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整本书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赵雅馨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方实验小学017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整本书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兴趣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深入探讨小学整本书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从营造阅读氛围、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以及家校协同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助力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培养素养、享受乐趣,从而推动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小学阅读;整本书阅读;兴趣培养
引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系统性、深度性的阅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拓展知识视野,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然而,当前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兴趣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仅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也制约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因此,深入研究小学整本书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
(一)基于学生兴趣与认知水平选书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阅读兴趣和认知水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低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富有色彩、情节简单且具有趣味性的绘本和故事书,而中高年级学生则对情节复杂、主题丰富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因此,在选择整本书阅读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偏好,以激发其内在的阅读动机。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绘本,其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画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则可推荐《夏洛的网》等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性的温暖与美好。这种基于学生兴趣的选书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阅读的难度感,使学生在愉悦的阅读体验中逐步提升阅读能力。
(二)丰富阅读材料的类型与来源
经典文学作品是小学整本书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过时间的沉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经典作品,以其奇幻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吸引学生,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观念。然而,仅依靠经典文学作品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现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引入同样重要。现代儿童文学作品贴近学生生活,语言风格更加通俗易懂,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等作品,以生动的校园生活和成长故事为背景,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增强阅读的代入感。将经典文学作品与现代儿童文学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既感受经典的魅力,又紧跟时代的步伐。
在小学整本书阅读中,非虚构类读物的引入具有重要意义。与虚构类作品相比,非虚构类读物以真实事件、科学知识和历史文化为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培养科学思维和理性精神。例如,《人类简史》(少儿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展示了人类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探索欲望;《DK博物大百科》则通过精美的图片和详细的解说,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非虚构类读物的引入不仅丰富了阅读材料的类型,还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知识来源,使其在阅读中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升综合素养。
二、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一)开展主题式阅读活动
主题式阅读活动通过围绕特定主题组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在集中阅读中深化对某一领域的理解。主题的确定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课程目标,确保其具有吸引力和教育价值。例如,以“成长与友谊”为主题,选择《夏洛的网》《草房子》等书目,这些作品不仅情节引人入胜,还蕴含着关于成长和友谊的深刻内涵。书目的选择需兼顾经典性与适读性,既要包含经过时间检验的优秀作品,也要考虑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认知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主题式阅读活动的组织需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互动性。活动可采用班级共读、小组研讨、读书笔记分享等形式。例如,在班级共读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梳理书中关键情节和主题思想;小组研讨则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书中人物或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此外,教师可设计读书笔记模板,要求学生记录阅读中的感悟和疑问,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种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二)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是将阅读内容转化为互动体验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文本的选择需具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清晰的情节线索,以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角色。例如,《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情节,人物性格鲜明,场景丰富多样,适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此外,现代儿童文学作品如《窗边的小豆豆》也具有较高的适配性,其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和生动的人物对话能够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产生共鸣。选择合适的文本是角色扮演活动成功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激发其创造力和表现力。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活动的设计需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角色体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活动前,教师应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把握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提供必要的指导,如角色分配、场景布置和表演技巧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台词和动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分享在角色扮演中的收获和感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维能力。
结论
小学整本书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以及家校协同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其阅读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乐趣和意义的阅读世界,从而推动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山.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4,(11):53-55.
[2]朱红燕.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小学阅读教学[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4,(04):47-48.
[3]高晗.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A]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十二)[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