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统领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讨
罗志萍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石屯中心小学 353600
摘要: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文章从大概念统领的角度切入,深入探讨了大概念教学的本质特征,系统阐述了大概念统领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策略。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单元为例,从整体分析教材提炼大概念、系统梳理教材明确大结构、合理设计教学促进大发展三个维度,提出了落实大概念统领下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路径,旨在促进学生系统、连贯地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大概念;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知识碎片化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大概念作为凝练学科本质、统领教学内容的核心要素,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大概念的提炼与运用,实现单元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数学认知,是当前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文章立足教学实践,深入探讨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期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能提供有益参考。
一、大概念教学的本质
大概念是学科知识的精炼,用于指代学科内最具概括性、最为本质的教学内容。大概念本质上集中反映学科本质,具体表现为关联性的知识结构、概括性的思想方法、应用性的迁移价值等。大概念作为上位概念,可与学科内不同层级的知识建立内在的逻辑关系,用于统率分散、琐碎的知识点,完善学科知识结构。大概念凝练了不同层级概念的本质思想,概括了学科的核心方法,体现了较高的概括性与严谨性[1]。大概念超越了学科界限,具有跨学科、跨情境、跨时间的特征,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教学课程、单元,在理论知识与应用问题的串通方面具有关键价值,本质上是实用性强的上位概念。
二、大概念统领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一)整体分析教材,提炼大概念
教师应以当前教学单元为中心,整体分析当前学习内容、已经学过的内容和即将学习的内容,抓住不同知识的本质关系抽象大概念。由于小学数学教材各单元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纵向比较与横向关联,教师可以揭示贯穿单元的核心思想方法,为单元整体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学活动的设计奠定基础。提炼大概念的过程也是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编排特点的过程,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思路、完善教学设计。
以“倍数与因数”这一单元为例,该单元大概念凝练了数与数量领域中关于整除、公倍数、公因数等基本概念和方法,体现了较高的概括性。教师应在教学前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和纵向比较。例如,通过分析“找一找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发现这些内容都蕴含着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倍数,再比较大小求最值的思想方法。将这一方法提炼出来作为本单元的大概念,可以引领学生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求解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打破知识的碎片化,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可横向关联其他学科知识,如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类比于语文中词根与单词的关系,利用学生已有的语感经验,帮助他们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加深对大概念的理解。
(二)系统梳理教材,明确大结构
开展大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应以单元主要内容为线索,明确单元整体结构。通过梳理单元内主要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教师可以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搭建单元知识框架。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划分单元教学板块,科学设置教学环节,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设合适的情境与支架。系统梳理教材有利于形成连贯、有序的教学流程,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大概念的统领下整体感知、主动建构数学知识[2]。
比如,教师可将教材内容划分为四个板块:倍数与因数的含义与关系、找因数的方法、求几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求几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每个板块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通过列举法探究12、18的公因数,帮助学生理解因数的含义,再进一步探究它们的公倍数,感知倍数的意义,加深对因数和倍数关系的理解。接着设计练习,让学生运用列举法、短除法等方法,逐步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几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类比因数与公因数的关系,探究几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单元知识,构建起关于倍数与因数的系统认知。
(三)合理设计教学,促进大发展
合理设计教学是落实大概念统领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基于大概念与学生发展需求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兼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3]。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前测活动,诊断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明确教学起点,并细化探究任务。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协作交流中主动建构知识,优选练习作业,帮助学生内化学习成果。基于此教师可以融入游戏、实验、项目等多元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先设计一个与生活情境相关的探究任务,如“妈妈每隔12天做一次大扫除,爸爸每隔18天擦一次窗户,他们下一次在哪一天可以一起做家务呢?”,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找公倍数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列举法、短除法等不同的解题策略,体会因数与倍数的多种应用。接下来,教师可进一步拓展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月有30天,那妈妈和爸爸各自需要做几次家务呢?”通过这一问题,学生不仅能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还能发散思维,用求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之后,教师还可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补充一些有趣的数学史料,如欧几里得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等,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系统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还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深入理解大概念本质的基础上,通过整体分析教材、系统梳理结构、合理设计教学等途径,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与有效实施。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大概念的提炼方法、评价标准以及在不同学段、不同内容领域的实践应用,为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实践智慧。
参考文献:
[1]王锐利,丁锐.为单元整体教学奠基:大概念统领下小学数学教材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4,(09):65-72.
[2]兰发英.大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4,(23):115-118.
[3]缪芳.基于大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1,(08):74-75.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课题编号:FJJKZX23-42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