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
付延芳
西宁市小桥大街小学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阅读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阅读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更能在情感、价值观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我们是一只只萤火虫,愿为儿童阅读带去一米亮光”。自从2015年我们学校启动“萤火读书计划”以来,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是一只只带着孩子们阅读的“萤火虫”,让阅读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收获成长的快乐。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了解历史、文化、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我和我的孩子们的读书故事从他们步入一年级就开始了。刚入学的孩子们识字量不大,也不能坐下来拿出一本书让他们读,于是我就根据一年级孩子们的特点,每天读童谣,儿歌他们听,每天在课前抽五分钟读一首,一周能背诵两首,为了方便记忆还让他们给童谣儿歌加上动作,发挥想象画成画,为了让他们多积累童谣儿歌还给他们布置作业:去问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小时候的童谣儿歌。一下子《小老鼠抬花轿》《拉大锯》《外婆桥》一些承载者不同年代情节的童谣儿歌都在孩子们口中传承。我们每周的阅读课上都能听到新的从来没听到过童谣,这其中还有许多方言版的。这些童谣是我们的历史,也是我们的文化有家长说:“听着孩子奶声奶气地背着这些童谣,也勾起了我们家长童年的回忆,不由得和孩子一起背诵起来,背诵童谣儿歌是我们亲自阅读的一段幸福时光”。我听了后也非常感动,原来亲子阅读不再是任务,责任,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更是孩子们了解历史,文化,科学的一扇窗户。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描写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他们理解人类的情感世界,培养同理心。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种同理心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更加宽容和理解他人。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这种多元的阅读体验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随着孩子们年级的升高,他们的识字量越来越大,除了读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还会读一些老师在课堂中推荐的书目。比如在学习完《巨人的花园》我推荐孩子们去读读原著《自私的巨人》这本童话。因为在讲一课之前我大概粗略的读了一下原著,在课堂上我给他们补充了一些原著中有而我们课文节选中没有的内容:比如巨人有一个叫吃人鬼的好朋友,巨人在他们家住了七年。。。。。。这些课外知识的补充让孩子们非常有兴趣的去读了这本书,因为他们想了解巨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两个星期过去了,突然有一个孩子在课下问我:“老师你读了《自私的巨人》这本书吗?你觉得是巨人自私交不到朋友,才和吃人鬼做朋友,还是他和吃人鬼做了朋友后变得自私了呢?”天哪,我只是粗略的读了原文,这样的问题我压根没想过,但孩子的阅读的确引发了他的思考和探究。于是针对这个问题,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讨论“你怎么看巨人的自私”。孩子们的想法让我吃惊:有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人说,“打开心墙就可以看到真善美的世界”,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接纳身边像巨人这样的人”。本来只是一篇充满神奇力量的童话故事,但通过阅读原著,一下子就达到了对人性的思考,这是我没想到的,这也许就是坚持阅读的力量。
我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一只小小的萤火虫,飞的不远,照的也不亮,但这一直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阅读的魅力,已经在静悄悄地引领着孩子们认识自己,壮大自己。让他们有这样的胸怀,我们何愁他们的精神世界不丰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