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智慧:从草药到针灸,如何帮助你恢复健康
李玉娟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010000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非常丰富的中医学理论和疗法,其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作为基础,通过平衡人体气血、阴阳、脏腑,以求“防病延年”,中医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草药疗法和针灸疗法。
1 中医草药的智慧
1.1 草药的辨证施治原理
中药方剂是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结合机体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情、体质、环境等)选用相应药材,而非西医药根据病种所选用的一味或固定类药材,更注重的是“治未病”与“个体化治疗”。中药的每一个药材均存在药性(寒、热、温、凉)、归经(所入的脏腑或经络)、功效(清热解毒、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等)。我国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于草药的应用有着全面深入的分析,其中详细记载了治疗外感病(伤寒)和内科杂病的理论和方法,并且提出了辨证论治的思路,强调辨别不同症状的不同治疗方案,《伤寒杂病论》中的草药方剂截至目前都是大部分中医草药应用的关键基础。例如,《伤寒杂病论》中流传下来的经典方剂如小柴胡汤、桂枝汤等,至今仍然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经过实践论证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1.2 草药的综合调养与预防功能
我国中药讲究是治病养生并重,强调日常养生与疾病预防,强调利用中药协调人体的阴气、阳气、血气,达到延年益寿、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功效。中药不仅可以治疗当前疾病,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如枸杞、灵芝、黄芪等均具有增强机体免疫的能力,延缓机体衰老现象等;枸杞有助于改善视力疲劳等。
1.3 草药的多样性与联合应用
中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讲究多样性和灵活性。中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通常单味药材起不到太大的治疗作用,但中药多味配合却能产生出“1+1>2”的作用,达到共同增强功效的目的。在药材之间相互搭配,通过相互制约或拮抗来增强或者减弱某些药物的毒性与副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比如用中药在治疗感冒时,常应用的“麻黄汤”包含了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等中药材,将不同药材一起运用,能够起到较好的解表散寒、平喘止咳的作用。此外,中药的配伍多样性应用还可以应用到治疗诸多病症的复杂过程,比如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其治疗通常需要很长时间,那么适当选用药材能够起到恢复体魄、减轻病症、远期有效的作用。
2 中医针灸的智慧
2.1 针灸的“气血调节”原理
调节人体的“气血”是针灸理论的基本核心。中医学认为,气是生命的活动源泉,血为生命各组织、器官的基本营养和组成单位,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气滞血瘀,或气血虚弱均会产生疾病。针灸是通过刺激机体体表的特定腧穴和经络,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如针灸“合谷穴”常用于治疗头痛、紧张、神经性疼痛等疾病,合谷穴能调和头部的气血运行,疏通脉络,有效的针灸刺激达到机体“气血调和”,加强血液循环,排除气血不通而导致的不适,治疗疾病和达到养生、强身的目的。
2.2 经络与腧穴的靶向治疗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一套庞大的经络系统,气血靠经络周流全身,才能起到维持脏腑功能和健康的功效,经络上的穴位非常多,每个穴位都有不同的功用,针灸就是通过找到准确的穴位进行刺激,刺激经络特定点,从而实现治病目的。“足三里”常用于胃肠系疾病的治疗,利用刺激“足三里”穴位来增强胃和脾的功能,调理胃肠功能,增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消除胃肠疾患的症状。通过针灸调和经络气血、畅通经络、舒展筋络、调理脏腑功能,从而治疗因内外失调所造成的身体不适。
2.3 针灸的全身调理与个体化治疗
针灸治疗疾病不仅是局部性的治疗,而是重视整体,因人制宜的治疗手段。中医认为,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一个器官的失常会导致其他器官的功能异常,针灸治疗注重对机体的综合治疗,即由整体到整体,恢复人体的整体平衡。例如治疗失眠症、焦虑症、疼痛症状等慢性病时,针灸并不仅拘泥于疾病的部位,而是兼顾到病体全身的各方面情况,调气和血,疏通经脉,以增强自愈功能。同时针灸治疗也非常重视个体差异,针灸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会根据各个患者的不同情况,有所调整,做到因人制宜,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这种对症治疗的办法,正是针灸能够治疗和改善每一个患者最好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效果。因此,针灸能够做到治病同时壮身,从根本上改善患病状态。
3 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中医?
3.1 慢性病与亚健康调理
中医对慢性病亚健调理优势:慢性病往往病程长,患者常有病情反反复复,西医治疗症状易缓解控制,但不能从根本上调理体质,而中医以“治未病”为理念,通过辩证,调理人体气血阴阳,恢复机体自愈功能。慢性疾病中采用中医治疗注重患者体质功能状态的整体调理,通过药物、针灸、推拿等方法改善机体气血运行,调理脏腑功能,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如慢性胃炎、糖尿病、失眠的患者通过服用合适的药物、疏通经络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在亚健康状态下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易被疾病侵犯,人体阴阳不协调,中医调理的特色则是通过改善气血、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持机体阴阳平衡,远离疾病。由此可见,中医在慢性病亚健康调理方面具有以调为主、个体化方案及长期性等优点,有利于患者整体健康的改善。
3.2 体质虚弱的调理
中医“治人”本质上就是根据患者“体虚、气虚、阳虚、血虚”等情况,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针对患者体质虚证,运用中医草药或者针灸方式,针对患者体质虚,进行个体化中医药治疗,通过补气补血、温阳滋阴的草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增强体质,提高患者免疫能力;通过患者气虚体质,服用补益元气草药,如黄芪、人参等,提高患者耐力,增强体质。阳虚体质患者可以采用温补阳气草药,如桂枝、附子等,提升体质活力。针对体质虚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疗法,对于患者的某一经络腧穴进行针灸处理,可以有效地通过针灸,提升患者的自愈能力,对患者机体进行改善,防治虚弱体质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3.3 重症大病辅助西医治疗
中医可作为辅助治疗,缓解重症大病患者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重症大病,在病情上西医治疗是必须的,但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往往是具有较大副作用的,如化疗、放疗以及长期服药等,都可能导致众多的不适。中医辅助治疗可最大程度上降低西医治疗的副作用,在中医治疗中主要通过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增强脏腑功能等治疗手段,以此减轻西医治疗的副作用。譬如对于癌症患者,因其需要接受化疗,在这一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厌食、恶心、疲倦乏力等症状,中医可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以此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刺激食欲,增加体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患者对癌细胞的抵抗力,达到延缓患者癌症病痛的影响和患者疾病不复发的目的。再者,在心脏病患者中,中医可通过草药、针灸等治疗手段进行身体血液循环调节,从而有效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不适症状的发生。
结语:中草药以及针灸是中医诊疗的核心内容,其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原理,对于人们身体健康恢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草药具有调理脏腑、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通过针灸具有调理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二者结合可以提升身体恢复健康能力。中草药和针灸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受到西医的竞争压力,但是并不能掩盖其对人们的帮助,更是促进了不同病症患者身体恢复健康。相信中医在日后的医学发展中也能被广泛应用,从而对患者继续健康生命产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