、质地变稀,甚至腐蚀金属表面。同时,稠化剂本身结构稳定性有限,长期受热或剪切应力作用下,其网状结构可能断裂,出现油脂分层或流动性失控的现象。再加上润滑脂中本就含有数量有限的抗氧化剂、防腐剂等添加物,这些添加剂在高负荷条件下迅速耗尽,若外部水分、尘土等污染物同步渗入,会加剧润滑脂的劣化过程,使其在短时间内从“保护层”转变为“损耗源”,最终影响设备的润滑稳定性与安全性。
2、润滑脂老化行为对润滑性能的多维影响
2.1 老化润滑脂的物理化学特性演化
润滑脂一旦进入老化阶段,其物理和化学属性往往都会发生显著变化。首先是黏度的下降,这意味着原本可以形成稳定油膜的油脂变得过于稀薄,失去了应有的支撑力。与此同时,滴点的降低也带来隐患——高温下润滑脂更容易软化甚至液化,导致润滑区域无法保持稳定供脂。随着稠化剂结构的破坏,润滑脂中油与稠化剂的结合力减弱,油分离现象变得频繁,不仅影响润滑脂在润滑面上的均匀分布,还可能导致部分部位干摩擦,加剧设备磨损。在长期高温氧化的条件下,润滑脂内部会逐步产生酸性氧化产物,导致酸值持续升高。这些酸性物质不仅对金属表面具有腐蚀性,还可能破坏原有的油膜结构,使润滑脂从性能稳定的保护介质,逐步转变为一种“风险源”。这种物性与化学性质的多重演化,构成了润滑性能下降的根本逻辑起点。
2.2 润滑性能劣化的工程表现
润滑脂的老化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化学过程,而是在实际设备运转中带来一系列可观察、可感知的工程后果。首先表现最明显的是油膜的不连续甚至断裂。油膜一旦失去完整覆盖,摩擦副表面就直接暴露在高负荷和高温的运转环境下,金属与金属之间发生直接接触,摩擦系数骤增,磨损速度加快。长期下去,轴承、齿轮等核心部件的寿命将急剧缩短。其次,润滑脂原有的防锈、防腐功能也会随老化逐渐衰退。特别是在湿度较大的矿山作业环境中,如果润滑脂防护力不足,金属表面极易出现点蚀或锈蚀斑点,进而发展为结构性损伤。此外,润滑脂性能下降还会直接打乱原有的维护节奏,使得润滑周期被迫缩短,设备运行频繁中断,维修成本水涨船高。一旦润滑失效发展为轴承咬死、齿轮断齿等严重机械故障,不仅维修代价高昂,还可能引发生产线停滞,造成系统性损失。由此可见,润滑脂性能的衰退,从根本上动摇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3、润滑脂老化监测与延缓技术策略
3.1 润滑脂老化的监测与评价指标
润滑脂是否已进入老化阶段,不能仅凭颜色和手感判断,需要依靠一系列科学的指标来加以监测与评价。在实验室检测中,酸值是最直观的氧化程度体现,它能反映润滑脂中生成了多少酸性氧化物;而黏度的变化则直接关系到润滑脂在运转部位能否维持油膜的连续性;滴点作为衡量高温稳定性的指标,也往往随着老化而显著下降,预示润滑脂在高温环境下易流失或软化失效。此外,现代红外光谱(FTIR)分析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润滑脂的“指纹识别”,能够在分子层面识别出新旧润滑脂在成分上的差异,帮助工程师更精准地判断其劣化程度。除了实验室手段,如今越来越多的矿山设备已开始部署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布设温度、振动、湿度和润滑状态传感器,实现对润滑脂状态的动态监控。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反映润滑脂本身的变化,还能反映设备整体的润滑健康状态。一旦发现参数偏离正常区间,系统便可发出预警,避免因润滑失效引发机械事故。在此上,一些大型矿山企业还尝试引入寿命预测模型,将采样数据与运行工况结合,建立润滑脂的劣化曲线,从而实现更为精准的剩余寿命估计。这样,设备管理就不再依赖经验,而是逐步向科学、数字化迈进。
3.2 延缓润滑脂老化的工程对策
润滑脂老化虽难以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管理与技术优化,是可以有效延缓其劣化速度的。首先要从源头做起,选用更适合矿山工况的润滑脂配方至关重要。选材方面,推荐使用抗氧化性能强的合成基础油,同时配合多功能添加剂,如抗氧化剂、防锈剂、抗剪切稳定剂等,增强润滑脂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其次是改善润滑系统的密封结构。许多润滑问题不是“油不行”,而是“密封破”。当润滑部位频繁进水进尘、杂质沉积,就会加速油脂氧化与稠化剂崩解。应特别加强密封件材质的选择与结构优化,保持润滑环境的清洁干燥。此外,在润滑维护策略上,也需要实现从“定期更换”向“预测性更换”转变。依赖于前文提到的监测与数据分析系统,企业可以制定更灵活、更科学的更换计划,避免“该换不换”或“未老先换”造成的资源浪费与设备风险。未来,越来越多的智能矿山正在探索AI与IoT融合的润滑管理系统。通过边缘计算、机器学习等手段,让润滑系统像人一样拥有“自我判断力”,不仅能预测老化,还能主动提示维护建议,真正实现润滑管理的智能化、主动化。这种思路也为传统设备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值得行业持续探索与投入。
4、结论
润滑脂虽非设备之“主角”,却在高强度运行与严苛环境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支撑角色。正是这一层看似微小的变化积累,成为影响矿山设备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关键点。从老化机理到润滑退化,从监测指标到工程干预,每一个环节的精细管理,背后都映射着对设备健康状态的精准掌控能力。在智能制造和数字矿山快速演进的今天,润滑系统的管理已不只是技术问题,更逐渐演化为系统工程与数据工程的融合课题。重视润滑脂老化规律的研究,不仅对设备可靠性的坚守,也是向高效、绿色、可持续运维模式的一次有力迈进。这不仅是一种维护手段的更新,更是一种工程理念的升级。
参考文献:
[1]刘天一,王云艺,李迪,等.基于模糊故障树的机床润滑系统可靠性分析[J].智能制造,2025,(02):37-42
[2]徐侠剑,郭杰,赵军.微量润滑技术在矿山设备加工中的应用[J].矿山机械,2023,51(10):77-80
[3]彭旭.浅谈矿山行业球磨设备运行管理及对策[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5):269
[4]秦骥.煤矿机械润滑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企业,2020,(01):34-35
[5]丁志敏.试析矿山机械设备润滑管理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24,(0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