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施路径研究
韦有岭
连云港铭禹水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221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水利工程建设已成为提升水资源管理效率、保障水利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智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施路径,通过分析智慧水利现状,提出一套可行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引言:智慧水利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升级的过程。有助于提升水资源管理效率,增强水利工程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智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其实施路径需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1]。
一、智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一)感知范围不够全面
一方面,部分关键区域的水利设施,如小型水库、山塘等,尚未安装必要的监测设备,导致这些区域的水文、水质、工程安全等关键信息无法被及时捕捉。另一方面,即便已安装监测设备的区域,也存在设备老化、精度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智慧水利对高精度、实时性数据的需求。此外,监测手段的单一化也是导致感知范围不足的原因之一。当前,许多水利监测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物理传感器,而对于遥感、无人机巡检、物联网等新型监测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限制了监测的广度和深度[2]。
(二)网络覆盖面小,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智慧水利的实现离不开信息的互联互通,部分区县级别水利部门尚未接入业务协作平台,导致信息无法有效共享。这不仅影响了智慧水利系统的整体效能,还加剧了信息孤岛现象。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之间的数据壁垒导致信息流通不畅,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管理;信息的碎片化也增加了数据处理的难度和成本,降低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3]。
(三)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
在推进智慧水利时,过于注重硬件设备的投入,而忽视了应用软件的开发与升级。这导致智慧水利系统的应用功能单一、智能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实际管理需求。具体而言,一是界面设计不够人性化,操作复杂,影响了用户体验;二是数据分析算法不够先进,难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三是系统缺乏灵活性,难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和扩展。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智慧水利系统的应用效率,还限制了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推广和应用[4]。
二、智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实施路径
(一)明确建设目标
智慧水利是现代水利建设的一个新方向,以高科技手段有效地管理水资源,有效防治灾害为目标。在水利工程智慧建设管理启动前,要明确其建设目标,这一步对后续工程的推进起着关键作用。建设目标的制定要综合考虑水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分配、高效利用和保护。为我国水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水利工程的防灾减灾能力也是水利工程智慧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实时监测预警体系,对洪涝灾害进行更准确的预报和预防,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明确水利工程建设目标,不仅可以指导水利工程智慧建设的具体实施,还可以为后续评价与完善提供明确的参考依据。因此,在启动智慧水利工程建设前,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建设目标,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感知网络,提升水利设备监测能力
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是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健全传感网络是智慧水利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尚未建成安全监测设施的水利工程,应尽快进行补充,确保关键部位的水文、水质和工程安全性等关键信息能被及时准确获取。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水平,而且为后续的决策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加强水利网络覆盖,实现各级水利部门的全面互联。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利各部门信息共享与协作。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全面、更精确的数据支撑,从而打破信息孤岛,提高信息流转的效率与质量。另外,在提高感知网络质量的同时,也要注意数据的准确、可靠。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数据采集方法,建立严密的数据质量控制系统,保证所采集的数据能真实地反映水利工程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为智慧水利建设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三)加强软件开发与应用,提升智慧水利系统效能
为了提高智慧水利系统的使用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应该开发一套实用的软件,该软件能满足水利部门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与应用的实际需要,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同时,软件还应具备易用、稳定、可扩展的特性,以便于用户使用与维护。其次,加强软硬件的协调配合。对软、硬件接口及通讯协议进行优化,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达到最优性能。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保密,防止数据泄漏、非法访问。
(四)培养专业人才,强化智慧水利技术支撑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施,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加强水利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提高现有水利技术人员的智慧水利技术水平;其中包括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业内专家授课、进行实际项目演练等。通过上述培训,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智慧水利”的核心技术及应用方法,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智慧水利人才,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新思路。同时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计划”,以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有才干的人投身到智慧水利事业中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对培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智慧水利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奖励机制等措施,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促进智慧水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五)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保障智慧水利建设
为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智慧水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证。一方面,政府要明确智慧水利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制定详细的智慧水利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以政策为导向,促进水利部门及有关企业加大研发与应用智慧水利技术的努力。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水利工程智慧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其中包括设立专项资金,给予贷款贴息和其他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智慧水利建设中来。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水利工程智慧化管理的监督与评估,以保证水利工程智慧化管理的质量与效果。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对智慧水利建设全过程实施全程跟踪与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智慧水利建设的顺利开展。
结语:
智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保障水利安全的重要途径。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智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智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于博文.智慧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实施新路径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4,24(07):105-107.
[2]吴兴,李维国.数字孪生黄河水利工程中的大数据应用[C]//河海大学,江苏省水利学会,浙江省水利学会,上海市水利学会.2024(第十二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论文集.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2024:7.
[3]蔡运忠,程扬,梁爱萍,等.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平台研发及应用[J].水利发展研究,2023,23(08):19-23.
[4]张斌.智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施路径研究[J].治淮,2023,(0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