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处理中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程志颖
342501199410283213
摘要:伴随工业的迅猛发展,工业废水排放量剧增,给环境带来严重威胁。环境工程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可有效降低污染物浓度,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本文详细阐述该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旨在提升工业废水处理水平,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业废水处理;环境工程技术;应用;挑战
一、引言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若这些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响人类健康与生态平衡。环境工程技术作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持续发展创新,为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和资源化利用提供有力保障。深入研究其应用与挑战,对提升工业废水处理效率、促进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二、工业废水的特性与危害
工业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以及毒性强的特性,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其成分涵盖重金属、有机物、酸碱物质等多种污染物。由于工业生产的间歇性和周期性,废水的水质和水量随生产过程频繁波动。并且许多工业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有机毒物等难以降解,会在环境中长期积累。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后[1],会降低水体溶解氧含量,致使水生生物缺氧死亡,破坏水生态平衡,还可能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工业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饮用水、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可引发各种疾病,如损害人体神经系统、肾脏等器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三、环境工程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物理、化学与生物处理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物理处理技术里,沉淀法借重力设沉淀池,使悬浮颗粒沉至池底实现固液分离,操作简便、成本低,用于去除大粒径颗粒;过滤法让废水过格栅、滤网等介质截留杂质,如电镀废水处理时去除悬浮物和胶体,为后续工序奠基;气浮法通气体使悬浮颗粒黏附气泡上浮成浮渣被去除,适用于除接近水密度的细小悬浮物和油类。化学处理技术方面,中和法针对酸碱废水,加对应物质调 pH 至中性,解决酸碱污染,广泛用于化工、电镀等行业;化学沉淀法投加药剂使污染物生成难溶沉淀去除,像处理含重金属废水投加硫化物等沉淀剂;氧化还原法利用反应转化有害物质,氧化有化学与电化学氧化法,还原法用于转化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高价态离子。
四、工业废水处理中环境工程技术面临的挑战
(一)处理成本高
工业废水处理中的环境工程技术面临着处理成本高昂的难题,主要体现在技术设备投资大与运行成本高两个关键方面。以高级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环境工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企业购置价格昂贵的设备和仪器,这无疑给资金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前期投资负担,严重制约了这些企业对先进技术的采用[2]。不仅如此,工业废水处理的日常运行成本也不容小觑,处理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药剂与能源。
(二)技术适应性有限
工业废水处理的环境工程技术面临严峻的技术适应性挑战。一方面,工业废水成分极为复杂,不同企业及同一企业的不同工艺所产生的废水,水质差异巨大,涵盖重金属、有机物、酸碱等多种污染物,且水质与水量随生产过程大幅波动。现有技术往往仅对特定类别的污染物处理效果良好,面对复杂多变的废水,单一技术难以满足需求,常需多种技术联用,极大地增加了技术应用的难度与复杂性。另一方面,环境工程领域虽不断涌现新技术,但部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时,与工业废水处理的实际需求脱节。这些新技术在实验室表现优异,可在大规模工程应用中,受废水水质、水量及处理成本等因素限制,难以达到预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阻碍了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高效推广。
(三)监管力度不足
我国工业废水处理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尚不健全,部分标准不够严格,缺乏对新兴污染物的监测与控制指标,致使一些企业处理废水时有机可乘,超标排放现象频发。与此同时,环境监管部门在监管工业废水排放企业时,存在执法力度不足、监测手段落后的问题,难以及时察觉并制止企业偷排、漏排废水的行为,导致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四)专业人才短缺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理论与实践结合,但我国部分高校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缺乏实际工程操作经验,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业废水处理工作。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工作环境相对较差,薪资待遇不高,缺乏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激励机制,导致行业对专业人才吸引力不足,现有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五、应对工业废水处理中环境工程技术挑战的对策
(一)降低处理成本
为降低工业废水处理成本,可从多方面着手。在优化技术工艺上,对现有环境工程技术进行改进,例如在生物处理工艺中,采用高效微生物菌种、优化运行参数,以此提高有机物去除率,减少曝气时间,降低药剂与能源消耗。开展资源回收利用也是关键路径,从工业废水中回收重金属、水资源等有价值物质,实现资源循环,既能降低处理成本,又能创造经济效益。同时,大力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鼓励企业将废水处理业务委托给专业环保公司,借助其专业技术与管理经验,通过规模化运营降低成本、提升处理效果 。
(二)提高技术适应性
针对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多变的特点,加大对环境工程技术的研发投入,开发更高效、适应性强的新技术、新工艺[3]。研发能够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的一体化处理设备,或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废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实时调整处理工艺参数。
(三)加强监管力度
进一步完善工业废水处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提高排放标准的严格性,增加对新兴污染物的监测和控制指标,明确企业的环保责任和违法处罚措施,为环境监管提供有力法律依据。加大对环境监管部门的投入,配备先进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企业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废水排放的实时监控,严厉打击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
(四)培养专业人才
高校应强化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际工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课程设置,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环境工程技术知识。工业废水处理企业要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薪资待遇,为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激励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工业废水处理行业。
六、结论
环境工程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能有效降低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和资源化利用。然而,当前工业废水处理中的环境工程技术面临处理成本高、技术适应性有限、监管力度不足和专业人才短缺等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从降低成本、提高技术适应性、加强监管和培养人才等多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持续推动环境工程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创新发展,为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王佳琪,柳蒙蒙,汪志永,等. 典型工业废水有机污染物特征和分析方法 [J/OL]. 工业水处理, 1-46[2025-03-04].
[2]郭晶晶,徐国. 工业污水处理厂环境管理现状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J]. 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 2025, (02): 106-108.
[3]王森,同少华,高晓军,等. 微电解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进展 [J/OL]. 工业水处理, 1-23[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