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物联网的矿井机电系统能效优化与节能控制策略

作者

杨广

贵州黔西南州 身份证号:522325198505280014

引言:

矿井机电系统作为矿山企业生产运行的重要支撑,其能耗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成本与环境影响。我国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业企业在能源消耗总量中,机电系统能耗占据较高比例,尤其是在通风、排水、提升等关键环节,能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传统机电系统多采用固定频率、恒定负荷运行方式,缺乏对不同工况下能源需求的动态调节,造成大量能源浪费。与此同时,机电设备分布广泛,运行状态复杂,依赖人工巡检与管理,存在数据获取不及时、设备异常响应滞后等问题。物联网技术以其感知全面、数据实时、智能决策的优势,为矿井机电系统能效优化与节能控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一、矿井机电系统能效问题分析与物联网技术优势

矿井机电系统主要包括通风系统、排水系统、提升系统、压风系统及供电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其运行特性呈现出高能耗、高负荷波动性和设备运行周期长等特点。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负荷需求随时间与作业条件变化频繁,若采用传统定值控制模式,易造成过度供能或能量浪费。例如,通风系统常因未能实时监控井下有害气体浓度变化而持续高负荷运行,排水系统亦存在夜间无水时仍长时间空转的问题。传统机电设备依赖人工定期检查和经验判断进行能效管理,缺乏实时数据支持,导致设备故障率高、能源利用率低。物联网技术通过将传感器、无线通信、云平台与智能控制终端有机结合,具备以下优势:首先,能够实现设备状态与能耗信息的全面感知与动态采集;其次,通过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平台,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与智能分析;再次,能够实现远程监控与自动化控制,降低人工成本并提升响应速度;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与预测,实现能效优化决策支持。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为矿井机电系统节能降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基于物联网的矿井机电系统能效优化体系构建

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矿井机电系统能效优化体系,首先需从系统架构、设备选型、通信方式及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系统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与应用层四个部分。感知层通过安装电流、电压、转速、压力、温度、流量等多种类型传感器,实现对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控。传输层则需采用高可靠性、低延迟的无线通信技术,如 5G、Wi-Fi 6 及工业以太网,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与稳定性。平台层通过构建矿井专属云平台或边缘服务器,部署能效管理系统与大数据分析模块,实现对采集数据的集中处理与智能分析。应用层则包括移动端与PC端管理系统,面向矿井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展示、报警推送、能效分析报告及节能控制策略制定等功能。

三、矿井机电系统节能控制策略设计

在实现全面监控的基础上,需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控制策略,以发挥物联网系统的最大效益。矿井机电系统节能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负荷优化调度策略,通过实时监测井下作业负荷需求,结合设备运行状态,动态调整通风、排水、压风等系统的运行参数。例如,通风系统可根据有害气体浓度与人员作业情况,自动调整风机启停与风量大小,避免无效通风造成的能耗浪费。其次是变频调速控制策略,对高能耗设备如水泵、风机采用变频器进行智能调速,实现按需供能,减少能源损失。再次是异常状态响应策略,通过对设备异常行为如电流异常、温度升高等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及时采取停机、检修或降负荷运行措施,防止能耗异常增加及设备损坏。

四、基于数据分析的能效优化模型与实践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矿井机电系统能效水平,基于物联网平台采集的大量运行数据,应构建科学的能效优化模型。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能效指标体系与预测模型。例如,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能耗数据进行训练,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子系统负荷变化趋势,从而提前调整设备运行策略。常用模型包括支持向量回归、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深度强化学习等,能够有效提高预测精度与优化效果。实际应用案例显示,某矿山企业引入基于物联网的机电系统能效优化方案后,整体能耗降低约 12% ,设备利用率提高 15% ,尤其是在通风系统与排水系统方面节能效果尤为显著。

五、矿井机电系统能效优化发展趋势与挑战

尽管基于物联网的矿井机电系统能效优化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首先,系统建设成本较高,尤其是在矿山环境复杂、设备数量庞大的情况下,传感器布设、网络建设与平台搭建需要大量投入。其次,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不容忽视,矿山企业需加强对平台与设备的安全防护,防止因网络攻击或数据泄露带来的风险。再次,技术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企业需投入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维护与管理。此外,不同矿井的机电系统存在设备型号、工艺流程与管理模式差异,标准化与兼容性问题亦需进一步解决。未来,矿井机电系统能效优化技术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更先进的算法实现自适应、自学习的能效管理;二是推动设备智能化升级,使更多传统设备具备物联网接入能力;三是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形成统一的能效评估与控制规范,促进系统兼容与数据互通;四是应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提升数据安全与系统可信度。

结论:

本文围绕矿井机电系统能效管理需求,系统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优势与实现路径,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矿井机电系统能效优化与节能控制策略。通过构建完整的数据采集、传输、分析与控制体系,结合多种节能控制策略与数据分析模型,实现了矿井机电系统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与动态优化调控。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矿井机电系统能耗,提高设备利用率,促进矿山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未来,需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与数据安全性。同时,应加强行业标准制定与技术推广,推动矿井机电系统能效管理模式的普及应用,为矿业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曾飞,张琪,解泽洋,等.基于物联网的大型带式输送机智能监控系统[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02):12-16+2.

[2]曹文龙,基于物联网边缘计算的智慧城市设施设备管理云平台.上海市,上海上实龙创智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9-03-25.

[3]陈晓波.暖通系统的优化控制研究——基于物联网和楼宇自控融合 [J].中国房地产,2020,(33):57-64.DOI:10.13562/j.china.real.estate.2020.3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