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转型下资产采购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再造

作者

倪梅芳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上海201109

摘要:本文以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资产采购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为研究对象,运用流程再造理论和数字化转型方法,系统探讨了采购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的实施路径。研究通过对采购全链条数据流转、流程监督评价、业务协同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采购管理流程优化的具体措施;并从智能化管理、数据驱动决策、供应链协同等角度,构建了采购管理流程再造的创新模式,以期为企业推进采购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资产采购;管理流程

引言:在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传统的资产采购管理模式面临着信息孤岛、流程割裂、决策滞后等诸多挑战,严重制约了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各公司亟需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采购管理流程,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采购管理新模式,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数字化转型下资产采购管理流程的优化

1.优化采购全链路数据流转与共享机制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构建高效的采购全链路数据流转与共享机制势在必行。首先,要从业务需求梳理着手,优化公司现有的多数据采集系统,并着力打造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和采集模板,实现采购需求、供应商信息、合同履约等关键数据的自动采集与汇总,从而消除信息孤岛,为后续分析决策奠定基础。其次,建立主数据处理系统或数据共享中心至关重要,需要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打通采购、财务、仓储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跨系统完成数据穿透,实现数据的实时流转与共享。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字典和主数据管理体系,不仅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还能促进各业务环节的数据互联互通。与此同时,在数据逐步采集和积累的过程中,要逐步强化数据应用,从取样单点分析到建立数据模型,从单一样本到全面扩散推广,直至建立数据分析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购全过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优化采购策略、控制采购成本提供有力支撑。通过这些举措,最终实现采购数据的全程可视、全链共享、全域协同[1]。

2.完善采购管理流程监督评价体系

数字化时代下,传统的“口碑式”采购监督评价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需求,迫切需要借助数字技术重构监督评价体系。随着采购业务复杂度不断提高,建立更加精准、高效的监督评价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构建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采购计划制定、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等关键环节设置监控点,实时记录和追踪资产采购流程的执行情况,包括到货周期、调试占用时长、技术(性能)指标响应情况、试用体验、验收资料交付齐套性等。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持续关注采购成本、采购周期等硬性指标,也要逐步重视供应商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等软性指标,通过量化评估促进采购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充分发挥智能化监督的作用,设置上下限阈值报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采购流程中的超期等多种异常情况进行自动预警,并建立风险防控预案,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采购风险。最终,通过建立闭环的监督评价机制,不断优化完善采购管理流程,提高采购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3.提升采购业务流程协同运作效能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采购业务流程的协同效率已成为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传统割裂式的采购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迫切需要构建高效协同的采购运作体系。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采购业务流程协同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提升采购业务流程协同运作效能需要从组织和技术两个维度同步发力。就组织层面而言,要打破传统的部门壁垒,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分工与协作界面,促进立项管理、需求确认、资产采购、计量验收、财务、法务、安全生产等相关部门的高效配合。在技术层面上,则需要充分运用工作流引擎、协同办公平台、计划管理等数字化工具,实现采购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流转与智能审批,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要特别重视供应商协同管理平台的建设,打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通道,实现采购计划、订单执行、交付验收等环节的在线协同。此外,还需要注重建立统一的业务标准、数据规范和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推动采购流程的标准化管理。同时,构建实时监控和绩效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协同过程中的问题,持续优化协同效果。针对重点供应商,可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优质供应商目录,深化供应链协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经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最终将形成高效、敏捷的采购业务协同体系,显著提升采购管理的整体效能[2]。

二、数字化转型下资产采购管理流程的再造

1.构建数字化、智能化采购管理业务新模式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采购管理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对高效、精准、敏捷的业务需求,为此,构建数字化、智能化采购管理业务新模式已势在必行。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采购管理转型,关键在于打造智慧化业务平台,通过引入智能合约技术,可实现跨系统采购订单的自动生成、自动推送与管理,大幅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决策引擎,能够在现有资产价格数据库中实现自动筛选匹配供应商、价格测算和风险评估,为采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部署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可实现采购询价、合同审批、付款申请等重复性工作的数据自动抓取、自动化校验处理,实现业务主管从冗长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员用工成本的目标。同时,搭建智能分析平台,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采购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预测潜在风险,从而实现采购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

2.重塑数据驱动决策支持新体系

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核心战略资产,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能力正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采购管理作为公司运营的关键环节,更需要构建以数据为驱动的决策支持体系。重塑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体系,需要着力构建采购大数据平台,依托云计算技术,整合采购需求、市场价格、供应商评价等多源异构数据,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池。运用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技术,对采购趋势进行科学预测,为采购策略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建立动态的采购成本分析模型,实时监控采购成本变化,并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识别成本优化空间。还可以结合知识图谱技术,构建采购知识库,实现采购经验的智能化沉淀与复用,不断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3]。

3.打造精准化供应链协同新平台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在重塑传统供应链格局,由此推动供应链协同从简单的信息共享向精准化、智能化方向演进。企业可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可信的信息共享网络,从而实现采购计划、库存信息等关键数据的实时共享。与此同时,通过依托物联网技术来实现供应链可视化管理,以“身份证”形式赋予资产唯一编码,不仅能够借助扫描枪、传感器、RFID等设备实时采集物流信息,而且能够确保供应链各环节的透明化运作。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智能预警机制不但可以对供应链异常情况进行及时预警和处置,还能有效提升供应链韧性。此外,还要通过构建供应商协同门户,实现采购订单、交付进度、质量反馈等信息的在线协同,更进一步促进供应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资产采购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数据流转、流程监督、业务协同等多个维度同步推进。通过构建数据驱动、智能协同的采购管理新模式,不仅能够提升采购业务效率,还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深化应用,采购管理将向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方向演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企业应当顺应这一趋势,加快推进采购管理数字化转型,构建更具竞争优势的现代化采购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德娟. 高校国有资产采购管理规范化与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4, (22): 114-115.

[2]陆登高. 基于元宇宙技术的国有资产管理效能提升研究 [J]. 财会研究, 2024, (10): 75-80.

[3]殷淑芹.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采购管理的优化研究 [J]. 商业2.0, 2024, (2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