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作者

应智昊

浙江展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本文聚焦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深入剖析其中常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编制工作中,存在对施工图纸理解不透彻、对市场价格波动把握不准、编制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深入研读施工图纸、构建市场价格动态监测机制、提升编制人员专业能力等措施,旨在提高造价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引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造价预算编制是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其精准程度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本控制、资源分配以及最终的经济效益。然而,当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编制过程中常出现各类问题,导致预算与实际造价偏差较大,影响项目的顺利推进。深入分析这些常见问题,并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保障项目的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建筑企业合理规划资金,还能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编制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剖析

(一)对施工图纸理解存在偏差

施工图纸是造价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编制人员对施工图纸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和全面。部分编制人员缺乏与设计团队的有效沟通,未能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对图纸中的一些细节标注、特殊工艺要求等把握不准。例如,对于复杂的建筑结构设计,可能因未能理解其受力特点和施工难度,而在预算编制中遗漏相关的施工措施费用。同时,图纸变更时,若未能及时跟进并准确调整预算,也会导致预算与实际情况脱节,影响后续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二)对市场价格波动考虑不足

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在此期间建筑材料、设备租赁以及人工成本等市场价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然而,许多造价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过程中,仅依据当前市场价格或以往经验进行估算,未建立有效的市场价格动态监测机制。当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时,如建筑钢材价格突然上涨,而预算中仍按原低价计算,就会导致预算资金不足,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此外,对于一些新型材料和技术,由于缺乏市场价格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在预算编制中也难以准确计价,增加了项目成本超支的风险。

(三)编制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造价预算编制工作要求编制人员具备扎实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相关政策法规的熟悉程度。但目前部分编制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一些人员只擅长工程量计算,对工程造价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部分人员对新技术、新工艺了解甚少,无法准确对其进行造价估算。此外,部分编制人员缺乏责任心,在编制过程中粗心大意,导致数据计算错误、费用漏项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造价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的关键策略

(一)深入研读施工图纸,加强沟通协作

编制人员要高度重视施工图纸的研读工作,在拿到图纸后,应仔细分析图纸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建筑结构、装饰装修、水电安装等各个专业的设计内容。积极与设计团队进行沟通交流,参加图纸会审,及时解决对图纸理解不清晰的问题。对于复杂的设计方案,要组织内部研讨,确保对设计意图的准确把握。同时,建立图纸变更跟踪机制,一旦图纸发生变更,及时调整造价预算,确保预算与实际施工内容保持一致。通过深入细致的图纸分析和有效的沟通协作,减少因图纸理解偏差导致的预算失误。

(二)构建市场价格动态监测机制

为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对造价预算的影响,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价格动态监测机制。编制人员应定期收集建筑材料、设备租赁、人工等市场价格信息,分析价格走势,预测价格变化趋势。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行业资讯网站以及与供应商建立长期联系等方式,及时获取最新价格数据。同时,在预算编制中引入价格调整系数,根据市场价格波动情况适时对预算进行调整。对于重要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签订采购合同时可约定价格调整条款,以降低价格风险。通过动态监测和合理调整,提高造价预算对市场价格变化的适应性。

(三)提升编制人员专业素养与责任心

加强对造价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课程,涵盖工程造价管理、成本控制、法律法规、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内容,不断更新编制人员的知识结构。鼓励编制人员参加行业资格考试,提升专业水平。同时,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实际项目锻炼,提高编制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对编制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严格考核,将责任心纳入考核指标,对工作认真负责、预算编制准确性高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因责任心不强导致预算失误的人员进行惩罚,从而提高编制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三、优化预算编制流程与管理体系

(一)完善预算编制流程

规范造价预算编制流程,明确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从项目前期的资料收集、现场勘查,到工程量计算、套价、费用汇总等环节,都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在资料收集阶段,确保收集的信息全面、准确,包括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施工条件等。工程量计算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避免重复计算或漏算。套价时,合理选择计价定额和取费标准,确保费用计算的合理性。建立内部审核机制,对编制完成的预算进行多级审核,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二)建立全方位的造价管理体系

构建涵盖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体系,从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到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施工阶段的施工图预算和竣工阶段的竣工结算,实现造价的动态管理。在项目决策阶段,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投资估算,为后续造价控制提供依据。设计阶段,推行限额设计,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控制工程造价。施工阶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对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竣工阶段,认真做好竣工结算审核工作,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通过全方位的造价管理体系,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三)引入先进的造价管理软件与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先进的造价管理软件和技术为造价预算编制提供了有力支持。引入功能强大的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实现工程量计算、套价、费用分析等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利用BIM技术,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可视化模拟和分析,提前发现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工程变更和浪费,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大量的造价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造价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依据,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总结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剖析编制过程中存在的对施工图纸理解偏差、对市场价格波动考虑不足、编制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等常见问题,并采取深入研读施工图纸、构建市场价格动态监测机制、提升编制人员专业素养与责任心、完善预算编制流程、建立全方位的造价管理体系以及引入先进的造价管理软件与技术等一系列针对性解决方案,可以有效提高造价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张华军.建筑工程造价及预算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44):179-180.

[2]胡清春.建筑电气工程造价及预算审核中常见问题与策略[J].居舍,2017,(35):133+194.

[3]姜威,田光.建筑电气工程造价及预算审核中常见问题与策略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6,(06):131.

[4]王志伟.试析建筑工程造价及预算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