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单元作业的优化策略
洪华美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第二中学
摘要:化学是初中阶段的基础科目之一,重在奠定学生的知识基础,唤起他们用化学的眼光和思想审视世界的意识。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并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传统的初中化学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内容单调,导致作业功能弱化,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高。从单元整体出发设计作业是基于“整体学习观”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整合体现学科本质的知识、原理、方法等,并将其在作业中体现出来,能够显著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并让学生得到系统、全面的锻炼,达到“教—学—评”一体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作业;优化设计
一、初中化学单元作业设计的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下,虽然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也注重整体性,但其只是对某模块中的内容做简单拼凑,并没有体现学习任务的综合性,也没有体现出应用上的层层递进,学生完成作业后并不能很好地巩固课堂所学。单元中的化学知识是依特定逻辑编排而成的,并统整于明确的主题之下。教师从单元出发设计作业能够更好地贴合主题,指引学生沿特定路径不断前行,在应用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增长技能。另外,单元的背景信息更加庞大,它可以将学生置于更加复杂的问题环境中,学生也能综合背景信息进行多维、全面的思考,其思维能力自然能够得到锻炼与发展。因此,单元作业解决了传统作业平面化、浅层化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深入到知识的内核之中,增进了他们对化学本质的理解,进而树立起化学的学科意识、形成化学的学科观念。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单元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指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差异作业
初中生已经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但由于受到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会形成不同水平的学习能力,这使得他们对课堂学习内容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把握。基于此,在“以学为主”的教学环境下,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发展特点,要根据班级实际学情,合理设计单元作业的内容。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任务,以此来突出单元作业的层次性,同时,降低学生知识复习的压力,使其通过完成符合自身最近发展区的作业任务,得到个人综合能力提升,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金属和金属材料”作业为例,针对此单元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提炼“了解金属化学性质,合理利用金属资源”单元大概念,然后再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科素养,综合单元知识点,设计层次化课程作业。例如,针对综合水平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布置作业任务。如:①寻找生活中的金属物品,如黄铜锁、锡纸、铜丝等,通过观察、触摸、使用这些物品,总结金属物质的物理性质;②完成金属与盐酸的化学实验,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化学现象,总结金属物质的化学性质,形成正确化学观念,提高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能力;③利用网络了解金属资源的来源和用途,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对于综合水平较强的学生,教师需要设计稍有难度的作业任务,以此来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比如,这部分学生除了完成上述基础作业内容外,还需要深入现实生活,调查某种金属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情况,如黄铜矿的开采、铁的冶炼等,了解当前的金属资源保护措施,如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等,针对我国稀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出自己的看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
(二)巧用多种资源,丰富单元作业形式
1.设计画图解析作业
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使其真正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透彻理解化学概念,知道物质的特点及其变化等,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直观的图表工具布置画图解析作业任务。让学生通过绘制化学模型,或制作化学图表,直观呈现化学物质的结构或性质,使其在自主复习过程中深化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理解,进而更加扎实地掌握化学知识。另外,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加全面地把握学科知识,需要基于某个大概念,综合相关的化学知识点,设计单元化图解作业,使其进一步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加高效地建构学科知识。以“物质构成的奥秘”作业为例,此单元包括分子、原子、化学元素三部分知识,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知道分子的运动变化,了解原子的结构构成,掌握元素周期表。对此,教师可以围绕“构成和组成物质的化学要素”这一大概念,结合图表工具,设计单元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任务,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上所学内容,任意选择以下某个任务进行绘图描述,如绘制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模型图;绘制某个化学物质的分子分解示意图;绘制两个物质产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用圆圈、箭头、符号等清晰呈现分子的构成和运动变化情况,同时,用化学语言描述图中信息。另外,学生需要任选一个化学物质,绘制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图中标注原子结构的名称,以及原子核、电子层的数量等。最后,学生需要用表格列出化学元素,以及每个元素的元素符号和相对质子量。学生通过完成上述作业任务,能加深对单元知识的记忆,同时,形成良好的化学观念。
2.设计化学实验作业
教师若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可以围绕单元知识,设计实验类化学实操作业。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类或有关联的某两类物质,布置多个简单的化学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观察过程中,更加直观地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知道化学反应产生的各种现象,同时,通过比较和分析多个实验结果,掌握相似化学物质的不同点,提升精准识别的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化学实验,锻炼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其在比较分析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以“酸和碱”作业为例,此单元要求学生知道常见的酸和碱,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知道各种酸和各种碱的化学性质;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溶液酸碱度的检验法和表示法;培养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针对上述单元目标,教师可以基于“酸、碱的性质与应用”大概念,设计化学实验单元作业。例如,教师设计稀盐酸和稀硫酸与生锈铁钉实验,让学生总结酸的化学性质;紫色石蕊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实验,总结碱的化学性质;用PH试纸检验洗发剂和护发素的酸碱性,比较检验结果,根据酸、碱性质分析两种洗发用品的清洁效果,从保护头发的视角出发,其进行客观评价。
总之,在核心素养教育环境下,教师不仅要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还要巧妙利用课程作业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对此,教师需要合理优化初中化学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要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单元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同时,借此培养他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薛峰.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单元作业研究[J].辽宁教育,2022(13):5.
[2]沈燕雪.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3(1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