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互动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魏冬
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摘要: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多种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该模式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教学效果,更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互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并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与表达,和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这样便能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价值
(一)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能充分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其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生在“导学互动”模式下进行自主学习,能参考教师的建议进行思考,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导学互动”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思考热情,关注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和培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导学互动”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导学提纲、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学习质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不仅能增强合作意识,而且可以发展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一)课堂上开展“导学互动”,提升教学效率
课堂是师生双方开展互动的重要环境,在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全面管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想,才能改变教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在课堂上落实“导学互动”,要重视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从自身、学生两个角度优化“导学互动”,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以综合探究、互动学习为基本出发点,锻炼学生的数学技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自学、探究的良好素质。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扮演一个“给出资源”的角色,在给出教学素材之后,便不对课堂上的教学材料进行应用,而是要求学生独立探究数学知识。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配合教师给出的长方形、正方形开展自学:在探究图形的形状特点的同时,要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针对“两个图形的大小是多少”“围成两个图形的边有多长”这些问题,学生积极展开探究互动,进入到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当中。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求学生独立说明图形的大小、面积。此时,学生就会围绕着“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这一话题继续展开互动,将更多的数学知识引入到课堂当中。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围绕着“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展开讨论互动,并逐步掌握数学知识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引导”的有关要求:只引导,但不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干预,通过简单的互动,让学生认识多元化数学知识。
(二)活动中实现“导学互动”,开发数学思维
小学生对于多元化、趣味性活动抱有极强的参与兴趣,在数学教学环节积极开展数学活动,将数学知识隐藏到数学活动当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无法确定,学生只能够被动参与教学,活动热情难以提升。加之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有关活动并不能被学生所接受。在“导学互动”理念下,可尝试以引导、学习的全新机制来落实数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设计活动方案,借此来提升学生的活动兴趣。在“导学互动”理念下,教师可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设计活动方案,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以《三角形》的教学为例,可配合“导学互动”开展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当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有关于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更要针对几何图形这一命题展开讨论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在每个小组当中指派小组长,要求小组长为每个学生布置对应的活动任务,将所掌握的所有图形知识整理起来,在课堂上进行应用。这样的活动主题下,学生不仅要解读与三角形有关的数学知识,更要配合几何图形这一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归纳数学知识点,将长方形、正方形等概念带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在活动中落实“导学互动”,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布置任务,更要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探究数学知识当中的盲点。对于不同的数学知识点,要通过互动探究的方式进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作业中设计“导学互动”,锻炼数学技能
作为检验学生数学技能的重要载体,作业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材料进行检测的重要工具,在作业中加入互动模块,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技能。围绕着“导学互动”的有关概念,教师要尝试将“导学互动”引入到数学作业当中: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的同时,结合导学互动提出学习任务,对学生的数学技能、数学思维进行训练,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问题,构建多元化、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要增设趣味板块、高难度板块,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实现开发思维的教育目标。
以《小数除法》的有关教学为例,便可尝试在作业中设计“导学互动”板块,除布置有关于小数除法的计算问题之外,教师更要积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向学生布置新的任务:以0.5÷0.2和0.5÷5两个问题为例,探讨有关问题的计算方法。在要求学生计算的同时,将学生的计算技巧记录下来。对于数学问题0.5÷0.2,两个小数的数位相同,可以将其转化为5÷2进行计算,而对于问题0.5÷5,则可以按照5÷5的方式进行计算,在计算之后,根据0的数量移动小数点,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的“等价代换”技巧。在探索数学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给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对于一些错误的数学计算,如忘记增加小数点、盲目增加被除数或除数的大小而没有调整商的值等问题,在落实“导学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同时,借助作业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板块,让学生思考问题、积累经验。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数学教学才能更有价值。
综上可知,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学生在问题解决、逻辑推理和数学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得到明显增强。因此,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顺应时代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值得在小学数学教育乃至更广泛的教学领域中深入推广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周连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22(5):2.
[2]秦晓钰.问题导学模式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3.